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夺权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云和他创办的阿里巴巴正在一步步摆脱资本加于其身的枷锁,5月21日,他们完成了关键一步。
  关于这一步的内容是:阿里巴巴集团将用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新增优先股回购雅虎所持40%股份的一半,即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20%;现金的来源为“部分现金储备”,“借贷、股权和股权关联融资”;在新公司董事会中,软银和雅虎投票权将降至50%以下,雅虎将放弃委任第二名董事会成员的权力,同时放弃一系列对阿里巴巴战略和经营决策相关的否决权,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将维持在此前的2∶1∶1比例。
  资本对于阿里巴巴的威胁在2005年的一次收购中埋下伏笔,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资产获得阿里巴巴集团39%的股权,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大股东。
  后来披露的协议中同时包括了对马云及公司管理团队控制权的保障性条款,如在2010年10月之前的阿里集团董事会席位仍为2∶1∶1,董事会亦无权辞退作为公司CEO的马云。在2010年年末,一些媒体重新翻出这些保障性条款,称马云和管理团队有丧失对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的危险。
  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指称马云的一个弱点是过于爱面子。例如,发生在2005年的这项交易应该被理解为,雅虎通过收购阿里巴巴近40%股权成为其大股东。但在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马云在媒体上将其解读为阿里巴巴集团收购雅虎中国。10亿美元的作用对阿里巴巴集团而言可想而知。随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采用免费策略击败了当时的C2C巨头eBay。
  10亿美元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非公开上市途径所拿到的最大一笔融资。直到6年之后,京东宣布拿到了15亿美元的新一轮风险投资,才打破了这个记录。
  根据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邓锋的说法,马云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结识发生在由他参与的数字中国第一次论坛上,当时马云推掉了原定的日程到旧金山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说,马云和杨致远是在我们的活动上认识的。”但是后来邓锋在一个私人场合开玩笑说,现在再提起这件事时他会觉得有些尴尬,因为他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那时已经发生了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
  接近马云的人士称,马云其实从很早就开始做出全局筹划。一个例子是,2008年1月,在参加完瑞士达沃斯会议之后,马云在回程的飞机上向几位同行的朋友说,阿里巴巴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以解决控股权问题,不排除以收购雅虎的方式来完成,他为此筹备了350亿美元。此后不久,微软宣布意图收购雅虎的消息,其446亿美元的报价远高于马云的设想。“他的全部准备变得毫无意义。”
  发生在2011年5月末的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则被外界视作阿里巴巴挣脱束缚的激烈一步。“孙正义他(要的)就是软银(的利益),雅虎就是(要)雅虎(的利益),至于谁要对这个公司负责任,他们不管。孙正义有无数的投资,死阿里巴巴一个,他会痛,但对他是一个,而对我们是所有。雅虎也是一样的道理。”在随后接受访问时,马云抱怨说。在马云看来,正是软银和雅虎的不决策与不作为将他逼至转移股权的一步,以便万无一失获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
  在中国媒体纷纷指责马云不重契约精神、没有经过股东同意就转移了支付宝股权之后,马云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杨致远对他的支持。但是杨致远也并非没有疑虑。一位同杨致远相熟的中国商界人士称,他在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之后曾接到杨致远的电话,对方向其询问此事,抱怨是否是马云在与政府合谋。该人士在电话中表示了对马云的认可,称马云不是这种人,而且中国政府也不以这种方式行事。
  在此次关于股权回购的新闻稿中还声明,“日本软银不会参与收购此次雅虎出售的阿里巴巴集团股权。”马云对孙正义在股权上的强硬态度已经存有戒心,他评价说“他有两招是天下第一,第一是谈判天下第一,第二是铁公鸡天下第一。”
  但是他也公开表示,雅虎和软银已经算是很好的股东。他和杨致远及孙正义都是要好的朋友。当记者问他是否后悔当初出让那么多股权时,马云也以很现实的态度回答说:“也许当初没有那口水,你就已经死了。”
  2011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吸引到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DST和云锋基金会在内投资机构的财务投资。
  紧接着,马云又积极地传递出想要收购雅虎的意图。当然,马云的最终目的是想要解决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权旁落的问题,而不是要收购雅虎。
  在北京时间5月21日晚间雅虎代理CEO Ross Levinsohn和CFO Timothy Morse参与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中,雅虎方面称,双方通过两年半的时间才达成了今天的协议。当有投资人问及为何要一次出售所持有的50%阿里集团股权时,雅虎方面回答说,阿里巴巴方面在谈判过程中要求尽可能多的回购股权。
  在今年年初《第一财经周刊》同阿里巴巴集团几位高管接触时,他们都承认了这个说法,即排在公司日程表上的第一要务是解决股权问题。
