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 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 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 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
【机 构】
: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 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 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 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 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其他文献
由于苜蓿品种间遗传差异日益缩小,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表型愈加困难.在苜蓿育种过程中,利用分子标记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品种鉴定.反转录转座子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广泛分布在植物基因组中,基于LTR的分子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高信息量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物种品种鉴定、评价种质资源多样性等方面.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设计了大量蒺藜苜蓿LTR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标记,并利用其对国内外40个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设计开发出的431个IRAP引物,并按照其染色体位置信息组合
土壤节肢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放牧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同时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以土壤为主要生存场所的土壤节肢动物.为了明确不同放牧家畜及其混合比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于2020年7月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设置中等放牧强度下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2混合放牧(MG1:2)、牦牛藏羊
为研究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修复镉污染土壤的作用,本试验在低氮素(1 mmol· L-1)和高氮素(4mmol·L-1)水平下对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镉(CdCl2)胁迫处理,测定处理后的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氮含量、叶片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结果 表明:在Cd胁迫下,提高氮素水平可显著增加植物株高和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P<0.05);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氮素含量,增加植物的株高、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Cd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P
为研究氮素添加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海省称多县高寒草甸为对象,在添加不同水平氮素(N0(0 gN·m-2)、N1(15 gN·m-2)、N2(30 gN·m-2)、N3(45 gN·m-2)、N4(60 gN·m-2))后测定植物表型性状(盖度、高度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有机碳、全磷)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 表明:当添加量为60 gN·m-2时,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随着氮素添加水平升高,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不同.其中氮素添加下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
导管是植物输导水分的通道,其结构的可塑性是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机制,也将决定水分输导的效率和安全性.矮生嵩草和大花嵩草是对水分依赖程度不同的生态类型,两者输导水分的效率和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在藏东南高寒草甸沿土壤水分梯度设置6个样方,采集矮生嵩草和大花嵩草根系若干,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相测量法,测量两种嵩草导管直径、管腔面积、管壁厚度等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两种嵩草根系导管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管壁厚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导管密度与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白草株高、茎粗、凋落物占比、茎占比、叶鞘占比、穗占比、生殖枝占比和地上营养体占比随生育进程呈“∩”型变化;根茎占比从孕穗期65.42%显著下降到灌浆期45.10%,后在成熟期显著上升至63.22%,呈“∪”型变化.白草灌浆期茎叶比2.1
本研究以保留黏液和去除黏液的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和模拟的干旱、盐胁迫处理,然后在最适萌发温度下进行萌发测试,旨在从种子生活力保持和萌发抗逆性角度阐释种子黏液对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老化过程中,保留黏液种子比去除黏液种子提前4d发生萌发率的显著下降;与去除黏液种子相比,保留黏液种子萌发对水势的下降更为敏感,但其萌发率随水势下降的速率却相对缓慢;两种种子萌发在耐盐胁迫方面差异不大,仅在中等浓度盐溶液(75 mmol· L-1 NaCl)培养
针茅属植物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7种针茅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结果 表明:短花针茅(Stipa brevi flora)、戈壁针茅(S.tianschanica)、小针茅(S.klemenzii)、沙生针茅(S.glareosa)和大针茅(S.grandis)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值大于30%,而克氏针茅(S.krylovii.)和贝加尔针茅(S.baicalensis)的相对重要值较小.生态位
五爪金龙是我国华南地区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其入侵机制与化感作用间的关系备受学者关注.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五爪金龙挥发和淋溶两种途径的作用,发现这两种途径对三叶鬼针草和生菜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继而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树脂洗脱法分别收集这两种途径释放的物质,并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分析各自成分.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挥发物被检测出1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石竹烯(28.17%),β-罗勒烯(16.59%),α-蒎烯(13.65%)和β-柏木烯(9.43%)相对含量较多.淋溶水主要为酚酸类
CPA(cation proton antiporter)超家族通过转运质子和一价金属离子调节细胞内离子和pH稳定.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ation/H+exchanger,CHX)基因家族属于CPA2(cation proton antiporter 2)超家族,其N端有一个Na+/H+exchanger结构域,对植物维持细胞离子平衡、花器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系统地分析了蒺藜苜蓿CHX家族基因,通过全基因组筛选共鉴定出47个MtCHXs;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蒺藜苜蓿CHX基因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