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一次和朋友对市场和艺术的交谈中,刚从宋庄回来的他感慨“市场毁了艺术,北京就是个成就理想的地方;当代艺术越来越虚伪,离公众越来越远”。其实市场毁不了艺术,毁的是艺术家最终是艺术家自毁;市场的卖与买全凭艺术家自己是卖还是不卖。正如享受和反抗的过程都有快感。以下就当代艺术的公众性和市场现状作一分析。
关键词:“批量生产” 助手捉刀 本人签名 商业明星 “院士”
“炒当代艺术品跟炒股、炒兰花没什么区别,都是投机者在逐利。”当代艺术策展人朱其谈到在一次和朋友对市场和艺术的交谈中,刚从宋庄回来的他感慨“市场毁了艺术,北京就是个成就理想的地方;当代艺术越来越虚伪,离公众越来越远”。其实市场毁不了艺术,毁的是艺术家最终是艺术家自毁;市场的卖与买全凭艺术家自己是卖还是不卖。正如享受和反抗的过程都有快感。以下就当代艺术的公众性和市场现状作一分析。
艺术馆承担了艺术交流、公众美育的职能,而当代艺术的传播,则更需要专业艺术馆的介入。市面上主要的商品有古玩字画、奇石玉器、花卉根雕、工艺瓷器等12大类8万多个品种,但当代艺术却未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类出现。当代艺术在本地市場的境遇,主要是由于大众的当代艺术消费观念尚未形成,需要一个理解当代艺术、欣赏当代艺术品的公众基础。
在中国,具有独立学术精神和价值评价体系的专业性美术展馆缺位,成为限制当代艺术在本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更难以推动当代艺术大众艺术消费市场的理性发展。
其一,文化市场所营造的环境,除了在空间上具有对普通民众的开放性之外,还在于它具有吸引普通公民参与和关注共同问题的可能性。它提供了一个艺术交流空间,所以,它反映了一种接纳所有普通公民的理念,以及超越社会偏见和阶层界限的艺术理想。其二,由于当代艺术具有批判性和多元性,当代艺术展馆也因此担负起愉悦、启迪或警示大众的公共职责。独辟蹊径的文化观念同样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从而造福民众的文化生活。
200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竟然占据了36席。2008年,曾梵志的油画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最终以7536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纪录。
“炒当代艺术品跟炒股、炒兰花没什么区别,都是投机者在逐利。”当代艺术策展人朱其谈到,2004年以后当代艺术蹿红,原先收藏古董的投资者纷纷转战当代艺术市场,“古代书画假货太多,没什么道行的投机客想要捡漏,却往往会吃亏。”2007、2008年股市波动,从股市、楼市溢出的资金,也流向了当代艺术市场。肥皂水备齐,泡沫应运而生。
闻着商机跟风涌入的投资者,出没于各种拍卖会,鲸吞着良莠不齐的当代艺术品。“炒房团”跟“炒艺团”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砸钱的场所从房展会转到拍卖行。天价迭起,一时间各种“唱空”与“唱多”的声音打起了擂台。
一个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市场,就像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几乎没有自卫能力,致使资本长驱直入。利益铺路,道德让路,对艺术的热情暂且搁置。资本退潮后,当代艺术其实在裸奔。安迪•沃霍尔在有生之年大声发表预言:“最好的艺术就是一门好生意。”这句话一如巫师的魔咒,开启了之后20年世界范畴内当代艺术家们的行为典范与标准。
在国内,在这个当下发展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的当代艺术市场体系中,许多当代艺术家游离于多种角色之间,在对艺术的执着与市场的“洗礼”中挣扎。
一、请称呼当代艺术家——商业明星
不管是什么潮流的艺术,艺术的批判性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核心价值,艺术的批判性,一方面是指语言上的批判性,即现当代艺术的语言要有对上一时期语言的批判和超越;另一方面是指艺术所指向的政治立场和社会态度,及其对这一立场和态度所持的一贯性。一些前卫艺术家近些年逐渐演变为商业明星,这意味着什么呢?
二、请称呼当代艺术家——“院士”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而言,顶着玩世不恭,标榜着反叛的“前卫艺术”的光环成为商业明星是过去10年的收获,那么向体制内靠拢,成为其中一员就是2009年底的另一次“转型”,从商业艺术到官方艺术,左右逢源,脚踩多头船。
在“当代艺术”的旗号下,艺术的批判性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当代艺术“官方化”在中国的名正言顺。在“院士”代表们的网络访谈中,五位“院士”一致认为在体制里应该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独立性,认为尽管换了旗号和身份,但自己的独立性、艺术追求和人格都不会受影响,似乎除了换个旗号多个身份,其他一切照旧。然而,一个立场性很强的旗号和身份的改换,对艺术而言,就是本质的改变。
这次的转型是给西方评论界的一个莫大讽刺,他们所推崇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原来并不像他们自己解释的那样是为了对抗国家意识形态,在金融资本和官方权力的共同作用下,或许不过是一种“坏孩子要糖吃”的巧妙手法。
孰料,2008年底第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市场销售价格以及拍卖行情,画不好卖了;随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GDP效应”波及到艺术区。即使著名艺术家隋建国、潘公凯、刘小东、肖鲁的工作室也无法逃脱被强行拆迁,限令几天内搬离的命运。
盛极而衰,经过一轮资本洗礼,当代艺术市场元气大伤,只留下一群荷包丰厚的投机客,一堆流水线上生产的“艺术品”,以及一连串对行业道德规范的拷问。不论是古董收藏,兰花奇石,当代艺术,真不希望当作门生意来做,正如身边刚发生的盐巴没得问题,抢盐巴就是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资本退潮了,当代艺术在裸奔[J].新民周刊.
