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能否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其中的部分矛盾和问题。沟通作为一门教学艺术,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掌握的。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有效的沟通艺术有助于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师生间信息交流的有效通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探究有效的沟通手段,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低年级 沟通艺术 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三观正确养成的初始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各科教师、家长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因此,掌握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十分必要。
一、望:观察诊断沟通对象所属类型
由于成长环境和孩子个性差异不同,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仔细观察每位孩子的性格特征,找到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行为,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所属的类型,并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使得教育管理更有方向性。
心理学研究领域将个体在与人交往沟通过程中表现的不同态度做了划分,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观察汇总,发现他们的性格差异。比如,针对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这件事,教师与不同的学生沟通,有的学生在教师指明后会马上认错:“对不起,是我的错,我没有做好。”有的孩子则将过错马上转移:“我本来不想这样的,是某某先和我说话的……”而有的孩子也会一本正经得还原当时情景:“当时我是怎样的状态,基于什么原因我没有认真听讲,接下来我会如何调整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学生表面一副“老师说得对,教训的是”,转身又抛诸脑后了。还有的学生在教师注意到自己课堂表现情况后,会马上表明态度谢谢老师的关心,并针对一段时期内自己不能集中听课表达自己的烦恼,并请老师给出建议。针对不同孩子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师要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判断每个孩子所属的性格类型,在详细分析中,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闻:听懂行为背后的需求与期待
任何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动机需求,肉眼所见的表面的一些行为并非就是孩子的本质。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与言行找到其潜在的心理动机,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读懂學生隐藏在心底的信息,洞悉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与期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沟通交流时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回应,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比如,班里的磊磊总是在课堂上打断老师讲课,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引起教师注意,课下也总是故意“招惹”其他同学。比如,有的孩子扎堆讨论一件事情,他总要在还不了解情况就不合时宜地插话进去打断大家,常常惹得其他同学不快,冲他发脾气,他才悻悻而归。随后,又一脸兴奋地“招惹”其他同学,如拽一下小女生的辫子后跑掉,或者别人在玩琉璃珠的时候他“不小心”给人家踢掉,又捡回来道歉。这种打扰他人的行为长久下去会,使别人感到心烦甚至愤怒。那么,磊磊的行为背后反映了什么呢?教师在分析他的错误行为后认为,他这是寻求关注的一种体现,只有当大家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时,他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针对磊磊的这种情况,我在私下及时与他建立了沟通联系,在循循善诱中知道了原来磊磊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居住,每次只有自己闯祸时父母才会打电话回来,尽管每次都要受训,但他还是很开心。我在表达了理解磊磊,想让他人对自己多一些关爱的心理后,又严肃指出了磊磊这种想法的极端和错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磊磊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之后,我又及时与其他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为了让磊磊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我总在他取得一丁点进步的时候指名表扬肯定,同时及时给予温暖和师爱引导,在获取班级归属感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问:咨询家长了解孩子成长历程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养成也是如此。在低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现有性格特点联系他们的成长历程,通过与父母建立有效的沟通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发挥家长的力量,家校联合共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
比如,玲玲小朋友的作业总是完成度较低,字迹也写得不工整,上课态度不积极,但课下遇到老师总是很有礼貌,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愿意和她玩。在与她沟通过程中,她闷闷不乐,不愿意多说。这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家访或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才知道原来她还有一个姐姐,在言谈举止中父母对在县城读书,学习名列前茅的姐姐赞不绝口,而提起玲玲,则总是摇头叹气,认为孩子比较笨,不如姐姐聪明伶俐。在了解了玲玲的成长历程后,我终于明白原来她对学习的负面情绪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我在与父母沟通过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平日的评价对玲玲造成的学习态度影响,建议他们发现玲玲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玲玲的优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我将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权利”收回,玲玲的作业我来批改,每次作业批改时我通过画一些小表情,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引导玲玲注意错别字,要字迹工整慢慢练习完成作业。这样,在循序渐进中玲玲的进步越来越大,学习状态也更加积极。
四、切:判断师生沟通层次选择策略
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常常采用命令式口吻与孩子讲话,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执行教师下达的命令,并非出自本意和自愿去完成某些任务。这种命令式的沟通方式不仅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有敬畏感也会害怕与教师分享心声。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向自己敞开心扉,教师就要能够判断自己与沟通对象,即学生之间所处的层次,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比如,小莎同学活泼可爱,新生刚入学,当其他同学还在“慢热适应期”,她就主动提出担任班干部,积极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在相处中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的果敢,师生相处也很融洽。一段时间后,有的小朋友开始反映她的“专横”“自负”,认为她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大家怎样做,如果没有按照她的想法执行就是不对的。基于尊重“民意”,我在课下多次与她沟通这个问题后,她认为有的学生慢慢吞吞要在自己的鞭策安排下才能高效完成任务,一时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基于学生性格特点的考虑,我并没有强制性地下达要求,而是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先对她关心班级事务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她思考,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慢?为什么你的管理方式大家不认可?是否可以转变一种策略和做法让大家愿意听你的话?如何转变?这样,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对策。在有效沟通中提升孩子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施过程汇总教师基于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探究教师沟通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诊断学生所属类型,听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期待,到咨询家长了解学生成长历程辅助,再到判断沟通层次从而决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在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背后,班主任实现了从表象到本质的了解,在个性分类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能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康养成。
参考文献:
[1]蔡文锋.探析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J].学周刊,2017,(32):162.
[2]雍凤霞.关于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思考[J].亚太教育,2016,(22):209.
[3]赵芬,马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探究[J].华夏教师,2016,(02):90.
