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互联网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实施网络扶贫行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网络扶贫工作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这是党中央交给中央网信办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
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深入西藏、贵州、四川、江西等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制定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的目标,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扶智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工程。牵头建立2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网络扶贫行动部际协调工作机制,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国网络扶贫工作大格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超过30项,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网络扶贫政策体系。推动建立“一省一中心、一县一平台、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人一档案、一支队伍”的“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推动五大工程取得实效。连续四年研究制定网络扶贫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全国网络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现场推进会议,完善工作部署,细化年度任务,推动五大工程落地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网络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地区网络覆盖目标提前超额完成,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扩大了8.4倍;网络扶智工程成效明显,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到2020年8月的98.7%;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截至2019年6月,全国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0%;截至2020年8月,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2.4万个;网络公益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网信企业和广大网民借助互联网将爱心传递给贫困群众。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决打赢网络扶贫攻坚战。针对深度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服务缺乏等问题,信息化发展局党支部把啃下深度贫困的硬骨头作为检验支部党建工作质效的“试金石”,坚持尽锐出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贫困地区实地了解网络扶贫需求,广泛对接网信企业获取资源,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工作力度。先后在江西赣州市、四川凉山州、贵州贵阳市组织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行”活动,组织100多家网信企业与贫困县进行结对帮扶,实施一批网络扶贫项目,让网信企业的优势技术和资源实实在在惠及贫困地区群众。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积极筹划、主动作为,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消费扶贫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带货等活动,把“流量”变“销量”,让“宅经济”释放新活力,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发挥互联网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年多来的网络扶贫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网络扶贫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广泛连接、精准识别、普惠共享、畅通循环等特点和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新动能。在工作中,我们有以下三方面体会:一是互联网能够发挥促进资源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作用,通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整合利用教育、医疗、就业、疾控、社保、低保等信息系统和服务资源,构建起扶贫综合服务体系,帮助困难群众对接更多的就业、医疗、教育、救助等资源,增加脱贫致富的渠道和机会,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互联网为扶贫工作提供网络、技术、平台和数据等支撑,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大工具手段。通过建立全国大集中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每个贫困户建立数字化档案,深入推进大数据在脱贫攻坚中的应用,动态掌握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脱贫情况,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互联网 ”新业态新模式,在延伸扶贫产业链价值链、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方面的作用明显,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智慧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率,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互联网 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全面有效衔接。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网络扶贫的升级版。信息化发展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质量打赢网络扶贫收官战,接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网络扶贫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网络扶贫工作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点领域。这是党中央交给中央网信办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
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深入西藏、贵州、四川、江西等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查,制定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的目标,从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扶智工程、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工程。牵头建立21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网络扶贫行动部际协调工作机制,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国网络扶贫工作大格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超过30项,打出一套组合拳,形成网络扶贫政策体系。推动建立“一省一中心、一县一平台、一乡(镇)一节点、一村一带头人、一户一终端、一人一档案、一支队伍”的“七个一”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推动五大工程取得实效。连续四年研究制定网络扶贫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召开全国网络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现场推进会议,完善工作部署,细化年度任务,推动五大工程落地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网络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地区网络覆盖目标提前超额完成,贫困村通光纤比例由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之前不到70%提高到98%;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扩大了8.4倍;网络扶智工程成效明显,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到2020年8月的98.7%;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远程医疗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全覆盖;截至2019年6月,全国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0%;截至2020年8月,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2.4万个;网络公益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网信企业和广大网民借助互联网将爱心传递给贫困群众。
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决打赢网络扶贫攻坚战。针对深度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服务缺乏等问题,信息化发展局党支部把啃下深度贫困的硬骨头作为检验支部党建工作质效的“试金石”,坚持尽锐出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贫困地区实地了解网络扶贫需求,广泛对接网信企业获取资源,加大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工作力度。先后在江西赣州市、四川凉山州、贵州贵阳市组织开展“网络扶贫深度行”活动,组织100多家网信企业与贫困县进行结对帮扶,实施一批网络扶贫项目,让网信企业的优势技术和资源实实在在惠及贫困地区群众。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积极筹划、主动作为,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消费扶贫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带货等活动,把“流量”变“销量”,让“宅经济”释放新活力,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有效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发挥互联网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年多来的网络扶贫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实施网络扶贫行动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网络扶贫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所具有的广泛连接、精准识别、普惠共享、畅通循环等特点和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式、新动能。在工作中,我们有以下三方面体会:一是互联网能够发挥促进资源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作用,通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整合利用教育、医疗、就业、疾控、社保、低保等信息系统和服务资源,构建起扶贫综合服务体系,帮助困难群众对接更多的就业、医疗、教育、救助等资源,增加脱贫致富的渠道和机会,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互联网为扶贫工作提供网络、技术、平台和数据等支撑,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强大工具手段。通过建立全国大集中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每个贫困户建立数字化档案,深入推进大数据在脱贫攻坚中的应用,动态掌握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脱贫情况,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互联网 ”新业态新模式,在延伸扶贫产业链价值链、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方面的作用明显,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智慧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率,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互联网 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全面有效衔接。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网络扶贫的升级版。信息化发展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质量打赢网络扶贫收官战,接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网络扶贫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数字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