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普惠金融。尤其是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小额信贷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简单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对普惠金融的框架及指标加以分析,同时与国外普惠金融对比,以提高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水平为目的,重点探讨了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小额信贷行业起到一些借鉴作用,从而减少农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贷款;信贷发展;农村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对小额信贷进行宣传时提出的。小额信贷,主要为满足社会群体和各阶层的金融需求,并通过可负担的成本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包括中小企业,而且还有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
二、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是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而构建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金融排斥六维度理论。
三、国内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首次明确提出,普惠金融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和热烈响应,最新和最近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农村城镇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上。从前文的叙述中可以发现,普惠金融体现的是一种公平观念,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能平等的接触到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于农村地区、发展中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并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也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稳步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宏观方面来看,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中观方面来说,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不完善;在微观方面,没有高度重视公益性小额信贷,且供给主体较单一,没有多样化的供给方式。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整体状况良好,其发展以现有金融机构在从业人员和机构网点方面的扩张为主导,但不可忽视存款和贷款占比都在逐渐提高,并具有同步性。所以,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而使农村的经济、金融、生活等有所改善,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使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普惠金融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战略与理念,它不仅关乎金融结构的调整,而且还与金融体制变革息息相关。但是自从普惠金融体系建立以来,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功,比如中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由于普惠金融能够切实地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它发展为一种金融组织模式。所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此进行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国家中。
(三)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自2005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联合国和G20国家领导人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机构系统地总结了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各国政府在政策、软硬件基础设施上发挥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产品,除了储蓄、汇兑、期权外,还有保险、贷款等。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保持平衡。
我国的普惠金融迅速起步并在城镇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距离普惠金融的最低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较弱以及减少农村贫困的效果有限等方面。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对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完善,并加大对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不断对农村金融体系及服务产品进行变革和创新,特别是对农村来说,其风险管理产品尤为重要,通过金融机构的不断努力,使客户的金融能力大大提升,使其有更大的责任感,去履行社会责任,改进激励约束机制。
基于此,创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如正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高覆盖率的农村金融互联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减少信贷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应努力建立减少农村贫困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普惠金融視角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的发展
(一)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的比较
小额信贷主要强调向贫困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小规模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在探讨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进行的比较和分析, 李明贤和叶慧敏在研究中认为,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额信贷本质上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普惠金融是对小额信贷扶贫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在缘起、理论基础、组织机构、业务种类、覆盖面、发展目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
(二)普惠金融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额信贷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山西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山西农村小额信贷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实行差异化的信贷利率政策,提供多元化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水平的建议。 (三)普惠金融与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小额信贷发展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我國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小额信贷”的理解存在偏差,小额信用贷款公司发展速度快,不仅存在“目标偏移”的倾向,而且社会资金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脱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指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普惠金融,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注重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培育。提出从开展社会绩效评价、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实现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五、发展小额信贷促进和完善我国普惠金融的体系建设
(一)建设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小额信贷对于弱势群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使其地位有所提高,还能改善生活状况。但是,现阶段小额信贷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贷款公司、机构、银行等面临着税收制度、身份定位等多种问题。所以,应该为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其利率能够覆盖风险,并适当定位小额贷款机构的性质,让其拥有贷款呆坏账核销自主权,在保证其不非法集资、限制其外部性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以满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需求。
(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新途径
贷款技术再造的目标在于降低业务成本和贷款风险,追求普惠金融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与印尼BRI银行的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再造的经验,指出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风险评估技术、建立风险分散化的贷款发放机制、贷款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客户主动还款的激励与惩罚机制等手段实施普惠金融贷款技术再造。并提出普惠金融机构应通过敦促农村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加强专业的微贷技术培训、对信贷员实行正负双向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贷款技术再造的实现,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蔚垚辉,曹宇波,耿振.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农村小额信贷为例.经济问题,2016,(06):85-88.
[2]郭新明.政府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中国金融,2015,(16):74-76.
[3]匡亚斌,郭燕芸.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5,(04):79-80.