  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终于告一段落。摆在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面前的,首先是解决融资问题,下一步则是让阿里巴巴的股权价值进一步获得增值,外界相信未来阿里巴巴会整体上市,尽管目前为止公司对此的回应一直是未有明确计划。在此次股权回购的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上市公司正在私有化进行当中。
其他文献
时间、地理位置、场景和你正在做什么—它们的组合创造了一系列被视作这个时代的“革命性”产品:Foursquare、Instagram、Path、Skout和Highlight……这些安装在智能手机里的“社交工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身份标签和接头暗号,以及虚拟与现实生活间的传感器。在“SoLoMo”(社交+地理位置+移动)变得炙手可热后,每个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者都为它趋之若鹜。  而极少有人想到:
期刊
C: 要判断某个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会计造假,是否有一些外部的判断依据?  W: 我们对在美国通过借壳上市的企业和在中国IPO的企业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一些特征,包括地区环境(体制环境)、上市前的业绩以及管理团队的构成。这些特征可能会导致它们会计做假,以及这些企业是不是更有动力会计做假。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确实是这样。我们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比如说它的独立董事的比例要比其他公司多,董事会中有会计、
期刊
韩寒或许在近几年内没有机会驾驶其代言品牌斯巴鲁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了。  富士重工日前在日本总部宣布,由于和奇瑞的合资项目受累于审批上的困难,旗下品牌斯巴鲁国产化计划暂时搁浅。“我们已经竭尽所能,但终究劳而无功。”富士重工总裁吉永泰之(Yasuyuki Yoshinaga)表示。这也让斯巴鲁下调了其中期业绩目标。  自2008年起,斯巴鲁汽车全球年平均销量稳定在56.4万辆。2008年,斯巴鲁在华销量
期刊
2012年3月,整个纽约都沉浸在林书豪带来的疯狂之中。作为纽约尼克斯队忠实粉丝,Justin Beegel为林书豪做了一张Linfographic—用图片来展现林书豪的一切—其中信息包括从赛场比分到Facebook上的粉丝数,从林书豪人生中的各项大事到之前NBA赛场上大显身手的亚裔球员。  这张图日后就成为Beegel为自己公司打出的一张营销牌。这家他在2008年创办的名为Infographic
期刊
我想以一个小故事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  好几年前,我有一个客户发明了一种他们为之兴奋不已的新技术。我不能告诉你们那是什么技术,不过也没关系,因为这个产品最后根本没见着天日。客户方的这位联络人本人更是为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扶植、研究和完善这项技术,如果我没记错,是几年的时间。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和我的同事们坐在一张桌子前,第一次拿到产品简介的时候,我们摇着头说:“没有人会买这东西。”  客户满怀激情地
期刊
过去曾经以投资风格稳健著称的摩根大通,最终还是在把握风险中失了控。  5月中旬,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召开紧急电话会议,称该银行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合成债券衍生品仓位上出现了20亿美元交易损失,预期旗下的公司部门二季度将会出现8亿美元亏损。  绰号为“伦敦鲸”的摩根大通CIO驻伦敦交易员布鲁诺.伊克西尔(Bruno Iksil),在今年初为摩根大通买入大量“信用违约掉期(CDS)”金融衍
期刊
5月7日至5月21日的10个交易日里,全球股市连续下跌了10天。罪魁祸首是希腊。  5月15日希腊总统府宣布,希腊组阁失败,新一轮的政府选举要等到6月17日了。从2011年年中至今,希腊作为一个导火索的隐患总是时隐时现。  为了拿到国际社会尤其是欧洲央行主导的援助款,希腊需要施行紧缩政策。这个政策随后削减了不少公务员岗位,并让中产阶级的高福利也大幅缩水,导致大批民众不满。这也是反紧缩的左翼联盟得以
期刊
C: 与本土品牌的结合,是不是跨国化妆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这样的方式有何利弊?  M: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方式是互补的。一个品牌在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市场的时候,和本土品牌的合作能给它带来很多便利。科蒂集团在购买丁家宜的时候,我们是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丁家宜是一个中国品牌,和中国的消费者天然具有接近性,能带来亲切感。另一方面,它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这也是我们在收购的时候最看重的一点
期刊
这看上去是个所有人都满意的局面。阿里巴巴将从大股东雅虎手中回购20%股权,代价是支付给对方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优先股。  雅虎的股东们应该感到高兴—在这笔交易后,雅虎将从这笔交易获得大约40亿美元的税后收入。联想到雅虎不断丧失中的市场份额,一直低迷不振的股价,以及目前群龙无首的高管层,没有什么比它将获得一笔实实在在的现金收入更能激励它的投资人了。而阿里巴巴的二股东软银也乐得坐享其成,分
期刊
百胜集团与苏宁联手在中国扩张店面之际,麦当劳该如何应对?  今年招募7万名新员工是答案的一部分。相比目前8万人的员工队伍,整个麦当劳中国员工规模扩张近乎一倍。  “麦当劳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上新增225至250家门店,一些餐厅需要为变更为24小时营业、增加麦咖啡等业务补充人员。”麦当劳一位人事部职员称,“并且还需要为明年开店做准备。”  5月20日,在上海华山路麦当劳餐厅的招聘现场,应聘者朱晶晶告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