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龙胆草是龙胆科中的上品,多年以来,北方人工栽培在高密、全光照条件下,受环境制约因素的影响,种植区域只局限在部分冷凉地区生产,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模索,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辽东山区林地资源优势,实行集约化、立体化栽培模式,不失为林区药农一项致富的好途径。
【关键词】辽东山区 龙胆草 林地栽培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林地选择坡度小于20度,坡向为东、西向为宜。植被为阔叶天然次生林的疏林地,林间透光率50~60%,并且腐殖土层较厚,保水性能强,也可利用阔叶林的采伐地或人参后茬地。若选择林地育苗,必须具备山间溪水充足、方便。总而言之,模拟野生龙胆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湿润、凉爽、荫蔽的生长条件。
选地后清除林下小灌木及杂草,刨除根茬,于晚秋或早春将土壤深翻20~25cm, 起到熟化土壤和诱导杂草的作用。诱导出的杂草可用“农达”、“克无踪”等灭生性除草剂清除。育苗田亩撒施腐熟猪粪或羊粪2000kg, 移栽田4000kg。亩应撒施磷酸二铵20kg,同时做1m宽、15~20cm高的床,床面呈梳背状,以利排水,作业道宽50cm为宜。
二、育苗
春、秋播种皆可,但辽东地区以春播为宜,时间为4月上中旬,适播期清明至谷雨,早播有利于避开斑枯病病菌对幼苗的侵染,延迟病害的发生。
1.种子准备
亩用产新种子1kg,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摊开晾晒至散落即可。
2.床面处理与播种
用木板推耙将床面刮平或用扫帚扫平,种子用过筛干草木灰混拌,草木灰数量以能撒匀为度(做为播种标识),播后用平锹拍实床面,也可用木磙压实,使种子嵌入土壤。播种时应注意选无风天气进行,切勿盖土(覆土不出苗)。
3.苗田管理
播后用红松针或切成3cm左右的碎段稻草覆盖床面保湿,厚度在2cm左右,使床面达到似露非露为宜。在生长期间,育苗田先出杂草后出苗,要及时人工拔除或药剂除草,出苗前床面杂草用农达200倍液喷雾,5~7天草即可死亡,出苗后可用拿捕净或精禾草克300~400倍液喷施。进入雨季除草一周一次,以防出现草荒。在未出苗前,床面保湿是关键,始终保持床面湿度60~70%。当气温升到20℃时开始出苗,待幼苗从覆盖物的缝隙中钻出,长至大约6片叶时(根生叶),随着拔草撤掉一半覆盖物,余下覆盖物不撤。出苗后要经常喷药防病,控制斑枯病大发生。
三、移栽及管理
种栽的选择多以鲜根每千克1000~1200株为标准,生产上多采用移栽二年生苗为宜,如果管理的好,一年生种苗也可移栽。春、秋季节进行移栽,种栽消毒处理同种子,栽植时,株行距10×20cm,横开沟,斜栽,芽苞与床面相距2cm左右并覆土,每穴大苗1株,小苗2~3株,每亩栽植5~7万株。春季栽植出苗后在行间覆盖落叶,防止雨水飞溅进而加快田间病害传染速度,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床面径流。秋季栽植必需覆盖枯枝落叶,以盖严盖实为标准,以防冻伤根茎。每年秋季上冻前床面覆盖盖头粪,厚度2cm左右,补充养分并利于防冻,在生长季节床面有草随时拔除,确保床面无杂草。5~6月份用磷酸二氢钾、喷施宝、万代红等叶面肥喷施,进入7~8月的雨季,要及时打药防治斑枯病。
四、病害防治
北龙胆人工栽培成功与否的取决于斑枯病防治。在栽培条件下,育苗田5月下旬始发病,移栽田春夏之交始发病。
1.症状
初期病斑周围呈现蓝黑色晕圈,随病斑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并且病斑两面均生有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导致整个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5月苗出土展叶后,病菌随气流和雨滴飞溅传播,高温、多湿有利于病害流行,越冬病残体和带病种苗是田间发病的主要初浸染来源。丹东地区7~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传染蔓延。
3.防治
播、栽前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苗2小时,出苗前用30%土壤消毒剂600倍液床面封闭。生长期用落叶覆盖床面,并从5月下旬至9月初,选用80%大生、50%代森锰锌及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要求喷药细致周到,特别植株中下部叶片应加强药剂保护。预防时每隔7~10天打一次,发病初期5~7天打一次,严重时2~3天打一次,药剂倍数前期600~700倍液,后期300~400倍液。
五、收获
移栽二年后北龙胆可做商品,以秋季采收为佳。起收时先将茎秆割去,用二齿镐把根刨出,清除残茎洗净泥土,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待根部干至七八成时,将跟条抖去毛须捋直捆成75~100g小捆晒干待售。折干率3.5~4:1,亩产干品一般250~300kg,按目前产地价计,亩收益16000元左右。
北龙胆草干品以根部表面黄棕色或暗灰棕色,根圆柱状,长10~20cm, 直径2~5cm, 无杂质,质坚实者为佳。
六、留种
