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这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设计多元性问题,指导学生多交流,指导学生多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作业布置多层次性,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多元化。
【关键词】个性 多元性 多元化 多层次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促进学生有个性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从心理学上讲,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它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率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由此可见,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必要任务。
如何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多元性
语文学科,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往往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指导学生多交流
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自我反思、自我调控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行为。实现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并以此调整和深化学习活动。二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在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的启发会使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深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四、作业布置要多层次性
教师应该适当地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尽力避免枯燥的机械性练习。机械性练习虽能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记忆,解决知识的贮存问题,但它容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死板的惰性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作业设计,应以课本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强调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来取代虚拟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作业功能从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在作业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层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传统评价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就像是金玉良言,学生、家长都趋之若鹜,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会导致学生向同一方向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要促使其个性发展,就要使评价多元化,如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家长来评价学生,甚至可以让社会人士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了。评价内容不能单一。教师应该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新的动作、每一句新的语言,都给以不同的诠释,使学生的每一个突出点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褒扬,使学生时时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更加认真思考,勇于展现自己的见解,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这是语文学科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
【关键词】个性 多元性 多元化 多层次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促进学生有个性发展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从心理学上讲,个性是个动力倾向系统的结构,它不是被客观环境任意摆布的消极个体。个性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并统率全部心理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由此可见,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必要任务。
如何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多元性
语文学科,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往往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
二、指导学生多交流
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自我反思、自我调控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强化“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善学习行为。实现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并以此调整和深化学习活动。二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在理解、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的启发会使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深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四、作业布置要多层次性
教师应该适当地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尽力避免枯燥的机械性练习。机械性练习虽能加强陈述性知识的记忆,解决知识的贮存问题,但它容易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死板的惰性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作业设计,应以课本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强调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来取代虚拟的情境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作业功能从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可以灵活应用的知识。在作业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变单一性作业为多层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要多元化
传统评价方式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就像是金玉良言,学生、家长都趋之若鹜,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会导致学生向同一方向发展。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要促使其个性发展,就要使评价多元化,如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让家长来评价学生,甚至可以让社会人士来评价学生,这样,就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了。评价内容不能单一。教师应该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新的动作、每一句新的语言,都给以不同的诠释,使学生的每一个突出点都得到充分的肯定与褒扬,使学生时时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更加认真思考,勇于展现自己的见解,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这是语文学科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