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情况,为控制大骨节病提供生态学依据。
方法将甘肃省37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区,每个生态类型区抽取历史病情较重的病区乡镇,每个病区乡镇抽取历史重病区村作为调查村。对调查村全部7~ 12岁儿童进行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并进行大骨节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结果4个生态类型区共调查7~ 12岁儿童27 966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05%(14/27 966),X线检出率为1.26%(353/27 966),其中干骺端检出率为1.25%(350/27 966),骨端检出率为0.01%(3/27 966),三联征检出率为0。4个生态类型区儿童临床检出率比较: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0.09%(10/11 604)]>陇南秦岭中山峡谷区[0.04%(3/7 969)]>甘南高寒草原草甸区[0.02% (1/4 021)]>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0 (0/4 372)],不同生态类型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校正= 7.757,P > 0.05)。4个生态类型区儿童X线检出率比较:陇南秦岭中山峡谷区[1.49%(119/7 969)]>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41%(164/11 604)]>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0.89%(39/4 372)]>甘南高寒草原草甸区[0.77%(31/4 021)],不同生态类型区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8.133,P < 0.05)。不同生态类型区大骨节病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不同,4个生态类型区均未实施搬迁、异地育人及补硒等措施。
结论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大骨节病流行现状不同,可能与不同生态环境有关,但均处于控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