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的方法,结合南康赣商村镇银行案例,对江西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江西省 南康赣商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一、江西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2007年12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江西省首家村镇银行在江西修水县义宁镇开业,这意味着江西农村金融改革开始向更深的领域推进。经过四年的发展,江西省已共有14家村镇银行(见表2—1),截至2011年6月底,江西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9.58亿元,贷款余额23.33亿元,初步实现了规模化。1进入2012年,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根据2012年4月召开的江西省政府一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披露的数据,仅2012年一季度,江西省村镇银行已开业20家,新增贷款13.56亿元。
综合江西省村镇银行近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覆盖范围广,规模逐渐扩大。从省内第一家村镇银行在九江落户,截至今年4月,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在各自辖区内都已经开设了村镇银行,不少设区市辖区内都已经有多家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的规模逐渐扩大,第一家村镇银行九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500万元,到赣州银座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已到达1.5亿元。村镇银行的支行及网点也逐渐增多,江西辖区内最大的村镇银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已经在赣州8个区县设立了支行。
第二,村镇银行的发起机构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分析江西省辖区内的村镇银行,尚未发现有国有大型银行作为发起行的例子,主要发起人均为所在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修水九银村镇银行发起人为九江银行,南康赣商村镇银行发起人为赣州银行等,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省外城商行在江西省开设了村镇银行,如台州银行、顺德农商行、稠州商业银行等省外分行均在江西省开设了村镇银行,表明江西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三,民间發起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11年末成立的14家村镇银行,无一例外都存在着先由企业界发起成立,政府部门予以极大支持的设立方式。在一些村镇银行成立过程中,政府甚至发挥了主导作用。如位于上饶万年的黄河村镇银行,是由万年县招商引资,由宁夏中卫信用联社发起成立,整个设立过程基本由政府主导。
二、江西省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江西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江西省14家村镇银行的分析,特别是对南康赣商村镇银行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江西省村镇银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业务经营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来源缺乏保障,吸收存款能力较低。江西省辖区内的村镇银行网点很少,而且均未加入银联,居民存取款感觉不便,对一般居民缺乏吸引力。
第二,市场定位产生偏离。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满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但根据对江西省14家村镇银行业务开展的调查来看,一些银行的设立仅仅为了追求利润,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并无意服务“三农”。
第三,支付结算系统相对孤立。村镇银行并未开通通存通兑业务,也尚未加入银联,所有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非常昂贵,因此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虽然银监会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以及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这一结算问题,赣商村镇银行四年以来仍未有效解决。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一20%条款,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发起行“一股独大”,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自主决策无法体现出来;二是大、小股东间经营目的存在差异,会导致村镇银行经营混乱。目前江西省村镇银行除一家外,其余村镇银行发起行持股比例基本占到了股本总额的50%以上。
二是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分析南康赣商银行可以发现,其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没有独立的审计和会计稽核部门,也没有专职审计人员,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并未制定详尽的风险控制规划。类似于赣商银行这样的村镇银行,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农户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物,部分村镇银行贷款片面追求高效率,对贷款额审查不严格;其二,政府在村镇银行成立过程中影响太大,对其扶持也较多,很难否定村镇银行运行过程中没有政府的行政指导,政府甚至会通过行政手段让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其中必然蕴含很大风险。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自身的原因
村镇银行作为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很多方面需要开拓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业务,但纵观各村镇银行的业务,大部分都是城商行或农信社业务的翻版,很难对客户产生吸引力,也很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目前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人和管理者大多来自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的是传统银行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方式。但村镇银行本身却并不具备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与条件,按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去经营,在各方面明显表现出先天不足。这些原因使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极大限制了它的发展。
(2)政府部门和银行监管机构方面的原因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不久,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未形成统一思路。比如,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为其制定新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执行农村信用社标准或执行其他商业银行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再如对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范围也没有加以规定。与国有银行和其它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具有不同的产权制度、明显的区域性、不同的管理水平,这决定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也需要具有独特性。作为江西省的银监主管机构——江西省银监局,也尚未看到其对辖区内的村镇银行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五、促进江西省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西省村镇银行自起步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差、机构间竞争程度低、农户贷款难等“金融抑制”问题起到了比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如前所述的各种问题。村镇银行应该坚持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市场定位,探索和改进信贷制度,解决风险分散和盈利性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快完善村镇银行的差异化政策,鼓励大银行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注解:
①数据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jiangxi.gov.cn.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著,邵伏军等译,1997:《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P8~P117。
[2]郭俊,2008: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武汉金融》第4期:P42~43。
[3]韩俊,2009:《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
[4]胡士华、卢满生,2011:信息、借贷交易成本与借贷匹配——来自农村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第10期P100~111。
[5]洪正,201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P44~58。
[6]金烨、李宏斌,2009: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金融研究》第4期:P64~79。
