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战斗机试飞员,驯服“飞鲨”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明盟

  第一次模拟定点着陆、第一次冲索试验、第一次驾机触舰……航母舰载机试飞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由他来完成;他被中央军委授予“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他就是海军某舰载航空兵基地司令员戴明盟,见证并引领着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新时代。

雏鹰展翅,挫折中成长


  戴明盟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父亲是重庆嘉陵机械厂工人,母亲是石门镇粮油站职员。小时候,戴明盟特别向往军营,每当看到飞机从天空中飞过,他总是好奇地仰望。
  1990年8月3日是戴明盟19岁生日,这天,他如愿以偿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基础飞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光荣地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由于在学院期间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戴明盟1994年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军“海空雄鹰团”。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戴明盟一心梦想成为团里的“王牌”飞行员。但刚加入“雄鹰团”不久,他在一次常规飞行训练中就遇到了飞机故障。
  那天,戴明盟像往常一样,按照规定动作操作,飞机起飞十分顺利。十几分钟后,飞机突然连续发出两声巨大爆响。地面上塔台工作人员也发现了他驾驶的飞机出现故障,当机立断发出立即跳伞的紧急指令。
  接到跳伞命令后,戴明盟发现地面情况十分复杂,当时飞机正好从机场和炼油厂之间飞过。如果此时弃机跳伞,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能马上跳伞,再坚持一会!”戴明盟命令自己。
  飞过炼油厂和机场,飞机上的火势越来越猛, 但戴明盟稳住心绪,稳稳地操纵着随时可能爆炸的飞机,一直开到一大片农田的上空,才决定跳伞。这时,飞机离地高度仅剩500余米。戴明盟跳伞成功,倒在农田里,他的果敢和勇气,最大程度保住了地面群众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淬火成钢,零米零秒零误差


  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的飞行技能,戴明盟逐渐在“海空雄鹰团”脱颖而出。当海军决定挑选一批精英飞行员组成舰载战斗机试飞团队时,戴明盟被列为最佳人选之一。
  当时,被誉为“飞鲨”的歼-15战斗机还没有定型,戴明盟加入试飞团队,参与战斗机的设计和改装。试飞团队承担了舰载机第一次模拟定点着陆、第一次冲索试验、第一次驾机触舰等。他用教科书式的完美操作,完成了一系列超高难度任务,真正做到了“零米、零秒、零误差”,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要驾驶舰载战斗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完成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两项艰巨任务。航母飞行甲板被人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飞行员从空中看航母小得像一张邮票。时速200余公里的飞机,必须精确地降落在航母甲板的四条阻拦索之间,有效宽度不到陆地跑道的十分之一。
  当天上午9时,戴明盟进入舰载战斗机座舱,收到起飞助理的放飞手势后,驾驶战机在舰首14度仰角处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顺利起飞。戴明盟在完成着舰环境判断后,果断加入着舰航线,对准跑道,精准地放下尾钩,静心调整好姿态。9:07时,舰载战斗机呼啸而来,精准钩住第二道阻拦索,一道崭新的着陆胎痕“刻”在航母飞行甲板上。瞬间,掌声雷动,响彻“辽宁号”上空,现场指挥员冲过去,一把抱住刚下飞机的戴明盟,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探路鋪路,为了走得更稳更快


