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秋季留学签证已陆续结束。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18周岁以下托福考生快速增长,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来自南宁维伯教育的消息称,2012年以前,维伯教育一年才办理一个孩子出国读幼儿园,而现在,每个月都会有一两个小孩出国读幼儿园。低龄留学成为继特长班、兴趣班之后的又一“亮点”。
出国留学之所以受到国人的青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随着这些国家不断对中国放低入学门槛,越来越多的家庭纷纷考虑将学龄期儿童送出国门。二是国内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学得很苦很累,很多孩子在学习压力下心理变得脆弱、扭曲。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考虑,家长们宁愿花费高昂的学费也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不可否认,许多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小留学生相对于国内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自理能力更强,个人价值追求有更明确的目标,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综合素养也更为突出。但是,低龄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从心理及年龄特征上看,儿童阶段正值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远离父母,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因为哪怕有父母一方陪读也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更何况许多留学儿童是由亲戚或父母的朋友等监护人来照顾,缺少家庭的温暖,这无异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境况。其次,不少留学儿童是独生子女,在国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养成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一旦到了国外,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决定和完成,一些适应性差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跟父母哭闹,久而久之,负面情绪占据主导,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难以达到预期的留学效果。此外,留学儿童安全问题也存在诸多隐患,如一些孩子喜欢炫富、摆阔、相互攀比,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生命威胁。
作为父母,应当慎重看待低龄留学,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将孩子送去留学,都应该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心智水平。假如孩子本身意志力较弱、自主意识较差,同时对留学存在惧怕心理的,家长最好不要将孩子送出国。如果一定要送低龄儿童出国留学,那么家长应该做好这样的几件事。
首先,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儿童漂洋过海求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孤独的,他们的心理依赖性很强,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此外,大多留学儿童寄宿在监护人家里,多少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很多孩子为了避免与寄宿家庭成员发生冲突,往往一味忍让、顺从,与寄宿家庭成员保持距离,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懦弱或冷漠的性格。因此,家长们必须加强对留学儿童的心理疏导,适时与孩子交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给他们一些调整心情及与人相处、沟通的技巧。另外,家长还要多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寄宿家庭环境。
其次,让留学儿童做好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一是语言及文化知识的准备。孩子出国前应接受系统、正规的语言培训和跨文化培训,以便孩子在出国后能较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一方面,可结合留学目的国的语言、风土人情、社会常识和文化知识对儿童进行学前培训,如让孩子学习吃西餐、看留学目的国电影、阅读国外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对留学目的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通过报读留学国际班或语言培训机构让孩子接触简单的英语口语,或通过游学的方式让孩子初步感受国外的风土人情,为留学打下必要的情感基础和语言基础。二是自理能力的准备。出国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会孩子上街自主购物、让孩子网上购买机票、支持孩子自行出门短途旅行等,让孩子尽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防范措施。除了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外,父母要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教会孩子在校言行举止不宜招摇,跟监护人相处应主动、大方,遵从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特别要提醒孩子注意个人信息,如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QQ网络信息等切不可泄露于他人,并做好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拖,以防止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手段窃取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低龄留学的利与弊,唯有科学地判断、理性地选择,方能为学龄儿童找到一条合理的成长、成才之路。
(责编 韦 欣)
出国留学之所以受到国人的青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随着这些国家不断对中国放低入学门槛,越来越多的家庭纷纷考虑将学龄期儿童送出国门。二是国内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孩子学得很苦很累,很多孩子在学习压力下心理变得脆弱、扭曲。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考虑,家长们宁愿花费高昂的学费也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
不可否认,许多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小留学生相对于国内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自理能力更强,个人价值追求有更明确的目标,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综合素养也更为突出。但是,低龄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从心理及年龄特征上看,儿童阶段正值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远离父母,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创伤。因为哪怕有父母一方陪读也无法弥补亲情的缺失,更何况许多留学儿童是由亲戚或父母的朋友等监护人来照顾,缺少家庭的温暖,这无异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境况。其次,不少留学儿童是独生子女,在国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养成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一旦到了国外,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决定和完成,一些适应性差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跟父母哭闹,久而久之,负面情绪占据主导,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难以达到预期的留学效果。此外,留学儿童安全问题也存在诸多隐患,如一些孩子喜欢炫富、摆阔、相互攀比,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生命威胁。
作为父母,应当慎重看待低龄留学,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将孩子送去留学,都应该考虑孩子的意愿和心智水平。假如孩子本身意志力较弱、自主意识较差,同时对留学存在惧怕心理的,家长最好不要将孩子送出国。如果一定要送低龄儿童出国留学,那么家长应该做好这样的几件事。
首先,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儿童漂洋过海求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孤独的,他们的心理依赖性很强,特别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此外,大多留学儿童寄宿在监护人家里,多少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很多孩子为了避免与寄宿家庭成员发生冲突,往往一味忍让、顺从,与寄宿家庭成员保持距离,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懦弱或冷漠的性格。因此,家长们必须加强对留学儿童的心理疏导,适时与孩子交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教给他们一些调整心情及与人相处、沟通的技巧。另外,家长还要多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寄宿家庭环境。
其次,让留学儿童做好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一是语言及文化知识的准备。孩子出国前应接受系统、正规的语言培训和跨文化培训,以便孩子在出国后能较快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一方面,可结合留学目的国的语言、风土人情、社会常识和文化知识对儿童进行学前培训,如让孩子学习吃西餐、看留学目的国电影、阅读国外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对留学目的国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通过报读留学国际班或语言培训机构让孩子接触简单的英语口语,或通过游学的方式让孩子初步感受国外的风土人情,为留学打下必要的情感基础和语言基础。二是自理能力的准备。出国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会孩子上街自主购物、让孩子网上购买机票、支持孩子自行出门短途旅行等,让孩子尽量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必要的防范措施。除了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外,父母要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教会孩子在校言行举止不宜招摇,跟监护人相处应主动、大方,遵从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特别要提醒孩子注意个人信息,如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信息、QQ网络信息等切不可泄露于他人,并做好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拖,以防止不法分子通过高科技手段窃取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低龄留学的利与弊,唯有科学地判断、理性地选择,方能为学龄儿童找到一条合理的成长、成才之路。
(责编 韦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