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肩周炎,俗称漏肩风,又称冻结肩或肩凝症,本病以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等一系列表现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故又有五十肩之称。西医认为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健、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西医学主要采用非甾體类消炎镇痛药以及封闭注射等的方法,但往往只能暂时止痛,此类药物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我科于2019 年 6 月 ~2020 年 12 月选取门诊病人70例,使用肩三针注射正清风痛宁配合艾灸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内容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7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8年6月~2020年4月我院就诊的70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 例;患者的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58±2.5)岁;患者的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3.5±3.8)个月;患者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萎缩。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彩超检查、X线、MRI影像学检查,患者无骨性病变。
1.2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标准:①由外伤筋骨、慢性劳损、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引起;②好发于 50 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③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④肩周有压痛,肌肉萎缩,功能受限;⑤X线扫描无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取患者坐位,手臂贴近在身体两旁,选取穴位,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局部消毒后,使用5号针,配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5mg,2%利多卡因1mL;刺入穴位,再抽回针筒,回抽无血注入穴位,观察患者情况,无特殊不适反应,20min后行艾灸半小时,1次/天,7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疗效判定 在第15天、第3月、第6月进行随访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改善情况和影像学变化。将疗效分成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其中①临床治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75%,主要理论指标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显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51%~75%,理论指标明显改善;③有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30%~50%。理论指标有改善或无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30%,理论指标无改善。
2 结果
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之后,其中临床治愈50人,占71.42%;显效10人,占14.28%;有效6人,占 8.57%,总有效率达到94.27%),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肩周炎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中医学根据其症状属于 “痹证”的范畴,《素问、痹症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济生方·厄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痹也。”因此痹症的发生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豁,加之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导致肩部经脉痹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表现为肩部疼痛,经脉失于濡养,筋骨与关节拘急,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是青藤提取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寒湿痹型各种疼痛,其主要功能与药理作用是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和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和屈伸不利,肩三针是取自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取自手少阳三焦经肩髎,《灵枢·经筋》:“三焦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手少阳之别……外绕肩,”以及经外奇穴肩前,肩前穴取自《中医临床新编》,位于肩部,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灵枢·经筋》:“肺手太阴之脉……横出腋下,下循臑内,”根据经络循行路线,该穴亦可归于手太阴经。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肩周炎根据症状分为太阴型、阳明型、少阳型。而肩三针的取穴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药物作用加上穴位刺激既能达到消炎镇痛,促进肩关节周围组织增生、粘连、瘢痕、挛缩的恢复,又能疏通经络、调运气血,恢复肩周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即恢复肩周肌肉主司肩关节运动的功能。再配合艾灸,《本草纲目》提到“艾叶……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能温补行气,舒经通络。穴位刺激以及药理作用配合艾灸热敏效应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多重治疗效果,临床运用屡获疗效。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垫江 408300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07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8年6月~2020年4月我院就诊的70例肩周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25 例;患者的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58±2.5)岁;患者的病程为3~24个月。平均病程为(13.5±3.8)个月;患者的症状包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萎缩。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彩超检查、X线、MRI影像学检查,患者无骨性病变。
1.2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标准:①由外伤筋骨、慢性劳损、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引起;②好发于 50 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③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④肩周有压痛,肌肉萎缩,功能受限;⑤X线扫描无骨性病变。
1.3治疗方法:取患者坐位,手臂贴近在身体两旁,选取穴位,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局部消毒后,使用5号针,配取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5mg,2%利多卡因1mL;刺入穴位,再抽回针筒,回抽无血注入穴位,观察患者情况,无特殊不适反应,20min后行艾灸半小时,1次/天,7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疗效判定 在第15天、第3月、第6月进行随访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功能改善情况和影像学变化。将疗效分成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方面,其中①临床治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75%,主要理论指标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显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51%~75%,理论指标明显改善;③有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率30%~50%。理论指标有改善或无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30%,理论指标无改善。
2 结果
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之后,其中临床治愈50人,占71.42%;显效10人,占14.28%;有效6人,占 8.57%,总有效率达到94.27%),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肩周炎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临床表现,中医学根据其症状属于 “痹证”的范畴,《素问、痹症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济生方·厄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痹也。”因此痹症的发生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豁,加之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导致肩部经脉痹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表现为肩部疼痛,经脉失于濡养,筋骨与关节拘急,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是青藤提取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寒湿痹型各种疼痛,其主要功能与药理作用是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和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和屈伸不利,肩三针是取自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取自手少阳三焦经肩髎,《灵枢·经筋》:“三焦手少阳之脉……循臑外上肩……手少阳之别……外绕肩,”以及经外奇穴肩前,肩前穴取自《中医临床新编》,位于肩部,在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灵枢·经筋》:“肺手太阴之脉……横出腋下,下循臑内,”根据经络循行路线,该穴亦可归于手太阴经。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肩周炎根据症状分为太阴型、阳明型、少阳型。而肩三针的取穴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药物作用加上穴位刺激既能达到消炎镇痛,促进肩关节周围组织增生、粘连、瘢痕、挛缩的恢复,又能疏通经络、调运气血,恢复肩周经筋主束骨利关节的功能,即恢复肩周肌肉主司肩关节运动的功能。再配合艾灸,《本草纲目》提到“艾叶……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艾灸能温补行气,舒经通络。穴位刺激以及药理作用配合艾灸热敏效应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多重治疗效果,临床运用屡获疗效。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垫江 40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