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全面实行欧Ⅲ认证标准并增加诸多认证项目使不少中国汽车出口受阻。
出口俄罗斯的汽车必须取得俄交通工具质量认证即“机动车辆和挂车车型确认书”,否则概莫能人,对于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参加国的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认证从一开始就是一道拦路门槛。
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于2003年第一个闯入俄汽车市场,首先遭遇“认证坎”。2004年起,我们多次邀请俄国家汽车检验中心(SUN NICIAMT)来华访问,2005年并在新浪网与网民交流,努力促进两国汽车认证机构的合作。遗憾的是,4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汽车的入俄认证问题至今仍无章可循。
今年1月1日起,俄全面实行欧Ⅲ认证标准,并从7月1日起增加了诸多认证项目,致使不少中国汽车被挡门外,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之一。
“认证”一直是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竞争的软肋,与西方汽车相比,中国汽车尚未进入俄市场已输了一筹。西方汽车早已实行欧Ⅳ或更高排放标准,且认证与俄互通,出口俄市场是将欧Ⅳ降格为欧Ⅲ,也降低了成本。2010年俄将实行欧Ⅳ标准,普京总理提出,对于入俄的欧Ⅳ汽车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使用欧Ⅳ汽车一步到位。
中国汽车入俄,要从国Ⅱ提升到欧Ⅲ,既增加了技术难度,又提高了成本。我国今年7月1日才全面实行国Ⅲ标准,比俄迟了半年,越野车、载货车和客车生产一时未能全部达到国Ⅲ标准,其中包括一些原出口俄的欧Ⅱ汽车。两国标准不能互认,即使达到国Ⅲ,还要在俄做欧Ⅲ试验,合格才能放行。
关于俄国欧Ⅲ认证,中国车企既对标准和程序知之甚少,又各于投入认证费用,多依靠经销商出钱出力,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SUN NICIAMT检测中心是俄国主要的汽车认证机构,据该机构送给笔者的一份由其主要领导人撰写的关于中国汽车认证的专题报告披露:
1、中国汽车产品的认证通过率低下。2006至2007年,SUN NICIAMT中心受理中国汽车的认证申请1569份,颁发认证证书即“机动车辆和挂车车型确认书”124份,其中M1(轿车)18份,M3(客车)36份,NI(轻卡)32份,N2(中卡)9份,N3(重卡)15份,其余为摩托车。认证通过率只占申请的7.9%。
2、申请者主要是俄国人,其中大部分与中国汽车生产厂毫无关联。这些申请人既不了解汽车作为特殊商品的法律要求,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漠不关心。他们申请的或是“小批量”或是“一年期”,几无申请三年认证者,多属“赚一把就跑”之辈。去年下半年,才有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自己申请认证。
3、中国汽车几乎没有能一次通过认证的,都需要做多次改进。
中国汽车的主要缺陷是安全性、噪声、尾气排放和车灯。认证过程中,一个令认证中心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同一个待认证的车型,往往在俄有多个“独家代理商”同时申请,又都有文件证明自己是“独家代理”。因此。从7月1日起,对有关问题做出了严格的新规定。
此外,国内缺少授权受理俄汽车认证的机构,对俄的认证标准缺乏研究和报道,两国汽车认证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尚待加强。
今年以来,由于认证问题使不少汽车企业出口俄罗斯受阻,一些生产厂家开始急于寻求认证途径。认证是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参与竞争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中国汽车因“认证坎”入俄受阻的情况下,汽车出口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似应从较高层面上加强与俄对口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并应及时强化信息指导工作。
出口俄罗斯的汽车必须取得俄交通工具质量认证即“机动车辆和挂车车型确认书”,否则概莫能人,对于非1958年日内瓦协议参加国的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认证从一开始就是一道拦路门槛。
希比利汽车出口公司于2003年第一个闯入俄汽车市场,首先遭遇“认证坎”。2004年起,我们多次邀请俄国家汽车检验中心(SUN NICIAMT)来华访问,2005年并在新浪网与网民交流,努力促进两国汽车认证机构的合作。遗憾的是,4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汽车的入俄认证问题至今仍无章可循。
今年1月1日起,俄全面实行欧Ⅲ认证标准,并从7月1日起增加了诸多认证项目,致使不少中国汽车被挡门外,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持续下滑的原因之一。
“认证”一直是中国汽车在俄市场竞争的软肋,与西方汽车相比,中国汽车尚未进入俄市场已输了一筹。西方汽车早已实行欧Ⅳ或更高排放标准,且认证与俄互通,出口俄市场是将欧Ⅳ降格为欧Ⅲ,也降低了成本。2010年俄将实行欧Ⅳ标准,普京总理提出,对于入俄的欧Ⅳ汽车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使用欧Ⅳ汽车一步到位。
中国汽车入俄,要从国Ⅱ提升到欧Ⅲ,既增加了技术难度,又提高了成本。我国今年7月1日才全面实行国Ⅲ标准,比俄迟了半年,越野车、载货车和客车生产一时未能全部达到国Ⅲ标准,其中包括一些原出口俄的欧Ⅱ汽车。两国标准不能互认,即使达到国Ⅲ,还要在俄做欧Ⅲ试验,合格才能放行。
关于俄国欧Ⅲ认证,中国车企既对标准和程序知之甚少,又各于投入认证费用,多依靠经销商出钱出力,致使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SUN NICIAMT检测中心是俄国主要的汽车认证机构,据该机构送给笔者的一份由其主要领导人撰写的关于中国汽车认证的专题报告披露:
1、中国汽车产品的认证通过率低下。2006至2007年,SUN NICIAMT中心受理中国汽车的认证申请1569份,颁发认证证书即“机动车辆和挂车车型确认书”124份,其中M1(轿车)18份,M3(客车)36份,NI(轻卡)32份,N2(中卡)9份,N3(重卡)15份,其余为摩托车。认证通过率只占申请的7.9%。
2、申请者主要是俄国人,其中大部分与中国汽车生产厂毫无关联。这些申请人既不了解汽车作为特殊商品的法律要求,对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也漠不关心。他们申请的或是“小批量”或是“一年期”,几无申请三年认证者,多属“赚一把就跑”之辈。去年下半年,才有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自己申请认证。
3、中国汽车几乎没有能一次通过认证的,都需要做多次改进。
中国汽车的主要缺陷是安全性、噪声、尾气排放和车灯。认证过程中,一个令认证中心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同一个待认证的车型,往往在俄有多个“独家代理商”同时申请,又都有文件证明自己是“独家代理”。因此。从7月1日起,对有关问题做出了严格的新规定。
此外,国内缺少授权受理俄汽车认证的机构,对俄的认证标准缺乏研究和报道,两国汽车认证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尚待加强。
今年以来,由于认证问题使不少汽车企业出口俄罗斯受阻,一些生产厂家开始急于寻求认证途径。认证是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参与竞争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中国汽车因“认证坎”入俄受阻的情况下,汽车出口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似应从较高层面上加强与俄对口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并应及时强化信息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