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幼儿,即幼儿对幼儿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幼儿“教”幼儿的优势在于:幼儿“教”幼儿是自发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这种共同学习方式更适合幼儿;幼儿“教”幼儿扩大了幼儿学习的空间,填补了教育的空余时间;幼儿“教”幼儿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一条途径,是成人教幼儿的有效补充。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布置幼儿“教”幼儿的环境,合理运用幼儿“教”幼儿的优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幼儿 优势 幼儿园教育 成人教幼儿
幼儿“教”幼儿,即幼儿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幼儿,他们有平等的学习关系。与正规的幼儿园教育,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幼儿对幼儿的影响有着鲜明的优势。
一、幼儿“教”幼儿是自发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这种共同学习方式更适合幼儿
教与学的自发自主性是幼儿“教”幼儿最鲜明的特征,与正规的幼儿园教育相比,幼儿“教”幼儿没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没有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没有预先制定的教学步骤。教的主体在教的过程中,心情完全是放松的,不用去有意识地去了解学习者,也不必认真地钻研教学内容。在教的过程中,只需要适时地与学习者形成一种教与学的具体环境,因时、因地、因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时变换教的方法,随时调整教的方式。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教的过程中,教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易体现到教的快乐。学习者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正是由于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的角色往往因活动的需要而变换位置。仔细观察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可以发现,游戏的目标和主体性往往由一个有相对经验的幼儿提出,其他幼儿是相对的学习者,而为游戏规则提新建议的幼儿正是在学习中获得了灵感,继而发现了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游戏方式,这时他就变成了教育的主体,而最初的教的主体则变成了学习者,依此类推,参与游戏的每一个幼儿都在尽心尽力的为完成游戏而努力,为玩的更有意思而努力。
与老师组织的游戏相比,自发性游戏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自发性游戏中,幼儿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不断体验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促进情感的发展。更主要的,自发性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学会了与同伴的愉快合作。
二、幼儿“教”幼儿扩大了幼儿学习的空间,填补了教育的空余时间
随着人们对教育深刻认识和重视,闲暇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闲暇时间内在的生活质量决定人的生命质量,是人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造就占有自由时间的主体,是闲暇教育的主要价值目标,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应该从小得到良好的闲暇教育。
幼儿与成人相比,有更充裕的闲暇时间。有些家长惟恐孩子的闲暇时间白白的流失,便利用“课余充电”来填补孩子的闲暇,学英语、练钢琴、学美术、练舞蹈……,而此时,孩子的闲暇时间已被侵占,已不成为“闲暇时间”,而转变为“学习时间”了。而真正的闲暇时间是指“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满足多种需要的自由时间”。好玩是幼儿天性,而传统的观念中,往往把“玩”和“学习”对立开来。其实“玩”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最适合于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玩的活动中,幼儿与幼儿组成了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在正规教育的空余时间里,只要幼儿在一起,就会出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幼儿在一起游戏、进餐、休息时,在共同回家的路上,在偶然相遇的火车上……都会发生幼儿“教”幼儿的现象。教师的教主要局限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而只要幼儿在一起,幼儿之间就在互相影响。幼儿“教”幼儿比教师教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广。尤其在幼儿的闲暇时间里,幼儿“教”幼儿既是一种娱乐(玩)又是一种互相学习。
三、幼儿“教”幼儿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一条途径,是成人教幼儿的有效补充,与成人教幼儿相比,幼儿教幼儿呈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幼儿“教”幼儿是成人教幼儿的有效补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要的作用,而教育幼儿的任务主要由成人来承担。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监护人,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精心的养育。“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幼儿上了幼儿园,教师便成为幼儿的主要影响者。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从而交给幼儿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做人的优良品质。
在家庭和幼儿园里,家长和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成人总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提出一些成人化的要求,这将对幼儿个性形成一定的束缚。而幼儿“教”幼儿则更多的是自发性、自主性的,更有利于从幼儿的个性出发,从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进入教和学的状态。可见,成人与童心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这段距离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填补。