三年生以上北龙胆草可作为留种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果皮由绿变黄,果瓣顶部即将开裂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捆成小把,晾晒7~8天后,用木棍敲打,除去种子中茎叶,放置通风处贮存,亩产种子15kg左右,种子寿命为一年。
【关键词】辽东山区 龙胆草 林地栽培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林地选择坡度小于20度,坡向为东、西向为宜。植被为阔叶天然次生林的疏林地,林间透光率50~60%,并且腐殖土层较厚,保水性能强,也可利用阔叶林的采伐地或人参后茬地。若选择林地育苗,必须具备山间溪水充足、方便。总而言之,模拟野生龙胆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创造一个湿润、凉爽、荫蔽的生长条件。
选地后清除林下小灌木及杂草,刨除根茬,于晚秋或早春将土壤深翻20~25cm, 起到熟化土壤和诱导杂草的作用。诱导出的杂草可用“农达”、“克无踪”等灭生性除草剂清除。育苗田亩撒施腐熟猪粪或羊粪2000kg, 移栽田4000kg。亩应撒施磷酸二铵20kg,同时做1m宽、15~20cm高的床,床面呈梳背状,以利排水,作业道宽50cm为宜。
二、育苗
春、秋播种皆可,但辽东地区以春播为宜,时间为4月上中旬,适播期清明至谷雨,早播有利于避开斑枯病病菌对幼苗的侵染,延迟病害的发生。
1.种子准备
亩用产新种子1kg,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摊开晾晒至散落即可。
2.床面处理与播种
用木板推耙将床面刮平或用扫帚扫平,种子用过筛干草木灰混拌,草木灰数量以能撒匀为度(做为播种标识),播后用平锹拍实床面,也可用木磙压实,使种子嵌入土壤。播种时应注意选无风天气进行,切勿盖土(覆土不出苗)。
3.苗田管理
播后用红松针或切成3cm左右的碎段稻草覆盖床面保湿,厚度在2cm左右,使床面达到似露非露为宜。在生长期间,育苗田先出杂草后出苗,要及时人工拔除或药剂除草,出苗前床面杂草用农达200倍液喷雾,5~7天草即可死亡,出苗后可用拿捕净或精禾草克300~400倍液喷施。进入雨季除草一周一次,以防出现草荒。在未出苗前,床面保湿是关键,始终保持床面湿度60~70%。当气温升到20℃时开始出苗,待幼苗从覆盖物的缝隙中钻出,长至大约6片叶时(根生叶),随着拔草撤掉一半覆盖物,余下覆盖物不撤。出苗后要经常喷药防病,控制斑枯病大发生。
三、移栽及管理
种栽的选择多以鲜根每千克1000~1200株为标准,生产上多采用移栽二年生苗为宜,如果管理的好,一年生种苗也可移栽。春、秋季节进行移栽,种栽消毒处理同种子,栽植时,株行距10×20cm,横开沟,斜栽,芽苞与床面相距2cm左右并覆土,每穴大苗1株,小苗2~3株,每亩栽植5~7万株。春季栽植出苗后在行间覆盖落叶,防止雨水飞溅进而加快田间病害传染速度,同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床面径流。秋季栽植必需覆盖枯枝落叶,以盖严盖实为标准,以防冻伤根茎。每年秋季上冻前床面覆盖盖头粪,厚度2cm左右,补充养分并利于防冻,在生长季节床面有草随时拔除,确保床面无杂草。5~6月份用磷酸二氢钾、喷施宝、万代红等叶面肥喷施,进入7~8月的雨季,要及时打药防治斑枯病。
四、病害防治
北龙胆人工栽培成功与否的取决于斑枯病防治。在栽培条件下,育苗田5月下旬始发病,移栽田春夏之交始发病。
1.症状
初期病斑周围呈现蓝黑色晕圈,随病斑不断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中间红褐色,边缘深褐色,并且病斑两面均生有小黑点,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导致整个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5月苗出土展叶后,病菌随气流和雨滴飞溅传播,高温、多湿有利于病害流行,越冬病残体和带病种苗是田间发病的主要初浸染来源。丹东地区7~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传染蔓延。
3.防治
播、栽前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苗2小时,出苗前用30%土壤消毒剂600倍液床面封闭。生长期用落叶覆盖床面,并从5月下旬至9月初,选用80%大生、50%代森锰锌及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要求喷药细致周到,特别植株中下部叶片应加强药剂保护。预防时每隔7~10天打一次,发病初期5~7天打一次,严重时2~3天打一次,药剂倍数前期600~700倍液,后期300~400倍液。
五、收获
移栽二年后北龙胆可做商品,以秋季采收为佳。起收时先将茎秆割去,用二齿镐把根刨出,清除残茎洗净泥土,在通风阴凉处阴干,待根部干至七八成时,将跟条抖去毛须捋直捆成75~100g小捆晒干待售。折干率3.5~4:1,亩产干品一般250~300kg,按目前产地价计,亩收益16000元左右。
北龙胆草干品以根部表面黄棕色或暗灰棕色,根圆柱状,长10~20cm, 直径2~5cm, 无杂质,质坚实者为佳。
六、留种
三年生以上北龙胆草可作为留种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果皮由绿变黄,果瓣顶部即将开裂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捆成小把,晾晒7~8天后,用木棍敲打,除去种子中茎叶,放置通风处贮存,亩产种子15kg左右,种子寿命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