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劳动与技术教学应当以学生“学”为中心、“探”为主线,培养学生学习单设计与学习规划能力。学习单设计应当定目标,体现导向性;应当重实践,体现“过程性”;应当优技术,体现“创新性”。以学习单为抓手,可以让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从“他主”走向“自能”。
【关键词】 劳动与技术;学习单;导向性;过程性;创新性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意识为目标,强调学生多感官协调活动的学习课程。劳动与技术教学应当以“学”为核心,以“探”为主线,培养学生设计与规划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置、规划、研究“学习单”,让学生由“学会技术”转向“会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发展、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实践素养。
一、定目标,体现“导向性”
“学习单”是学生展开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重要抓手。设计与规划“学习单”,必须清晰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习单才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调控性和评价性。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整体的编排体系,以此探明教学思路。要把握学科整体目标与本节课个性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后续学习探究做好渗透、铺垫作用。学生在设计学习单过程中,要警惕学科技能目标与课时技术操作的脱节,把控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航向。
例如:教学《中国结——平结》(苏科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联系教材家政单元的其他中国结教学,其共性目标是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个性化认知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且把握平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编中国平结,熟练学生“编”、“抽”、“修”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把不同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形成绚丽多彩、寓意深刻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
据此,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确定了学习方案,形成了如下具体学习任务:①了解中国结——平结的历史起源、意义;②掌握中国结——平结的编法;③对中国结进行变化组合,形成各种基本结的变化结。这样的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学习单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手兴趣,形成对中国结的亲近感,唤醒学生对中国文化积极的情感、态度体认、意义认同。
二、重实践,体现“过程性”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不顾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无视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喜欢求新、求异、求多,教学牵强附会。其实,劳动与技术学习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实在在的,无需过多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无需华而不实的形式。因此,教师要舍弃无效的说教,舍弃花哨的花架子,多让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缝沙包》(苏科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提出研究方案,设计简易的学习单。学生之间展开深度研讨、交流,他们展开真思考,形成了如下方案:①玩沙包;②尝针法;③缝沙包;④沙包变身。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行梳理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走针时怎样避免将线路缝斜”的问题,如“用暗攻针缝合沙包的收口部位时,怎样藏住缝在内测的明线”的问题,等等。为此,笔者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做法去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开再思考、再探究,形成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对这些方案展开积极的评价,他们从对沙包的模仿尝试到对沙包的个性设计,每一个作品都展示了学生对“沙包”的综合理解与思考。
劳动与技术学习单要从注重“精熟学习”转向“注重启发”,引领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体现了其“过程性”。只有在学生“动手做”的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亲身的体验,进而将“劳动与技术”知识转变为智慧,将“劳动与技术”的技能转变为创造。
三、优技术,体现“创新性”
“勞动与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实践,体现实践性,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生成问题,诞生技术。在“劳动与技术”的知识、技能中要渗透技术,通过沉淀技术设计,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如纸工技法就有划、卷、折、印、植(硬纸条侧立粘贴)、刺(戳洞眼)等。优化技术,能够让学习单的设计体现“创新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方案。
例如:教学《兔子灯》(苏科版《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一课,笔者给学生准备了各种用于制作的材料,如粗铜丝、细铜丝,纸巾、彩色皱纸、白胶、钳子、剪刀等。学生根据以往在家长陪伴下做元宵灯的经验,展开交流,运用学习单制定了富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学习活动:1.用竹条或者钢丝做好兔子身体的骨架;2.用竹条或者钢丝做好兔子的头;3.安装兔子的耳朵、尾巴等;4.安装兔子灯的底座,包括轮子;5.安装灯;6.在兔子骨架外面糊纸,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反思、创新,他们对传统兔子灯提出了许多优化建议。如兔子身体内有蜡烛照明,有学生认为,这样做容易让兔子灯被点燃,学生代之以电子蜡烛;传统兔子灯都是用纸糊的,有学生认为,这样的兔子灯不小心就容破,学生代之以白色无纺布;传统的兔子灯彩绘是一般的颜料,容易蜕色,学生代之以彩色皱纹纸及时贴,等等。技术的优化,体现了学生“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创新。
技术优化要秉持学生为主的发展理念,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提升学生劳动与技术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成果进行创新。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操作、实践,而且关注学生的思维、创造,关注实践的技术创造。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单设计,通过学生自主的“做”和“悟”,才能让学生劳技学习从“他主”走向“自能”,才能让学生的劳技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占丽丽.劳技课堂需要“断舍离”[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6(3).