与成人教幼儿相比,幼儿“教”幼儿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
1.幼儿“教”幼儿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和学的内容还是有意识限定的。在幼儿自发的活动中,教者知道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则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幼儿传授知识。
幼儿“教”幼儿不受更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幼儿在一起,就会出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而幼儿园教育则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有一整套的教学活动运行所需的内在机制和客观条件。同时教师施教也有一定的时间安排。
因此,与成人教育相比,幼儿“教”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随机性。
2.幼儿“教”幼儿,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幼儿,他们有共同的语码,生理、心理、认知水平比较接近。幼儿在一起,更容易找出它们同时关注的话题,对某一话题切入程度、认识深度等常常在一个水平线上,因而,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者所采取的方式更适合学者学的方式。
成人教幼儿,由于成人的文化世界和幼儿文化世界是不同的,幼儿的文化世界是诗性的、非逻辑的,而成人的文化世界是理性的、逻辑的。在成人眼里,一加一等于二,在幼儿眼里,一加一可能有一百种答案,因而成人在教幼儿时所选的内容,采取的方式可能按照成人的文化语码进行,已经戴上了理性的、逻辑的色彩,这种教育方式可能造成幼儿学习的窒息,幼儿的个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3.幼儿“教”幼儿,教者与学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互换性的,更有助于实现教者与学者的交流与对话,提高教学效果,而成人教育孩子,往往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这种居高临下的角度不利于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交流。
幼儿“教”幼儿,作为教者没有明确的教的意识,受教育者也体验不到被教的感觉,双方是平等的,且角色时常互换,幼儿“教”幼儿,其实就是幼儿之间的对话。幼儿“教”幼儿可加强教育与生活,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实现家庭文化资源共享。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携带着各自家庭中的文化基因,在幼儿与幼儿的对话中,可实现家庭文化资源的共享。另外,幼儿园中的幼儿将拥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中的幼儿分享,又从社会中幼儿那里获得教育资源,加强了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实际上幼儿“教”幼儿,就是幼儿之间“互通有无”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和“无”必然来自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幼儿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得出:幼儿“教”幼儿是一大块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块宝地,使其为幼儿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教学中,细心捕捉幼儿“教”幼儿的信息,鼓励幼儿自主自发性的活动。幼儿“教”幼儿现象,多出现在课堂之外,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课堂之外,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并尽可能的保护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利用他。比如,幼儿们在课下观察一群蚂蚁,七嘴八舌地交流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发现之后,并不去评判谁是谁非,而是让幼儿们先热烈的交流,当问题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答复时,才走上前去,紧紧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介绍有关蚂蚁的常识,这时幼儿教幼儿的现象被教师作为一堂常识课的切入点。事实上,幼儿“教”幼儿是幼儿课余时间的主要内容。如幼儿在课余时间互相教与学,从而学会叠许多东西,在课余,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幼儿教幼儿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指导是最大程度的优化活动过程的关键。
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的环境材料,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材料。幼儿自发性的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或契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去精心布置,使幼儿有可能萌生活动的愿望和活动的主题。活动室的建设是幼儿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活动室里,幼儿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玩具材料,组成活动小组,自由地展开活动。幼儿在活动室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自由的组成合作小组,互相产生影响,互相学习,交流。幼儿教幼儿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让幼儿“教”幼儿的教育思想走进家庭。目前,子女的教育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不顾一切精神付出和物质代价,把孩子们的星期天安排得不留一丝空隙,在幼儿园之外,孩子们又进入了另一种幼儿园,孩子们没有了和同伴们游戏和交流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在家长会上应该把幼儿“教”幼儿的各种优势耐心地讲给家长们,使幼儿“教”幼儿确实成为成人教育幼儿的有效补充。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幼儿园;040000)
