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传媒时代的文学想象”三人谈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李壮语:
  本期的话题是“发达传媒时代的文学想象”。老实说,这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例如本雅明在近百年前就讨论过印刷传媒的兴起与“讲故事的艺术”的消亡间的关系(《讲故事的人》)。但今日的情形似乎又有不同:在这个疯狂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甚至连“信息”本身都在近乎失控的指数级增殖过程中,遭遇了内在力量(刺激性及新鲜感)迅速衰减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文学如何自处、如何书写现实生活的问題,似乎就变得更加复杂。
  青年评论家行超选取了法国青年作家斯利马尼的创作作为例子。这无疑是恰当的,斯利马尼的作品常与媒体新闻密切相关,却又绝非所谓的“新闻写作”。90后小说家郑在欢对此话题也很有发言权:郑在欢的小说,在“现实”与“魔幻”(或曰“荒诞”)两方面都极富质感;他的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语言、故事、现实及其相互关系,既分析了写作的焦虑,也展示了文学的信心。青年评论家聂梦则认为,“掩藏在焦虑背后的,是实用主义的竞赛思维,是争夺领地、争夺话语权的权力角逐”;事实上,“文学的竞赛对象始终是自己,而非变动不居生活中的光怪陆离”,而且,“一些东西在改变,一些东西稳如磐石,正是那些恒定的质素,决定了文学为其本身”。
其他文献
柳玉坠  东洲村里有个麻脸老婆子,身高不到一米四,村民都叫她矮坠儿。  据说矮坠儿的丈夫早年是个水手,闽南人叫“走船的”。有句老话:“行船走马三分命”,矮坠儿的丈夫在她年轻的时候遇上翻船,葬身大海,连个尸首都没见着,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后来,她花了一大笔钱到外地买了个小男孩续香火,取名叫“咸价”,自此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拮据。咸价长大后,没钱娶老婆,就到邻村当了倒插门女婿,很少回家看养母矮坠
相认  初次见到婴儿床头卡  这个名字  是在三年前的某一天  一颗流星位移到杨桥路,姐姐的履历  也就在那一年  翻了新篇;而我如今,穿过一月  最后一夜低垂的祈祷声  同样被它微創  被动谱写着身份的变迁。向晚时刻  病房成为自身的阴影  我陪护在妻子身边  局促而努力地照顾着关于她的一切  一旁,落日半抱霓虹灯牌  书写一部爱情小说  暮光站在湖对岸,布置寂静,多么好  多么好的  橘红呀。
文学批评三种模式的张力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文学批评具有什么意义?这是人们至今还常常要讨论乃至争论的问题。托尔斯泰曾经认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已经是一种完美的传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文学批评说三道四?这时的文学批评如同多余的蛇足。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可以有多种的思考模式。我在多篇文章里面说过,文学批评是一种意义再生产。我可以简单地报告一下我的思考路径。我们通常将建筑、
黄灿然,男,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现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评论集《必要的角度》;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萨尔曼·拉什迪长篇小说《羞耻》、约瑟夫·布罗茨基散文集《小于一》等。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一个犹太家庭。1
一  南方的天气常常上演过山车,眼见阴冷潮湿,隔几日却云开雾散艳阳高照。  在这走走停停的季节中,古田的油菜花也浓烈地绽放开来。天地间黄绿相间,颜色浓艳,色块分明,是西洋的油画,却用了中国画的写意。  今年古田的油菜花种植面积扩大了十几倍,一批又一批游客纷至沓来,整个小镇也欢腾起来。  “战地黄花分外香”,在刚刚开发的五龙村欢乐谷油菜花田里,这句诗词高高挂起。  好的诗词自有它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毛
近年来,以社会中下层群体为表现对象、聚焦边缘性/特殊化经验情感的文艺作品,似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成熟且精致的主流现代都市经验书写,这类作品往往显得更加生猛、独特,既凸显出鲜明的“辨识度”,也收获了出挑的“受众缘”。就文学而言,从早先的“打工诗歌”到近来形成现象的东北厂区书写、社区老人书写、小镇青年书写,皆可在此话题谱系中展开阐释。而跨出文学边界,从《野狼disco》的走红全网并获得严肃的
父亲老了。  前几日,他说,抱一床棉被到阳台去晒都感到吃力。不知道从何时起,他背驼下来,走路步子小了。  能不老吗?今年春节一过,1933年出生的父亲,按老家的算法,已经89岁。  说起父亲的“老”, 我儿时就有所闻。  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公社当办公室主任,有一天我到公社,看他在办公室上下地跑,忙得很。这边正在布置会场,那边就有人“老蔡,老蔡”地喊他盖章,也急得很。其实,那时父亲才三十七八岁
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  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
感 动  播种抑或收割,都是我感动的  稻草人在星空倾听蛩鸣  在沉默中发芽,哪怕瞬幻的云彩  都不会影响他放飞纸鸢的弧线  等待抑或告别,都是我感动的  退潮的大海摆动鳍尾  浮动的岛屿在白色琴键上翻动  谁会无动于衷地目睹这场漂泊  温暖抑或闪亮,都是我感动的  如果火焰照亮天堂,能听见  季节的沙粒滑向手边,永睡不醒  但坚强的飞翔仍会留在冷空中  水族纪念馆  这水族博物馆更像下陷的岛屿
【摘要】公共经济学提供了产权安排与物品属性之间对应的法则,而当前中国媒介组织却由公共产权统一提供公共媒介产品和私人媒介产品,这将带来媒介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为当前政策导向提供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5]14号)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媒介领域,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