[7]柯愈华,2011:成长中的喜与忧:来自江西辖区内的村镇银行调查,《金融与经济》第8期:P18~21。
[8]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P10~18,P53。
[关键词]江西省 南康赣商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一、江西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2007年12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江西省首家村镇银行在江西修水县义宁镇开业,这意味着江西农村金融改革开始向更深的领域推进。经过四年的发展,江西省已共有14家村镇银行(见表2—1),截至2011年6月底,江西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9.58亿元,贷款余额23.33亿元,初步实现了规模化。1进入2012年,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根据2012年4月召开的江西省政府一季度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披露的数据,仅2012年一季度,江西省村镇银行已开业20家,新增贷款13.56亿元。
综合江西省村镇银行近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覆盖范围广,规模逐渐扩大。从省内第一家村镇银行在九江落户,截至今年4月,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在各自辖区内都已经开设了村镇银行,不少设区市辖区内都已经有多家村镇银行。这些村镇银行的规模逐渐扩大,第一家村镇银行九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1500万元,到赣州银座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已到达1.5亿元。村镇银行的支行及网点也逐渐增多,江西辖区内最大的村镇银行——赣州银座村镇银行已经在赣州8个区县设立了支行。
第二,村镇银行的发起机构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分析江西省辖区内的村镇银行,尚未发现有国有大型银行作为发起行的例子,主要发起人均为所在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修水九银村镇银行发起人为九江银行,南康赣商村镇银行发起人为赣州银行等,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省外城商行在江西省开设了村镇银行,如台州银行、顺德农商行、稠州商业银行等省外分行均在江西省开设了村镇银行,表明江西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三,民间發起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11年末成立的14家村镇银行,无一例外都存在着先由企业界发起成立,政府部门予以极大支持的设立方式。在一些村镇银行成立过程中,政府甚至发挥了主导作用。如位于上饶万年的黄河村镇银行,是由万年县招商引资,由宁夏中卫信用联社发起成立,整个设立过程基本由政府主导。
二、江西省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江西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江西省14家村镇银行的分析,特别是对南康赣商村镇银行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江西省村镇银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业务经营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来源缺乏保障,吸收存款能力较低。江西省辖区内的村镇银行网点很少,而且均未加入银联,居民存取款感觉不便,对一般居民缺乏吸引力。
第二,市场定位产生偏离。我国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满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但根据对江西省14家村镇银行业务开展的调查来看,一些银行的设立仅仅为了追求利润,在这个新兴市场中“分一杯羹”,并无意服务“三农”。
第三,支付结算系统相对孤立。村镇银行并未开通通存通兑业务,也尚未加入银联,所有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非常昂贵,因此缺乏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虽然银监会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以及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这一结算问题,赣商村镇银行四年以来仍未有效解决。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一20%条款,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发起行“一股独大”,村镇银行独立法人自主决策无法体现出来;二是大、小股东间经营目的存在差异,会导致村镇银行经营混乱。目前江西省村镇银行除一家外,其余村镇银行发起行持股比例基本占到了股本总额的50%以上。
二是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分析南康赣商银行可以发现,其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没有独立的审计和会计稽核部门,也没有专职审计人员,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并未制定详尽的风险控制规划。类似于赣商银行这样的村镇银行,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农村的信用环境较差,农户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物,部分村镇银行贷款片面追求高效率,对贷款额审查不严格;其二,政府在村镇银行成立过程中影响太大,对其扶持也较多,很难否定村镇银行运行过程中没有政府的行政指导,政府甚至会通过行政手段让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其中必然蕴含很大风险。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村镇银行自身的原因
村镇银行作为全新的农村金融机构,很多方面需要开拓创新,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展业务,但纵观各村镇银行的业务,大部分都是城商行或农信社业务的翻版,很难对客户产生吸引力,也很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目前村镇银行的主要经营人和管理者大多来自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的是传统银行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方式。但村镇银行本身却并不具备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与条件,按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去经营,在各方面明显表现出先天不足。这些原因使村镇银行在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极大限制了它的发展。
(2)政府部门和银行监管机构方面的原因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不久,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未形成统一思路。比如,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为其制定新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执行农村信用社标准或执行其他商业银行标准,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再如对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范围也没有加以规定。与国有银行和其它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具有不同的产权制度、明显的区域性、不同的管理水平,这决定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也需要具有独特性。作为江西省的银监主管机构——江西省银监局,也尚未看到其对辖区内的村镇银行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
五、促进江西省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江西省村镇银行自起步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解决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差、机构间竞争程度低、农户贷款难等“金融抑制”问题起到了比较好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如前所述的各种问题。村镇银行应该坚持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市场定位,探索和改进信贷制度,解决风险分散和盈利性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加快完善村镇银行的差异化政策,鼓励大银行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注解:
①数据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jiangxi.gov.cn.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著,邵伏军等译,1997:《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P8~P117。
[2]郭俊,2008: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武汉金融》第4期:P42~43。
[3]韩俊,2009:《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
[4]胡士华、卢满生,2011:信息、借贷交易成本与借贷匹配——来自农村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第10期P100~111。
[5]洪正,201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经济研究》第2期:P44~58。
[6]金烨、李宏斌,2009: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金融研究》第4期:P64~79。
[7]柯愈华,2011:成长中的喜与忧:来自江西辖区内的村镇银行调查,《金融与经济》第8期:P18~21。
[8]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P10~18,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