作者简介:蔡文修(1997-),女,天津,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额贷款;信贷发展;农村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对小额信贷进行宣传时提出的。小额信贷,主要为满足社会群体和各阶层的金融需求,并通过可负担的成本为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包括中小企业,而且还有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
二、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能力是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而构建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金融排斥六维度理论。
三、国内外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一)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分析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首次明确提出,普惠金融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和热烈响应,最新和最近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农村城镇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上。从前文的叙述中可以发现,普惠金融体现的是一种公平观念,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能平等的接触到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其中特别强调了对于农村地区、发展中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并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也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为未来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稳步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宏观方面来看,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中观方面来说,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不完善;在微观方面,没有高度重视公益性小额信贷,且供给主体较单一,没有多样化的供给方式。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虽历经波折但整体状况良好,其发展以现有金融机构在从业人员和机构网点方面的扩张为主导,但不可忽视存款和贷款占比都在逐渐提高,并具有同步性。所以,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而使农村的经济、金融、生活等有所改善,缩小农村贫富差距,使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2005年联合国在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普惠金融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战略与理念,它不仅关乎金融结构的调整,而且还与金融体制变革息息相关。但是自从普惠金融体系建立以来,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成功,比如中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由于普惠金融能够切实地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得它发展为一种金融组织模式。所以,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对此进行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国家中。
(三)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自2005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联合国和G20国家领导人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和推广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机构系统地总结了普惠金融的实践经验,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各国政府在政策、软硬件基础设施上发挥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产品,除了储蓄、汇兑、期权外,还有保险、贷款等。在追求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保持平衡。
我国的普惠金融迅速起步并在城镇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但是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距离普惠金融的最低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较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较弱以及减少农村贫困的效果有限等方面。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对法律法规及制度进行完善,并加大对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不断对农村金融体系及服务产品进行变革和创新,特别是对农村来说,其风险管理产品尤为重要,通过金融机构的不断努力,使客户的金融能力大大提升,使其有更大的责任感,去履行社会责任,改进激励约束机制。
基于此,创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如正规涉农金融机构应建立高覆盖率的农村金融互联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和减少信贷成本,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应努力建立减少农村贫困的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普惠金融視角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的发展
(一)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的比较
小额信贷主要强调向贫困弱势群体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小规模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在探讨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进行的比较和分析, 李明贤和叶慧敏在研究中认为,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小额信贷本质上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普惠金融是对小额信贷扶贫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在缘起、理论基础、组织机构、业务种类、覆盖面、发展目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
(二)普惠金融下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额信贷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山西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调查,结合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山西农村小额信贷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实行差异化的信贷利率政策,提供多元化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控制体系,增加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水平的建议。 (三)普惠金融与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小额信贷发展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我國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小额信贷”的理解存在偏差,小额信用贷款公司发展速度快,不仅存在“目标偏移”的倾向,而且社会资金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脱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指出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国普惠金融,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注重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培育。提出从开展社会绩效评价、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实现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五、发展小额信贷促进和完善我国普惠金融的体系建设
(一)建设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
小额信贷对于弱势群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使其地位有所提高,还能改善生活状况。但是,现阶段小额信贷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贷款公司、机构、银行等面临着税收制度、身份定位等多种问题。所以,应该为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其利率能够覆盖风险,并适当定位小额贷款机构的性质,让其拥有贷款呆坏账核销自主权,在保证其不非法集资、限制其外部性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以满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需求。
(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新途径
贷款技术再造的目标在于降低业务成本和贷款风险,追求普惠金融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与印尼BRI银行的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再造的经验,指出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风险评估技术、建立风险分散化的贷款发放机制、贷款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客户主动还款的激励与惩罚机制等手段实施普惠金融贷款技术再造。并提出普惠金融机构应通过敦促农村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加强专业的微贷技术培训、对信贷员实行正负双向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贷款技术再造的实现,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蔚垚辉,曹宇波,耿振.普惠金融体系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以山西省农村小额信贷为例.经济问题,2016,(06):85-88.
[2]郭新明.政府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中国金融,2015,(16):74-76.
[3]匡亚斌,郭燕芸.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2015,(04):79-80.
作者简介:蔡文修(1997-),女,天津,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