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此时人们的教育理念也相较于之前而言有了飞跃的进步,现在中国相关的教育部门普遍倡导的就是素质教育。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当前朗读训练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应该从朗读训练的意义和重要性出发,思考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朗读指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讀指导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54
由于素质教育进程的日益迈进和发展,从而认识的语文教学的方式相较于之前而言有了飞跃的改变,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作为教师而言应该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想要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其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升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并且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展相应的语文课程朗读教学工作。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朗读兴趣不高
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朗读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及其学习意识不强有关系,加之语文朗读教学本身不易于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朗读教学保持较高的兴趣,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且在岗位上任劳任怨,但是也有个别教师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不能胜任语文学科教学,尤其是无法在朗读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若学校教师整体朗读能力不均衡,朗读水平参差不齐,这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产生较大阻碍,极易使学生陷入朗读误区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朗读的情况各种各样,有的学生在朗读时摇头晃脑,有的只动嘴巴不出声音,有的扯着嗓子大声喊读。可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就是自己形成较强的朗读能力,给学生传授优良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落实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学习首先是从模仿开始,顾名思义则是要进行有效的示范,朗读也是如此,只有标准且有丰富情感的朗读示范,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行有效朗读。而要想对小学语文朗读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展示怎样才是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要知道单纯的照本宣科只会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停滞不前,因为照本宣科首先从教学方法上就很死板,缺乏灵活性,其次,就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照本宣科不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的文章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潭死水,激不起浪花,故而导致学生对文章情感把握上的缺失,造成朗读效果差的局面。所以,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以激发学生从示范中得到朗读的灵感。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时,可通过全文朗读或者针对性朗读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全文朗读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后面向全体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朗读。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示范,而应该是对本堂课朗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需在分析时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因为文章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上学生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文章情感和教师的朗读示范理解朗读的要点,那么在朗读时则可以更好地把握朗读节奏。在完成全文朗读后,利用多媒体寻找与意境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如此一来,学生在朗读时的感悟和注意力将会得到提升。针对性朗读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朗读全文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自行感悟理解,找到自己无法顺利朗读的地方让教师对这些地方进行再次示范。像这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示范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朗读的精髓,也能有效提升后续的教学效率。
2.灵活应用朗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如此才能取得一定的朗读教学效果[6]。首先,教师要掌握多种朗读方法的特点。朗读教学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特点及作用,只有教师熟练应用各种方法才能进行灵活选择,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细节朗读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领读法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朗读具体的实施技巧与方法。其次,灵活应用各种朗读方法。朗读的方法比较多,为了提高朗读教学效率,教师要灵活恰当地应用。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科学选择引领法、细节朗读法以及引读法等,这几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内容;而中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应用角色朗读、范读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高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品读法、研读法等,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写作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整体上来讲,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文学修养全面地提升上来,而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其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朗读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朗读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朗读能力全方位提升,这是所有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定期渗透,并且教师还应该具有毅力和耐心。教师开展朗读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全面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最终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本次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9):58-58.
[2] 李丹. 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成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J]. 祖国, 2018(6): 205-205.
[3] 丁淑云.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上), 2018(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讀指导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54
由于素质教育进程的日益迈进和发展,从而认识的语文教学的方式相较于之前而言有了飞跃的改变,当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作为教师而言应该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想要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提升其重要的环节就是提升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并且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展相应的语文课程朗读教学工作。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朗读兴趣不高
就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学生朗读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及其学习意识不强有关系,加之语文朗读教学本身不易于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朗读教学保持较高的兴趣,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绝大多数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且在岗位上任劳任怨,但是也有个别教师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不能胜任语文学科教学,尤其是无法在朗读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若学校教师整体朗读能力不均衡,朗读水平参差不齐,这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产生较大阻碍,极易使学生陷入朗读误区中。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朗读的情况各种各样,有的学生在朗读时摇头晃脑,有的只动嘴巴不出声音,有的扯着嗓子大声喊读。可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就是自己形成较强的朗读能力,给学生传授优良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落实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2、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学习首先是从模仿开始,顾名思义则是要进行有效的示范,朗读也是如此,只有标准且有丰富情感的朗读示范,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行有效朗读。而要想对小学语文朗读进行有效指导,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展示怎样才是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要知道单纯的照本宣科只会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停滞不前,因为照本宣科首先从教学方法上就很死板,缺乏灵活性,其次,就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照本宣科不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的文章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潭死水,激不起浪花,故而导致学生对文章情感把握上的缺失,造成朗读效果差的局面。所以,在实际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以激发学生从示范中得到朗读的灵感。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时,可通过全文朗读或者针对性朗读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全文朗读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后面向全体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朗读。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示范,而应该是对本堂课朗读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需在分析时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情感,因为文章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上学生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文章情感和教师的朗读示范理解朗读的要点,那么在朗读时则可以更好地把握朗读节奏。在完成全文朗读后,利用多媒体寻找与意境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如此一来,学生在朗读时的感悟和注意力将会得到提升。针对性朗读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朗读全文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自行感悟理解,找到自己无法顺利朗读的地方让教师对这些地方进行再次示范。像这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示范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朗读的精髓,也能有效提升后续的教学效率。
2.灵活应用朗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如此才能取得一定的朗读教学效果[6]。首先,教师要掌握多种朗读方法的特点。朗读教学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特点及作用,只有教师熟练应用各种方法才能进行灵活选择,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细节朗读有利于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领读法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朗读具体的实施技巧与方法。其次,灵活应用各种朗读方法。朗读的方法比较多,为了提高朗读教学效率,教师要灵活恰当地应用。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科学选择引领法、细节朗读法以及引读法等,这几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内容;而中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应用角色朗读、范读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高年级学生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品读法、研读法等,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写作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整体上来讲,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文学修养全面地提升上来,而如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其较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朗读的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朗读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朗读能力全方位提升,这是所有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定期渗透,并且教师还应该具有毅力和耐心。教师开展朗读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全面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最终教师借助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让本次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9):58-58.
[2] 李丹. 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成长——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J]. 祖国, 2018(6): 205-205.
[3] 丁淑云.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上), 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