[2]顾倩.让学生的思维在劳技课中生长[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3)﹒
[3]董玉红.回归融合:劳技教学与技术素养[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7(2).
【关键词】 劳动与技术;学习单;导向性;过程性;创新性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意识为目标,强调学生多感官协调活动的学习课程。劳动与技术教学应当以“学”为核心,以“探”为主线,培养学生设计与规划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置、规划、研究“学习单”,让学生由“学会技术”转向“会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发展、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实践素养。
一、定目标,体现“导向性”
“学习单”是学生展开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重要抓手。设计与规划“学习单”,必须清晰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习单才具有导向性、激励性、调控性和评价性。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整体的编排体系,以此探明教学思路。要把握学科整体目标与本节课个性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后续学习探究做好渗透、铺垫作用。学生在设计学习单过程中,要警惕学科技能目标与课时技术操作的脱节,把控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航向。
例如:教学《中国结——平结》(苏科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联系教材家政单元的其他中国结教学,其共性目标是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个性化认知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且把握平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编中国平结,熟练学生“编”、“抽”、“修”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把不同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形成绚丽多彩、寓意深刻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品。
据此,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确定了学习方案,形成了如下具体学习任务:①了解中国结——平结的历史起源、意义;②掌握中国结——平结的编法;③对中国结进行变化组合,形成各种基本结的变化结。这样的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的学习单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手兴趣,形成对中国结的亲近感,唤醒学生对中国文化积极的情感、态度体认、意义认同。
二、重实践,体现“过程性”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不顾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无视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喜欢求新、求异、求多,教学牵强附会。其实,劳动与技术学习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实实在在的,无需过多哗众取宠的花架子,无需华而不实的形式。因此,教师要舍弃无效的说教,舍弃花哨的花架子,多让学生开展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缝沙包》(苏科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提出研究方案,设计简易的学习单。学生之间展开深度研讨、交流,他们展开真思考,形成了如下方案:①玩沙包;②尝针法;③缝沙包;④沙包变身。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行梳理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走针时怎样避免将线路缝斜”的问题,如“用暗攻针缝合沙包的收口部位时,怎样藏住缝在内测的明线”的问题,等等。为此,笔者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做法去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开再思考、再探究,形成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对这些方案展开积极的评价,他们从对沙包的模仿尝试到对沙包的个性设计,每一个作品都展示了学生对“沙包”的综合理解与思考。
劳动与技术学习单要从注重“精熟学习”转向“注重启发”,引领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体现了其“过程性”。只有在学生“动手做”的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亲身的体验,进而将“劳动与技术”知识转变为智慧,将“劳动与技术”的技能转变为创造。
三、优技术,体现“创新性”
“勞动与技术”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实践,体现实践性,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生成问题,诞生技术。在“劳动与技术”的知识、技能中要渗透技术,通过沉淀技术设计,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如纸工技法就有划、卷、折、印、植(硬纸条侧立粘贴)、刺(戳洞眼)等。优化技术,能够让学习单的设计体现“创新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方案。
例如:教学《兔子灯》(苏科版《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一课,笔者给学生准备了各种用于制作的材料,如粗铜丝、细铜丝,纸巾、彩色皱纸、白胶、钳子、剪刀等。学生根据以往在家长陪伴下做元宵灯的经验,展开交流,运用学习单制定了富有技术含量的项目学习活动:1.用竹条或者钢丝做好兔子身体的骨架;2.用竹条或者钢丝做好兔子的头;3.安装兔子的耳朵、尾巴等;4.安装兔子灯的底座,包括轮子;5.安装灯;6.在兔子骨架外面糊纸,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反思、创新,他们对传统兔子灯提出了许多优化建议。如兔子身体内有蜡烛照明,有学生认为,这样做容易让兔子灯被点燃,学生代之以电子蜡烛;传统兔子灯都是用纸糊的,有学生认为,这样的兔子灯不小心就容破,学生代之以白色无纺布;传统的兔子灯彩绘是一般的颜料,容易蜕色,学生代之以彩色皱纹纸及时贴,等等。技术的优化,体现了学生“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创新。
技术优化要秉持学生为主的发展理念,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提升学生劳动与技术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成果进行创新。
“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操作、实践,而且关注学生的思维、创造,关注实践的技术创造。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单设计,通过学生自主的“做”和“悟”,才能让学生劳技学习从“他主”走向“自能”,才能让学生的劳技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占丽丽.劳技课堂需要“断舍离”[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6(3).
[2]顾倩.让学生的思维在劳技课中生长[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3)﹒
[3]董玉红.回归融合:劳技教学与技术素养[J].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