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第一旗手”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大家公认的“最帅天团”三军仪仗队再一次刷屏!整齐的步伐、威武的气势、无比统一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
  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走在仪仗队的最前方肩扛国旗的那位旗手。他帅气的外形、挺拔的身姿,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很多人觉得他很面熟,其实他已经不止一次承担这样重大的任务了!他不仅多次参加重大活动的升旗仪式,也经常出现在平时的升降旗和站岗执勤任务中。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专程来天安门广场看他!就连共青团中央拍摄的微视频里都曾经称他为“全中国最帅的男生”!他就是来自河北邢台的张自轩。

说起父母落了泪


  张自轩是河北邢台平乡县寻召乡北流渠村人,今年28岁,入伍11年,是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旗手。
  在央视的一次节目连线中,当主持人邀请他的父母来到节目现场,这个身高1.88米的威武帅气的小伙子先是笑了,然后面部肌肉控制不住地抽动了一下,他紧紧抿住嘴角,眼眶瞬间湿润了……
  张自轩的妈妈和爸爸很朴实,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儿子,真棒!”可话还没有说完,这位妈妈就再也忍不住,在镜头前哭了起来……在入伍头7年,张自轩没有回家陪父母过过一个年。
  有一年,实在太想儿子,父母专门来到北京,来到天安门广场,当时儿子正好在国旗哨站岗。父母走到儿子面前,打了声招呼,张自轩却没有理他们。当时父亲心里特别特别难受,而母亲则看着儿子流下了眼泪,当兵前又白又胖的孩子,现在变得又黑又瘦了……

  张自轩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在2013年,他绝对不是假装没看见父母或者不想跟他们打招呼。张自轩说,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自己,展示的是国家的形象!没能和父母问声好,感觉特别亏欠他们。

最帅“张自轩”们是这样炼成的


  作为天安门广场,甚至全国的排面,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是从上万名新兵中挑选的几十人,无论是身高、形象、动作,都是萬里挑一!通过筛选的士兵要进行为期4个月、每天超过10小时的封闭强化训练,堪称“魔鬼训练”。用战士自己的话来说,他们每天的训练是 “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
  训练有三项内容。
  一是“站功”:一站就是三四小时,为了克服歪头、脖子不正的毛病,他们在脖子旁边放上大头针。很多战士为了身姿挺拔,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枕枕头。为了练习眼神,哪怕是在刺眼的阳光下,战士们也要保持30秒不眨眼。
  二是“走功”:用尺子量步幅,用秒表卡步速,全天候在各种天气下完成任务。正步砸地力度很大,很多战士在接受高强度正步训练后都会肚子疼,接下来持续尿血十余天。
  三是“持枪功”:镀铬礼宾枪重7.5斤,为达到操枪一个声音、一条直线,队员们在枪托上吊上砖头练臂力,在腋窝下夹上石头练定位,直到手掌拍肿了、虎口震裂了、右肩磕紫了,才闯过这道关。
  只有以上训练合格才能成为预备队员,而后才有机会补入方队,正式成为一名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方队中表现突出才有当排头的资格,排头兵表现特别优异才能当护旗手,护旗手中拔尖的,才能被选拔到旗手的培养对象里。
  即便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尖子兵,在加班加点的苦练下,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旗手。经历过无数重考验,张自轩终于成为旗手。
  成为旗手后,任务主要有两个:擎旗和展旗。为了让3.81米长、15公斤重的国旗副杆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张自轩会肩抗国旗杆进行跑步热身,再进行正步训练。手擎国旗杆正步向前时,仅靠食指和中指的力量夹住旗杆,必须掌握好旗杆的稳定性。
  新兵训练时,除负重训练外,每晚,他会绑三五个盛满水的军用水壶,擎旗先绕操场跑步五六圈(每圈300米)。然后,用背包绳拴在旗杆上让战友拉着模拟风向,保持行进时上体平稳。直到练得手上的血泡烂了又长,长了又烂,结成老茧。手臂僵直,拿不住筷子。肩头,也磨起厚厚的老茧。
  按照标准,每步75厘米,前臂摆幅30厘米,后臂摆幅30厘米,正步摆臂距离身体10厘米。张自轩说,要使动作准确,需要完成肌肉记忆法训练。摆臂加6公斤沙袋一上午不动,踢腿保持长时间不动,直到肌肉酸痛僵硬,形成肌肉记忆。
  好多人都说展旗一瞬间是最帅的,但这背后的辛苦又非常人所能体会。展旗仪式要一气呵成,旗手要把一面长5米、宽3.3米、重5斤的巨大国旗抛在空中,并且保证国旗不能触地,还要把握好风向和抛撒角度,避免出现国旗绕杆、绕手,甚至是动作变形、站不住等问题。
  旗手展旗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每天拿5公斤重的哑铃进行模拟训练。每天重复这个动作好几千次。收旗时,又要快速将国旗收拢成锥形,凡是练习这个动作,手上都会被不可避免地打出血泡。
  如此严酷的训练,才造就了国旗护卫队的威武英姿,才令他们走出天安门城楼时,每一步铿锵有力!

