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间操组织与实施的创新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操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间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模式弊端越发凸显,存在着时间被随意占用、活动形式较单一、考评标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中小学课间操应从内容、音乐、时间、形式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加以创新。
  中小学课间操 创新 研究
  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开展历时已久,课间操的发展和实施极大地增强了中小学生的体育乐趣,也提高了其身体素质,更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一直以来,国家所推行的课间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推行,课间操也成为学生们每天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传统的、硬性的课间操活动已经落后于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创新课间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而快速适应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变化。
  一、学校课间操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差异,大规模整齐划一的课间操活动弊端越发凸显。胡中琴认为,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校课间操开展的模式仍然处于传统模式,即课间组织全校学生在操场上、在统一的音乐背景下做统一的广播体操(国家推广或学校自编),或在相同课间时间进行以各种操为载体的体育锻炼。整齐的队伍,统一的动作,这些虽然表面看上去非常的美观,但实际开展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1.时间被随意占用
  中小学校教育内容较多、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难题,这不仅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也使得教师一时难以喘气,师生统统只关注学习成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过分地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只能占用学生的课间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小学课间操时间被“挪用”为复习和备考时间,造成多数中小学生根本没有课间操体育活动时间。从学生发展短期方面来看,教师干预学生课间操时间,可以被看做是希望学生抓紧一切时间,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以期完成中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飞跃”,给自己也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满意的交待;但从学生发展的长期方面来看,课间操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保证好学生的课间操活动时间,不能随意地占用。
  2.活动形式较单一
  由于课间操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时间久远,在体操姿势编排和音乐伴奏等方面已经与当前中小学生的爱好相脱节,而单一固定的体操模式也使得学生在具体锻炼过程中失去了兴趣,时常出现学生“应付”的现象,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使得学校课间操锻炼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形式从学校成立之初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改变或者创新过,没有真正地将学生课间操活动重视起来。例如,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就是组织学生围绕操场跑一圈或者走一圈,这期间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有说有笑,根本不能将动作要领贯穿每一个动作,更谈不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只有不断创新中小学课间操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课间操的实际作用。
  3.考评标准不科学
  我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将课间操出席率、学生动作规范等纳入到班级的年度考核当中,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很多学校只是将考核标准当做摆设,或者在平时并不重视班级的课间操出席率,只是在年终岁末组织班级课间操比赛来判定班级课间操成绩,这就使得平时的考核成为一种摆设,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考核标准只能成为空谈。课间操考核标准的规定有着国家的统一规划和规范,国家正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希望学校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考核标准来硬性保证学生的课间操活动,但是部分学校课间操考核标准落实不到位,以及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使得本该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标准成为空谈。
  二、学校课间操组织与实施的创新策略
  1.内容创新
  从我国推行体育大课间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校学生基本都是在做广播操,如第六套广播体操和第八套广播体操,沿用数年,这显然与目前体育教育的发展形势不相符。活动内容是学校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载体,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设计上坚持多元化、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少学校在自身的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原有单一的广播体操内容进行了丰富与拓展。同时,伴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及鼓励,各校进行了创新,一些地方中小学已经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体育大课间之路。在具体的策略上,不少学校通过积极选派体育教师到比较先进的地区进行学习与调研,将先进经验引入本校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一些地方在课间操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传统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堂内容与艺术元素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重庆的南开中学、北京的崇文小学以及四川的广元中学等。
  随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为此,在大课间内容创新上要注重内容创新理念的提升。换句话讲,体育大课间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做国家推广的广播体操。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与丰富,如将健身操、民族武术、街舞等一些学生兴趣较浓厚的运动项目丰富进来。
  2.音乐创新
  实践证明,在体育活动中适当加入音乐作为背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有效实施。但是,传统广播操的音乐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已经“过时”,因此,不能再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有效激发大课间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背景音乐的创新是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与策略。本文认为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背景音乐的创新要坚持多样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在广场舞非常盛行,剖析其原因,音乐选择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例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因此,我们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积极地引入音乐,使其更加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的丰富,让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加深对体育大课间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不仅如此,充分利用音乐多样性还可以使学生“脱离”紧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大脑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与放松。当然,仅仅通过音乐的丰富还不能有效地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通过活动内容与音乐的有效结合,从而双管齐下予以创新。   3.时间创新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要有效地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活动内容的安排和运动量的大小。研究发现,一些学校的相关领导与体育老师对大课间的时间安排不够重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大课间活动时间保障问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主要归根于体育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科学设置水平不高。本文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在充足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有的学校由于场地限制,可以采用错时模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4.形式创新
