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受挫的形势,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希望增强欧盟的主体性和领导力,为此要持续推进“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建设,将其作为新一届欧委会的施政重心之一。“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想源于对“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延伸与阐发,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经济与技术民族主义”观点和“干预主义”模式;具体内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涵盖贸易、投资、金融、全球治理、战略安全和经济外交等领域;政策抓手是“战略性价值链”。欧盟新领导层的这一构想凸显出地缘战略的“大局观”和“对外竞争力焦虑”
【机 构】
: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
:
上海市哲社规划中青班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2FGJ001);上海市教委“阳光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2YG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受挫的形势,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希望增强欧盟的主体性和领导力,为此要持续推进“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建设,将其作为新一届欧委会的施政重心之一。“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想源于对“欧洲战略自主”概念的延伸与阐发,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经济与技术民族主义”观点和“干预主义”模式;具体内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涵盖贸易、投资、金融、全球治理、战略安全和经济外交等领域;政策抓手是“战略性价值链”。欧盟新领导层的这一构想凸显出地缘战略的“大局观”和“对外竞争力焦虑”,蕴含了决策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美欧三边竞争的变局以及欧洲工商界利益集团诉求的战略考量,同时也将面临政治逻辑与经济理性、欧洲一体化的推进速度与欧盟权力的构建深度之间的两难困境。“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构建将会强化欧盟对华负面态度,推动其减少对华经济“依赖”,进而加剧中欧双边竞争。
其他文献
郑春荣主编2021年9月出版本书从总体上分析了2020~2021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走势;聚焦德国2020年的政党格局、德国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和德国的外交政策;评述了"默克尔4.0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的危机管理,德国的反防疫措施抗议运动,以及德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与措施;介绍德国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对欧洲绿色新政的回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影响;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1年,全球就业论坛提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人们生存、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和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因此工作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关键。”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把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并列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1995年举行
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能否建立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政府职能的发挥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必备要素和关键变量,在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要在学习和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职能重新定位。
近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了民族主义的回潮。是什么力量在维系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民族主义?一体化的超国家理念经历了三代人的论证、传播、普及并实质性地弱化了边境、统一了货币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驯服"早就被宣布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民族主义?本研究从大卫·米特兰尼提出功能主义路径的历史背景入手,指出欧洲一体化从未获得过消灭民族国家、实现深度政治融合的理论保证。从根本上而言,功能主义路径指导下的一体化未能替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三项基本政治功能:一是确保相当范围内的政治团结;二是维持福利国家的道德前提;三是共识的再
在法律化的欧盟外部关系样态中,联系协定成为一般自由贸易协定与入盟条约之间的独特范式。无论是在范式特征、内容构成、实施路径还是影响效应上,欧盟联系协定都超越了一般自贸协定范式。欧盟联系协定的范式特征表现为:复合权能导致的"混合协定"法律形式;包含但超出贸易自由化的多维内容;由欧盟、成员国和联系国三方组成的"制度三角"决策体系;欧盟与联系国在规则扩展与制度进入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格局。在共有范式特征下,基于地理标准、协定方式和联系意图三个维度,欧盟联系协定又内在分化为三种实践路径:作为入盟前准备的联系协定
民粹主义在世界政治的发展中掀起过一次又一次的浪潮。本文讨论如何通过民粹政党来测量21世纪以来欧洲民粹主义的发展和变化,其中的测量指标包括民粹主义政党数量、选举结果以及民众的支持度。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会得到不一致的结果。这既包括对整个欧洲民粹主义发展程度的判断,也包括对不同国家内部民粹主义发展趋势的判断。因此,现有对民粹主义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分析测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我国作为WTO正式成员,要一揽子接受并遵守其规则,这对我国地方政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这个多边规则的约束性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国地方政府现存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提高适应能力和行政效率的途径。
本文聚焦当代欧洲劳动力市场的"灵活保障"模式,首先概述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的理论,然后梳理和比较荷兰、德国、法国三国近几十年来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改革的政策实践,进而分析"灵活保障"模式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本文研究发现,欧洲"灵活保障"模式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应用并不总能取得同等效用,相同政策模式在不同社会协商类型和政治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呈现截然不同的改革效果。欧洲一体化在社会层面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本文以区域价值链为视角,分析研究了中东欧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在全球与欧洲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与角色,包括其进出口产业结构和行业价值链特征。通过研究发现,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区域价值链构建是中东欧四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必要前提,中东欧四国既有的产业配套基础、开放的市场与适度的劳动力技能,是其融入以德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的充分条件,中东欧四国搭载与融入德国产业链推动了经济转型的成功。关于中东欧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显示,中东欧四国通过制造业产业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实体经济与中高端制造作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