就算刀山火海、枪林弹雨也要升起国旗


  对于国旗护卫队的战士而言,无论什么也不能阻挡他们每天的升降旗任务。“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信仰。
  2017年的一个傍晚,北京全城大暴雨。但国旗护卫队依然在大雨中执行降旗任务。有在现场观看降旗的民众拍下了这一幕上传到网上,网友们纷纷赞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风雨无阻!”
  张自轩说,顷刻间暴雨就把衣服灌透了,脚下的步伐非常沉,胳膊也很难甩开!
  广场上的游客自发地把伞放下,然后大喊:“中国加油,国旗护卫队加油,你们都是好样的!”
  从1982年到今天,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始终以最昂扬的精神状态,最标准的仪态动作,近四十年如一日,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迎着太阳升起!就像张自轩说的:“不论下冰雹也好,下刀子也好,每天升降国旗风雨无阻,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对于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来说,他们肩上扛的,不仅是一面国旗,更是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他们踢的每一个正步,做的每一个动作,训练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凝聚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五星红旗的深情!
  每天在第一抹朝晖中准时出现的年轻的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吹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号角的中国90后、00后们,你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其他文献
在意大利北部的小城帕多瓦,那里有一座监狱,空气中混合着奶油、香草、巧克力、蜂蜜的甜香,只闻一次,就会让人爱上.rn这股“反常”的甜蜜气息来自帕多瓦监狱中的烘焙店“乔托
期刊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的这两句诗,读来颇有禅意,一股幽幽的古意,绿油油的,没来由地泼进你的心田。  苔,是时间之物,是岁月留存的吻痕。它入乎道,近乎禅。它,点化万物,化腐朽为神奇。破敝的木门,伴以青苔,就有了机趣;呆头呆脑的顽石,覆以青苔,就具有灵性;庭院深深,青苔染阶,便有了古意,有了荒寂之色。它卑微渺小,却有浩然之气,撼人心魄。  828年,被贬23年的刘禹锡,从“巴山楚水凄凉地”回
期刊
今年欧洲杯赞助商爸爸之一的可口可乐怎么也没想到,摆在发布会桌上的可口可乐会被著名球星C罗无情地挪到镜头之外。  C罗挪走可乐的当天,可口可乐的股价下跌了40亿美元。我们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可口可乐股价下跌与C罗有直接关系,但今年欧洲杯的球员频繁挪可乐的怪异现象,明显受C罗影响。2021年6月17日,忍无可忍的欧足联终于发声:严禁所有参赛队伍在发布会上移动赞助商的产品。C罗的举动之所以上热搜,是因为在他
期刊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天才的编辑》。这是一本传记,讲的是美国出版史上的传奇编辑——麦克斯·珀金斯。  听名字你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他在美国出版界的地位,我列举几件事,你感受一下。  1952年,海明威出版小說《老人与海》,在扉页里,他写道,“将此书献给珀金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在给海明威的一封信里,把珀金斯称为“我们共同的父亲”。还有一位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在代
期刊
想换一个行业,需要莫大的勇气,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但也不需要害怕,现在你毕竟还年轻,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如果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那可以想想自己在哪方面有特长,或者对哪
期刊
期刊
莊子说,在天地之间,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作善养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  真正的善养生者,若牧羊人,就好像是放羊的人。牧羊人虽然挥着鞭子,但他对整个羊群都很和善。他的鞭子会落在谁的身上?“视其后者而鞭之”,一定要落在最后的那只羊身上。前面的羊你都不用打,让最后一只羊加快脚步,整个羊群就前进了。  这恰好映照了现代管理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理论,叫作木桶理论。一个桶是用很多块木板箍
期刊
一个母亲节的早上,果同学送给我一枝玫瑰。  那时候他7岁,还是第一次送给我母亲节礼物。接过他的礼物,我心里很高兴,同时暗暗吃了一惊。这是一枝非常新鲜的深红色的玫瑰,并且很讲究,很细致地用热带植物的绿叶衬托着,看上去更像插花艺术那类的作品。我猜测他就是把几个月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也很难买到这样一枝花的。  我问他是不是自己买的,他说是的,就在离家不远的花店。我经常去那家花店买花,有时也带上他一起。  
期刊
时间表面上是客观的,一天24小时,不增一秒,不减一秒。但它更像主观的,如许渊冲先生所说,不记住的时间,就不算是活。这就是说,一天可能是0小时,不存在;一天也可能是无限长,成为永恒。像许先生这样的创造者,他的一天,他的一生,通过他的作品,一直被人记住,他的生命就不会结束。  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这事也为人所喜欢。悦己悦人,这就是真正地活着。许渊冲先生喜欢的事,是翻译,尤其是将几乎不可译的中国古诗译
期刊
女生说:“我今天来‘大姨妈’了。”男生说:“多喝热水。”老婆说:“我今天工作了一天,好累。”老公说:“多喝热水。”女同事说:“最近压力好大,好想辞职。”男同事说:“多喝热水。”  “多喝热水”这句话,是一个沟通中的烂梗了。为什么这句话能够惹得所有的女生大翻白眼?原因很简单:回答“多喝热水”的人,要么是不懂共情,要么是不愿共情。  沟通,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更是情绪上的你来我往。我们通常会把情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