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爱林 1973年出生,女,汉族,大学学历,工程师。
摘要: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从倡导绿色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科技投入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要素,解析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
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且能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果继续以目前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建设,我国的供能系统将无法承受。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来看,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如,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等。然而可以谈得上是真正绿色建筑的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全社会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政府尚未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普适的标准体系。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同时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使得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望而却步。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即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便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较晚,起步也较晚,同时我们的人均资源又十分匮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特殊的,我们是从农业经济跳过工业经济直接向知识经济发展,这当中便夹杂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利益分配。我们的发展模式是独特的,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特殊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只能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似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绿色节能建筑需要更多投资,周期较长,并且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回报;而增加的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因而普遍不易被业主所接受,也难于获得开发商的青睐。同时,分析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对于绿色建筑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尚未建立专门的法规;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看,关于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阶段并没有相关政策,法规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且并不完善。
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如何发展绿色建筑呢?
我认为,首先做好宣传,倡导绿色理念。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概念被炒得很火,开发商为了增加卖点、提高房价,宣传某些社区建设高档的园林景观,大面积的绿化,或是大户型、大开窗等设计就是“绿色建筑”,将人们引入了理念的误区。开发商认为,建设绿色建筑必定会增加成本。据有关资料证明,成本增量設计的因素比较复杂,与项目定位、技术体系、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原材料等都有密切关系,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但大体来说,现在做绿色建筑住宅,在达到节能强制标准、满足城市规划实际及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有比较注重精细设计的话,成本并没有增加。因此,推广绿色建筑首先要倡导绿色理念,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利用 网络 、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政府会加大推广的力度,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产品也有动力。
其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研究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 经济 政策;制定国家推进实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制定有机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推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然后要加大科技投入。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探索与研究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从长期看,科技投入并不是增加造价,而是带给社会进步。
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开发商、消费者都得到相应的实惠。通过政府立法,调整税收,加强绿色住宅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政府可以从公共事业项目建设着手,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并且以此为契机,促进生态人本主义在建筑领域的觉醒,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流,并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无论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住宅还是公共建筑中绿色医院建筑,都体现出全民追求绿色建筑的决心,也预示着我国在节能方面将迎来一个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2]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3]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4]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
摘要: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从倡导绿色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科技投入等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要素,解析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
建筑业是我国第一能源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20%以上,且能源利用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如果继续以目前高耗能粗放型的方式建设,我国的供能系统将无法承受。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历程来看,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我国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如,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等。然而可以谈得上是真正绿色建筑的却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全社会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和主动意识,政府尚未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普适的标准体系。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完善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同时开发商认为绿色建筑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使得开发商对绿色建筑望而却步。
那么,什么是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即可持续的生态建筑理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们便称之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较晚,起步也较晚,同时我们的人均资源又十分匮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判标准。而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特殊的,我们是从农业经济跳过工业经济直接向知识经济发展,这当中便夹杂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利益分配。我们的发展模式是独特的,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特殊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只能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与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似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绿色节能建筑需要更多投资,周期较长,并且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回报;而增加的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性和公益性,因而普遍不易被业主所接受,也难于获得开发商的青睐。同时,分析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对于绿色建筑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尚未建立专门的法规;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看,关于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阶段并没有相关政策,法规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且并不完善。
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应如何发展绿色建筑呢?
我认为,首先做好宣传,倡导绿色理念。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概念被炒得很火,开发商为了增加卖点、提高房价,宣传某些社区建设高档的园林景观,大面积的绿化,或是大户型、大开窗等设计就是“绿色建筑”,将人们引入了理念的误区。开发商认为,建设绿色建筑必定会增加成本。据有关资料证明,成本增量設计的因素比较复杂,与项目定位、技术体系、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原材料等都有密切关系,需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但大体来说,现在做绿色建筑住宅,在达到节能强制标准、满足城市规划实际及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有比较注重精细设计的话,成本并没有增加。因此,推广绿色建筑首先要倡导绿色理念,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利用 网络 、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政府会加大推广的力度,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产品也有动力。
其次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展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研究确定发展绿色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 经济 政策;制定国家推进实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制定有机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推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绿色建筑的产业结构。然后要加大科技投入。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探索与研究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艰辛的,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持。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从长期看,科技投入并不是增加造价,而是带给社会进步。
最后要建立激励机制。政府应该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开发商、消费者都得到相应的实惠。通过政府立法,调整税收,加强绿色住宅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政府可以从公共事业项目建设着手,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并且以此为契机,促进生态人本主义在建筑领域的觉醒,成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流,并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绿色建筑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无论地产开发商开发的住宅还是公共建筑中绿色医院建筑,都体现出全民追求绿色建筑的决心,也预示着我国在节能方面将迎来一个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2]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1)
[3] 姚玉蓉.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8)
[4]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