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些新理念给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
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体现的,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语文课程就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实用能力。语文学习应更注重实践性,就是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来,就是通过实践这个渠道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培养素养;到实践中去,就是运用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
语文教学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的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并付诸行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就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唯我独尊,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教师不仅能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而且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神采飞扬。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能如涓涓细流,流淌到学生的心田中,催开学生的智慧之花。只有做到了这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游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
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语文,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游戏的方法,要遵守三个原则:趣味性原则。设置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性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不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服务性原则。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教学方向。
容易操作的课堂游戏: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3.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三、编演课本剧激发兴趣,提高素质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如小说、戏曲、叙事性的文言文),其讲解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文言文辅之以必要的字词句的落实。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是印象不深,对语文课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便失去了生气。课本剧表演,无疑是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反刍和消化,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和纵向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有扎实有效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本剧中对话语言既要生活化又要口语化,而这些在课文中是不可能有的。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编演过程既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使语文素质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二)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要演好角色,来自对课文的全面了解,认真研读,细细揣摩。如果仅仅按照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下来,同学们会觉得毫无生气,十分没趣。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
(三)可促进生生、师生间融洽关系的形成。
我在进行《变色龙》教学时,学生编写剧本、分配角色、背诵台词、准备道具、布置场景、化妆彩排等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在排练和演出中亲密合作,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加强了友谊和团结。活动中,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板起面孔授课的先生,而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不再是对教师敬而远之,而是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多了,误解就会更少了,关系更融洽了。
四、利用多媒体实施美育教学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教学使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45分钟的时空限制,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种微妙的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我播放了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吸引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
又如,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想象。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请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挥充分想象,借助音乐在梁祝和焦刘之间构建起了对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联盟。
五、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索精神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后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后进生,中后进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照顾全体学生。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突出自主学习,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
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不仅是成立个学习小组,而是要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组织训练、逐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我认为语文的人文性是通过工具性体现的,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语文课程就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实用能力。语文学习应更注重实践性,就是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来,就是通过实践这个渠道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培养素养;到实践中去,就是运用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
语文教学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的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并付诸行动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就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唯我独尊,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教师不仅能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而且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涨、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神采飞扬。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能如涓涓细流,流淌到学生的心田中,催开学生的智慧之花。只有做到了这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游戏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都会明显提高。
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在具体丰富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语文,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游戏的方法,要遵守三个原则:趣味性原则。设置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互动性原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包括教师不仅仅当导演或观众,必要时也是个好的配角演员;服务性原则。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向为课堂教学服务,不能偏离教学方向。
容易操作的课堂游戏:1.接背名诗佳句、成语接龙等游戏。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诗句、语段若干篇,规定好时间,然后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记得最多。2.一分钟快速答题。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快速答出。3.小辩论。就某个话题展开5-10分钟的当堂辩论。
三、编演课本剧激发兴趣,提高素质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如小说、戏曲、叙事性的文言文),其讲解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文言文辅之以必要的字词句的落实。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是印象不深,对语文课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便失去了生气。课本剧表演,无疑是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反刍和消化,同时更是一种再创造和纵向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
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生有扎实有效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本剧中对话语言既要生活化又要口语化,而这些在课文中是不可能有的。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编演过程既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使语文素质得到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二)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要演好角色,来自对课文的全面了解,认真研读,细细揣摩。如果仅仅按照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下来,同学们会觉得毫无生气,十分没趣。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
(三)可促进生生、师生间融洽关系的形成。
我在进行《变色龙》教学时,学生编写剧本、分配角色、背诵台词、准备道具、布置场景、化妆彩排等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在排练和演出中亲密合作,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互相沟通,加强了友谊和团结。活动中,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板起面孔授课的先生,而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不再是对教师敬而远之,而是与老师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多了,误解就会更少了,关系更融洽了。
四、利用多媒体实施美育教学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教学使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45分钟的时空限制,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种微妙的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我播放了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吸引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
又如,用优美的音乐,引发学生想象。教学《孔雀东南飞》时,请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发挥充分想象,借助音乐在梁祝和焦刘之间构建起了对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联盟。
五、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索精神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好中后三类学生的合理配置,以利于形成优等生主动帮助中后进生,中后进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活跃学生带动沉静学生的学习环境;照顾全体学生。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参与;突出自主学习,给学生以独立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
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不仅是成立个学习小组,而是要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组织训练、逐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