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托尔斯泰对话:开启中俄文化交流新窗口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我还年轻的话,我一定要去中国”,可惜他未能成行。2015年10月13日,这位大文豪的心愿终于由他的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圆了。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承办的“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活动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来到了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市,与鲁迅长孙周令飞见面。两位世界级大文豪后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从而开启了一扇中俄文化交流新窗口。
  这次“大师对话”活动由“大师的容颜列夫·托尔斯泰影像展”、“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论坛等组成。来自俄罗斯托尔斯泰家族的列夫·托尔斯泰玄孙、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玄孙媳、托尔斯泰纪念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托尔斯塔娅,牛津大学讲师安娜斯塔西娅·托尔斯泰三位俄方嘉宾和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令飞,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晓初等中外嘉宾,以鲁迅与托尔斯泰两位世界文豪跨时空的文学交际为纽带,分别就鲁迅与托尔斯泰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心灵遇合、双方作品在中俄两国读者中的影响、他们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价值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中俄专家的对话展示出一幅托尔斯泰与鲁迅两个世界大文豪心灵相通的动人画面,充满共同的人文主义情怀。列夫·托尔斯泰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说:“我的爷爷主要生活在19世纪,虽然和主要生活在20世纪的鲁迅没有见过面,没有直接的交集和联系,但是他们的心灵、思想和作品,却紧紧地连接着中俄这两个民族的精神。先祖曾说过: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去中国。我今天实现了祖辈的心愿。”
  鲁迅长孙周令飞说:“鲁迅与托尔斯泰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有着多重的相交和契合。鲁迅对俄罗斯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向中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翻译介绍。而托尔斯泰也对中国的文化同样给予了的关注。2015年5月,我们在托尔斯泰的故居里看到了他收藏了丰富的中国书籍,知道他不但仔细阅读,还深入研究老子、孔子思想,进而向西方热情传播中国文化。”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说,托尔斯泰与鲁迅都怀着对民族和土地深深的热爱,大声疾呼人道和诚爱。鲁迅呼吁“救救孩子”,托尔斯泰的第一部著作《四个发展阶段》就是关于人性养成的书,而且极为关心儿童教育。“你忏悔吧”这一托尔斯泰著名的反战名言深深地触动着鲁迅,他在主编《奔流》月刊时曾专门出版托尔斯泰诞生百年增刊,他说:“夜间读托尔斯泰的文章,渐渐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牛津大学讲师安娜斯塔西·托尔斯泰说:“两人最明显的共通之处也许就是致力于社会变革、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志趣相投的性情。”列夫·托尔斯泰的玄孙媳叶卡捷琳娜·托尔斯塔娅介绍,在位于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中,同样能发现这一文豪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充满了敬仰之情。博物馆的藏品共计5万多件,都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2014年达到20.8万人次。
  此次,绍兴鲁迅纪念馆与位于雅斯纳亚·波良纳的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友好博物馆签约仪式暨“大师的容颜列夫·托尔斯泰影像展”中,可看到众多由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提供的弥足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让游客和市民领略一代文学巨匠的风采。
  由于托尔斯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巨大影响,他不仅成为俄罗斯文学的一个象征和化身,也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象征。与托尔斯泰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一样,鲁迅在俄罗斯也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安娜斯塔西·托尔斯泰女士指出,鲁迅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俄罗斯,不仅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俄文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而且鲁迅本人也受到了俄罗斯作家和批评家的重视和尊重。鲁迅代表作《阿Q正传》的首个翻译文本就是俄文本。
  10月15日下午,偌大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只为一睹大文豪后裔的风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托尔斯泰纪念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托尔斯泰,图拉州肖基诺市市政委员会主席奥列格·费多索夫,牛津大学讲师安娜斯塔西娅·托尔斯泰,分别就鲁迅和托尔斯泰两位世界文豪跨时空的文学交集和文学创作等话题进行深入阐述,并与“越秀”师生展开了生动的俄语互动交流。俄语讲座中俄合璧、旁征博引、别开生面,精辟独到的见解给在场的每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斯泰还高兴地接受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聘其为客座教授的邀请。
  俄罗斯客人在绍兴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鲁迅故里、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绍兴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资源赞不绝口。
  “大师对话”活动是绍兴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2014年10月,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举行的“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活动,反响强烈,方方面面都为之叫好,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魯迅文化基金会发起的一年一度的“大师对话”活动,旨在以“文化名人+民间交流”的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国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输出与影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师对话”既有深度的大师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有大师们心灵遇合的交流;既有大师们对世界影响的交流,也有大师后人间的情感交流;既有大师各自故居故乡的互动交流,也有大师文化研究的深刻交流。这样的对话,其实质就是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把世界优秀文化更多地引进中国。
  正如周令飞所说:“我们希望以鲁迅先生为示范,带动‘一位大师对话’变为‘一批大师对话’,推动中国大师阔步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传遍世界。同时,找准不同国家之间大师们的文化共鸣和民众根基,进一步推动国家之间的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事业等多元交流与合作,成为一列长途列车,一站又一站地驶向未来。”
其他文献
期刊
2005年7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08年6月,省委召开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推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nitrogen on Gongga Mountain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M and nitrogen
2015年8月,刊登在《文化交流》2014年第3期头条的《绽放在宁波的国际“红牡丹”》一文,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对外传播新闻报道“金鸽奖”,佳音传来,让我们回想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与
2011年春天,乌克兰驻华大使尤里·科斯坚科的夫人、著名乌克兰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把她的新作诗集《中国的呼吸》寄送给本刊,诗集用俄文和中文编排。  女诗人在陌生的国度里,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并为之赞叹,诗集就是她对中国独特感悟的诗化。2010年8月25日,作为“乌克兰文化日在中国”的系列活动之一,斯吉尔达举办了诗集《中国的呼吸》中文版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友人的热情关注。感动于女诗人的真挚情义,我们
我国城市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经30多年的摸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城管执法机构及其队伍作为当今社会城市管理的主体力量,在维护城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保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流动摊贩作为城市低端就业人群,其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面临城市“光鲜权”和摊贩个体“生存权”的双重压力下,城市管理者开始正视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探
今年是《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我在《文化交流》担任英文翻译已有20年。这20年里,《文化交流》从季刊变成双月刊,又变成月刊,每期的页数从40多页扩展到现在的80页。我有幸经历这些变化,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  我从事翻译工作至今,遇到很多作者、编者、读者,读到无数好文章,翻译工作中有经验,有教训,有辛苦,也颇有趣事,更有成长。所有这些,回想起来,感慨良多。  那时我在张贻瑾老师指导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与《文化交流》结缘,是在台北一位朋友家。本对文化极有兴趣的我,《文化交流》的靓丽封面,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它图文并茂,中英双语,发行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