【关键词】小学教育 低年级 沟通艺术 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三观正确养成的初始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各科教师、家长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因此,掌握沟通艺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十分必要。
一、望:观察诊断沟通对象所属类型
由于成长环境和孩子个性差异不同,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仔细观察每位孩子的性格特征,找到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行为,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所属的类型,并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开展教学,使得教育管理更有方向性。
心理学研究领域将个体在与人交往沟通过程中表现的不同态度做了划分,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观察汇总,发现他们的性格差异。比如,针对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这件事,教师与不同的学生沟通,有的学生在教师指明后会马上认错:“对不起,是我的错,我没有做好。”有的孩子则将过错马上转移:“我本来不想这样的,是某某先和我说话的……”而有的孩子也会一本正经得还原当时情景:“当时我是怎样的状态,基于什么原因我没有认真听讲,接下来我会如何调整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学生表面一副“老师说得对,教训的是”,转身又抛诸脑后了。还有的学生在教师注意到自己课堂表现情况后,会马上表明态度谢谢老师的关心,并针对一段时期内自己不能集中听课表达自己的烦恼,并请老师给出建议。针对不同孩子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教师要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判断每个孩子所属的性格类型,在详细分析中,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闻:听懂行为背后的需求与期待
任何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动机需求,肉眼所见的表面的一些行为并非就是孩子的本质。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与言行找到其潜在的心理动机,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读懂學生隐藏在心底的信息,洞悉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与期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沟通交流时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回应,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比如,班里的磊磊总是在课堂上打断老师讲课,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引起教师注意,课下也总是故意“招惹”其他同学。比如,有的孩子扎堆讨论一件事情,他总要在还不了解情况就不合时宜地插话进去打断大家,常常惹得其他同学不快,冲他发脾气,他才悻悻而归。随后,又一脸兴奋地“招惹”其他同学,如拽一下小女生的辫子后跑掉,或者别人在玩琉璃珠的时候他“不小心”给人家踢掉,又捡回来道歉。这种打扰他人的行为长久下去会,使别人感到心烦甚至愤怒。那么,磊磊的行为背后反映了什么呢?教师在分析他的错误行为后认为,他这是寻求关注的一种体现,只有当大家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时,他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针对磊磊的这种情况,我在私下及时与他建立了沟通联系,在循循善诱中知道了原来磊磊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居住,每次只有自己闯祸时父母才会打电话回来,尽管每次都要受训,但他还是很开心。我在表达了理解磊磊,想让他人对自己多一些关爱的心理后,又严肃指出了磊磊这种想法的极端和错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磊磊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之后,我又及时与其他任课老师取得联系,为了让磊磊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我总在他取得一丁点进步的时候指名表扬肯定,同时及时给予温暖和师爱引导,在获取班级归属感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问:咨询家长了解孩子成长历程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养成也是如此。在低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现有性格特点联系他们的成长历程,通过与父母建立有效的沟通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发挥家长的力量,家校联合共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
比如,玲玲小朋友的作业总是完成度较低,字迹也写得不工整,上课态度不积极,但课下遇到老师总是很有礼貌,班里很多小朋友都愿意和她玩。在与她沟通过程中,她闷闷不乐,不愿意多说。这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家访或通过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联系,才知道原来她还有一个姐姐,在言谈举止中父母对在县城读书,学习名列前茅的姐姐赞不绝口,而提起玲玲,则总是摇头叹气,认为孩子比较笨,不如姐姐聪明伶俐。在了解了玲玲的成长历程后,我终于明白原来她对学习的负面情绪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我在与父母沟通过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平日的评价对玲玲造成的学习态度影响,建议他们发现玲玲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和肯定玲玲的优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同时,我将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的“权利”收回,玲玲的作业我来批改,每次作业批改时我通过画一些小表情,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引导玲玲注意错别字,要字迹工整慢慢练习完成作业。这样,在循序渐进中玲玲的进步越来越大,学习状态也更加积极。
四、切:判断师生沟通层次选择策略
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常常采用命令式口吻与孩子讲话,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执行教师下达的命令,并非出自本意和自愿去完成某些任务。这种命令式的沟通方式不仅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有敬畏感也会害怕与教师分享心声。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向自己敞开心扉,教师就要能够判断自己与沟通对象,即学生之间所处的层次,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
比如,小莎同学活泼可爱,新生刚入学,当其他同学还在“慢热适应期”,她就主动提出担任班干部,积极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在相处中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的果敢,师生相处也很融洽。一段时间后,有的小朋友开始反映她的“专横”“自负”,认为她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大家怎样做,如果没有按照她的想法执行就是不对的。基于尊重“民意”,我在课下多次与她沟通这个问题后,她认为有的学生慢慢吞吞要在自己的鞭策安排下才能高效完成任务,一时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基于学生性格特点的考虑,我并没有强制性地下达要求,而是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先对她关心班级事务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她思考,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慢?为什么你的管理方式大家不认可?是否可以转变一种策略和做法让大家愿意听你的话?如何转变?这样,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对策。在有效沟通中提升孩子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施过程汇总教师基于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探究教师沟通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诊断学生所属类型,听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期待,到咨询家长了解学生成长历程辅助,再到判断沟通层次从而决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在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背后,班主任实现了从表象到本质的了解,在个性分类和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能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康养成。
参考文献:
[1]蔡文锋.探析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J].学周刊,2017,(32):162.
[2]雍凤霞.关于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的相关思考[J].亚太教育,2016,(22):209.
[3]赵芬,马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探究[J].华夏教师,2016,(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