[2] 潘鲁生.当代艺术需要公众认同[M].
关键词:“批量生产” 助手捉刀 本人签名 商业明星 “院士”
“炒当代艺术品跟炒股、炒兰花没什么区别,都是投机者在逐利。”当代艺术策展人朱其谈到在一次和朋友对市场和艺术的交谈中,刚从宋庄回来的他感慨“市场毁了艺术,北京就是个成就理想的地方;当代艺术越来越虚伪,离公众越来越远”。其实市场毁不了艺术,毁的是艺术家最终是艺术家自毁;市场的卖与买全凭艺术家自己是卖还是不卖。正如享受和反抗的过程都有快感。以下就当代艺术的公众性和市场现状作一分析。
艺术馆承担了艺术交流、公众美育的职能,而当代艺术的传播,则更需要专业艺术馆的介入。市面上主要的商品有古玩字画、奇石玉器、花卉根雕、工艺瓷器等12大类8万多个品种,但当代艺术却未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类出现。当代艺术在本地市場的境遇,主要是由于大众的当代艺术消费观念尚未形成,需要一个理解当代艺术、欣赏当代艺术品的公众基础。
在中国,具有独立学术精神和价值评价体系的专业性美术展馆缺位,成为限制当代艺术在本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更难以推动当代艺术大众艺术消费市场的理性发展。
其一,文化市场所营造的环境,除了在空间上具有对普通民众的开放性之外,还在于它具有吸引普通公民参与和关注共同问题的可能性。它提供了一个艺术交流空间,所以,它反映了一种接纳所有普通公民的理念,以及超越社会偏见和阶层界限的艺术理想。其二,由于当代艺术具有批判性和多元性,当代艺术展馆也因此担负起愉悦、启迪或警示大众的公共职责。独辟蹊径的文化观念同样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从而造福民众的文化生活。
200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竟然占据了36席。2008年,曾梵志的油画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最终以7536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成交纪录。
“炒当代艺术品跟炒股、炒兰花没什么区别,都是投机者在逐利。”当代艺术策展人朱其谈到,2004年以后当代艺术蹿红,原先收藏古董的投资者纷纷转战当代艺术市场,“古代书画假货太多,没什么道行的投机客想要捡漏,却往往会吃亏。”2007、2008年股市波动,从股市、楼市溢出的资金,也流向了当代艺术市场。肥皂水备齐,泡沫应运而生。
闻着商机跟风涌入的投资者,出没于各种拍卖会,鲸吞着良莠不齐的当代艺术品。“炒房团”跟“炒艺团”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砸钱的场所从房展会转到拍卖行。天价迭起,一时间各种“唱空”与“唱多”的声音打起了擂台。
一个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市场,就像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几乎没有自卫能力,致使资本长驱直入。利益铺路,道德让路,对艺术的热情暂且搁置。资本退潮后,当代艺术其实在裸奔。安迪•沃霍尔在有生之年大声发表预言:“最好的艺术就是一门好生意。”这句话一如巫师的魔咒,开启了之后20年世界范畴内当代艺术家们的行为典范与标准。
在国内,在这个当下发展不健全,体制不完善的当代艺术市场体系中,许多当代艺术家游离于多种角色之间,在对艺术的执着与市场的“洗礼”中挣扎。
一、请称呼当代艺术家——商业明星
不管是什么潮流的艺术,艺术的批判性始终是一个决定性的核心价值,艺术的批判性,一方面是指语言上的批判性,即现当代艺术的语言要有对上一时期语言的批判和超越;另一方面是指艺术所指向的政治立场和社会态度,及其对这一立场和态度所持的一贯性。一些前卫艺术家近些年逐渐演变为商业明星,这意味着什么呢?
二、请称呼当代艺术家——“院士”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而言,顶着玩世不恭,标榜着反叛的“前卫艺术”的光环成为商业明星是过去10年的收获,那么向体制内靠拢,成为其中一员就是2009年底的另一次“转型”,从商业艺术到官方艺术,左右逢源,脚踩多头船。
在“当代艺术”的旗号下,艺术的批判性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当代艺术“官方化”在中国的名正言顺。在“院士”代表们的网络访谈中,五位“院士”一致认为在体制里应该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独立性,认为尽管换了旗号和身份,但自己的独立性、艺术追求和人格都不会受影响,似乎除了换个旗号多个身份,其他一切照旧。然而,一个立场性很强的旗号和身份的改换,对艺术而言,就是本质的改变。
这次的转型是给西方评论界的一个莫大讽刺,他们所推崇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原来并不像他们自己解释的那样是为了对抗国家意识形态,在金融资本和官方权力的共同作用下,或许不过是一种“坏孩子要糖吃”的巧妙手法。
孰料,2008年底第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市场销售价格以及拍卖行情,画不好卖了;随后,房地产开发带来的“GDP效应”波及到艺术区。即使著名艺术家隋建国、潘公凯、刘小东、肖鲁的工作室也无法逃脱被强行拆迁,限令几天内搬离的命运。
盛极而衰,经过一轮资本洗礼,当代艺术市场元气大伤,只留下一群荷包丰厚的投机客,一堆流水线上生产的“艺术品”,以及一连串对行业道德规范的拷问。不论是古董收藏,兰花奇石,当代艺术,真不希望当作门生意来做,正如身边刚发生的盐巴没得问题,抢盐巴就是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资本退潮了,当代艺术在裸奔[J].新民周刊.
[2] 潘鲁生.当代艺术需要公众认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