  就目前我国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模式而言,主要有六种:首先是整体组合式,即采用合操的形式,完成3~4个内容的操。基本程序是:主题操—广播体操—特色操—列队回教室。第二种是先合后分式,即先统一合操,完成1~2个内容的操,然后合理分组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练习或体育游戏,基本程序是:广播体操—主题操或特色操—分组体育活动—列队回教室。第三种是先分后合式,即先分班分组,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然后集合统一进行操练,完成2~3个内容,基本程序是:分组体育活动—广播体操—校操或自编操—列队回教室。第四种是合分间隔式,即先合操,然后分组体育活动,再合操,但内容不同。第五种是分合间隔式:即先分组体育活动,然后合操,再分组体育活动。第六种是任意自由式,即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选择不同内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本文认为,在体育大课间的具体形式上,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只能在立足本校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年级来设计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强度,可以根据学生年龄与兴趣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组织。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身体柔韧性运动项目,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强度略大的项目,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评价创新
  张平认为,“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是可行的,但必须构建较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就是规范与激发,有效的课间操体育活动评价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只有在评价制度上加以明确,才能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例如在时间上如何保证,如何避免大课间体育活动随意被侵占的现象。通过以校长为主考领导,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评价小组成员,对各课间体育活动的集合速度、出勤人数、活动情况、精神面貌等做细致的成绩评定。这样,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就会得到有效的促进。另一方面,评价就是要激发参与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内容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动机是指向行为的动力。宗有智认为,评价方案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略到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质,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课程,是一种体育生活,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生体育锻炼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传统的、单一而固化的中小学课间操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生身体发展需求,只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中小学课间操新模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个学校要积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新的经验,并带回本校结合实际总结应用,使中小学课间操创新发挥实际的效果。课间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经常性、群体性、固定性等特点,因此,要克服“大型、豪华、表演化和形式化”的发展倾向,切实强化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选择简便实用的活动形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并结合学生与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中琴.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转变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
  [2] 王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河南“金水模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3(8).
  [3] 刘伟明.浅谈中学大课间跑操的可行性分析与具体练习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14(5).
  [4] 李文智.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J].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43).
  [5] 张平.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5).
  [6] 宗有智,李鑫,庞云飞,等.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2(9).
  [7] 李浩.和谐校园课间体育活动的理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3).
  [8] 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0).
  [9] 刘春燕,李青,谭华.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4(1).
  [10]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同样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责任编辑 王 颖】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阐述了卫星接收系统信号传输馈线的敷设与防雷设计,介绍了电视传输机房中对L波段信号传输的分配、调度处理和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LNB供电方式的实现。
期刊
1 病例报告女,58岁.因肝硬化重症肝炎来我院就诊,因病情需输同型血浆200 ml支持治疗,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用EDTA-K2抗凝,送输血科检查血型,以备合血.
期刊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耐药肺结核成为结核病控制的关键,耐药结核病中多耐药结核病是治疗费用多、治愈率最低、死亡率高、影响结核病控制最大的特殊类型结核病,由于MDR
各种介入治疗常常需要穿刺股动脉.现简要复习有关知识并结合我们的穿刺经验讨论如下。
本文通过分析宣钢厂区铁路影响路停时间的诸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有效压缩了车辆路停时间,为宣钢公司节约成本支出。同时其他地方对于压缩路停时间也有借鉴意义。
建筑工程一直都是我们国家所关注的重点,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给排水工程项目会对其建筑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给排水项目工程在实际的生活中和人们的生活用水质量息息相关。
对我院1979-01~2004-07拟以"狂犬病"收治198例,最后排除狂犬病23例(11.6%),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儿童2例),女14例(儿童3例).除5名儿童外,平均41岁.误诊疾病:类狂犬病
<正> 后牙残根过去一般认为应该拔除,近几年由于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对后牙残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利用核桩(无铸造条件可在根管内插入用不锈钢丝弯制成的简单桩)进行牙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