  戴明盟作为中国实现航母拦阻着舰第一人,他深知航母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必须培养出一批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舰载机飞行员,风险高、周期长、成本大,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
  2013年,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戴明盟担任主管战斗机训练的副队长,参与培养第一批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由于舰载航空兵部队刚刚成立,舰载机组训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为了尽快探索形成一套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模式,白天他带领学员摸爬滚打,晚上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从理论改装到模拟飞行,从制订组训流程到编写训练大纲,戴明盟带领团队一点点摸索。
  半年后,戴明盟带领团队完成了飞行员编队、海上超低空飞行、歼-15特技等课目训练,大大缩短了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训练周期。2014年8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戴明盟“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2014年年底,我国自主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完成舰上起降并通过航母资质认证,实现由试飞模式向培训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步形成了舰载直升机搜救、警戒引导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国家。
  2020年11月6日,站在“辽宁号”上,戴明盟看着首批从高中招收的飞行学员驾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心中无比欣慰。这群年轻人创造了人民海军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飞行时间最少、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如今,除了试飞工作,戴明盟还在继续给新任飞行员授课。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新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正在快速成长。戴明盟说:“探路,是为了铺路,要让后面的人踩着我们的脚印,走得更稳更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冬季小儿感冒是常见病,感冒了小家伙还常容易咳嗽。在小儿轻度咳嗽之际,给他每日喝点川贝蒸梨水,两三天就可见效。  婧婧特别容易咳嗽,从几个月大的时候一发烧、感冒就咳嗽,每次从医院抱回一大堆药物,几天后咳嗽是止住了,但看她经常吃抗生素,婧婧妈心里十分着急。而且随着婧婧年龄的增大,小家伙学会了哭闹、抵抗,闭着小嘴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越来越难喂药。每次喂药都要几个大人强按住小身子灌下去,喂一次,爷爷奶奶就
期刊
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11月开始就《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成年人是否沉迷网络,需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判断建议。对因上网造成社会功能受损的未成年人,出现6种情况时,家庭和学校应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这6种情况包括: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上网的
期刊
张金哲(右二)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曾获国际小儿外科界最高成就奖——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以及世界小儿外科学会联合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他的从医经历是我国小儿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艰辛发展历程的缩影。成立中国小儿外科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走向尾声。北平中和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习医生张金哲的一次夜班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晚,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忙
期刊
陆春华(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和往年一样,2021年暑假,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材料学院院长陆春华没有休息,而是选择留在实验室。前不久,他购置了四块太阳能电池板,将团队研发的辐射降温膜贴在上面,查看这种新材料能否给电池板降温、发电量是否会增加,为下一步的中试做准备。让他兴奋的是,“贴膜后,太阳能电池板每天的发电量比以前提高了3%到5%”。前不久,陆春华荣获第二届“江苏建材行业十大科技人物”称号。自1
期刊
刘翔  初次见到刘翔,在这个1996年出生的大男孩身上,我看到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睿智。从2015年初创团队,到2017年注册成立南京精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再到如今初具规模的江苏天达汇中企业管理集团,谈及六年来的创业历程,他滔滔不绝,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刘翔出生在江苏高邮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很少过问他的学习,他更多的时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奶奶没有办法解答我课
期刊
王海飞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会经历无数曲折,而我做好了准备。”南京邮电大学2018届毕业生王海飞从进入大学起就规划起了未来。他策划过智能家装App,设计过校园文创产品。走出校园后,他扎根农村建造农产品基地,通过认养的方式和消费者共建果园。他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用坚持书写出一条大学生创业路。从校园生活中发现商机  2014年,王海飞考入南京邮电大学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5岁时,王海飞父亲
期刊
自2009年4月9日起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打拐”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破获拐卖儿童案件近二千起,解救被拐卖儿童二千多名。并将被拐儿童血样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以核找其父母。但有些被拐儿童未能比中,无法找到其亲生父母,为进一步拓宽核查渠道,2009年10月开始,公安部又将其中首批60名被拐儿童的照片及信息,公布在其网站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专栏“宝贝寻家”栏目,供被拐儿童家长辨认,也便于广大群
期刊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郭敖  年岁渐长,自信心也逐渐增加,原来巨石也不外一粒细沙。  ——梁文道  記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林海音  若是命运摆在你面前的是残羹冷炙,你也要把它当成华堂盛宴吃下去。  ——蒋胜男  从做必须做的事开始,然后做能做的事,突然间就能做原以为做不到的事。  ——《胜利的感觉真棒!》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
期刊
陆汝钤  他37岁从数学领域转战计算机领域,64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8岁荣获第六届华罗庚数学奖,83岁获得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汝钤。带着重托留学德国  陆汝钤祖籍苏州,1935年出生于上海。7岁那年,陆汝钤跟随爷爷、奶奶回到苏州凤凰街陆家老宅。此后多年,他往返于苏沪两地,在东吴大学操场上荡过秋千,也曾用双脚丈量过七里山塘。陆汝钤永远不会忘记
期刊
唐开强  银幕上,蜘蛛侠实现了普通人的超级英雄梦;现实生活中,南京大学在读博士唐开强用热血青春描述着他与智能仿生六足机器人“蜘蛛侠”之间的故事。幼年亲历汶川地震,无助与伤逝的痛楚烙印在唐开强心底。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及时进行灾区救援?这个问题激励他成长、蜕变,做出每一个选择。以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为研究方向,成立南京蜘蛛侠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唐开强用智慧赋能,让机器人拥有“蜘蛛侠”般的灵活性,通过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