【关键词】幼儿“教”幼儿 优势 幼儿园教育 成人教幼儿
幼儿“教”幼儿,即幼儿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幼儿,他们有平等的学习关系。与正规的幼儿园教育,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幼儿对幼儿的影响有着鲜明的优势。
一、幼儿“教”幼儿是自发的,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这种共同学习方式更适合幼儿
教与学的自发自主性是幼儿“教”幼儿最鲜明的特征,与正规的幼儿园教育相比,幼儿“教”幼儿没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没有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没有预先制定的教学步骤。教的主体在教的过程中,心情完全是放松的,不用去有意识地去了解学习者,也不必认真地钻研教学内容。在教的过程中,只需要适时地与学习者形成一种教与学的具体环境,因时、因地、因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时变换教的方法,随时调整教的方式。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教的过程中,教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易体现到教的快乐。学习者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正是由于学习动机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的角色往往因活动的需要而变换位置。仔细观察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可以发现,游戏的目标和主体性往往由一个有相对经验的幼儿提出,其他幼儿是相对的学习者,而为游戏规则提新建议的幼儿正是在学习中获得了灵感,继而发现了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游戏方式,这时他就变成了教育的主体,而最初的教的主体则变成了学习者,依此类推,参与游戏的每一个幼儿都在尽心尽力的为完成游戏而努力,为玩的更有意思而努力。
与老师组织的游戏相比,自发性游戏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自发性游戏中,幼儿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索,不断体验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促进情感的发展。更主要的,自发性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学会了与同伴的愉快合作。
二、幼儿“教”幼儿扩大了幼儿学习的空间,填补了教育的空余时间
随着人们对教育深刻认识和重视,闲暇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闲暇时间内在的生活质量决定人的生命质量,是人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造就占有自由时间的主体,是闲暇教育的主要价值目标,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应该从小得到良好的闲暇教育。
幼儿与成人相比,有更充裕的闲暇时间。有些家长惟恐孩子的闲暇时间白白的流失,便利用“课余充电”来填补孩子的闲暇,学英语、练钢琴、学美术、练舞蹈……,而此时,孩子的闲暇时间已被侵占,已不成为“闲暇时间”,而转变为“学习时间”了。而真正的闲暇时间是指“按个人意愿,休息娱乐,满足多种需要的自由时间”。好玩是幼儿天性,而传统的观念中,往往把“玩”和“学习”对立开来。其实“玩”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最适合于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玩的活动中,幼儿与幼儿组成了相互学习的伙伴关系。在正规教育的空余时间里,只要幼儿在一起,就会出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幼儿在一起游戏、进餐、休息时,在共同回家的路上,在偶然相遇的火车上……都会发生幼儿“教”幼儿的现象。教师的教主要局限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而只要幼儿在一起,幼儿之间就在互相影响。幼儿“教”幼儿比教师教的时间更长,空间更广。尤其在幼儿的闲暇时间里,幼儿“教”幼儿既是一种娱乐(玩)又是一种互相学习。
三、幼儿“教”幼儿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一条途径,是成人教幼儿的有效补充,与成人教幼儿相比,幼儿教幼儿呈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幼儿“教”幼儿是成人教幼儿的有效补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要的作用,而教育幼儿的任务主要由成人来承担。
家长是幼儿成长的监护人,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精心的养育。“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幼儿上了幼儿园,教师便成为幼儿的主要影响者。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从而交给幼儿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幼儿做人的优良品质。
在家庭和幼儿园里,家长和教师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成人总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提出一些成人化的要求,这将对幼儿个性形成一定的束缚。而幼儿“教”幼儿则更多的是自发性、自主性的,更有利于从幼儿的个性出发,从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进入教和学的状态。可见,成人与童心之间总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这段距离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填补。
与成人教幼儿相比,幼儿“教”幼儿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
1.幼儿“教”幼儿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和学的内容还是有意识限定的。在幼儿自发的活动中,教者知道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而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则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幼儿传授知识。
幼儿“教”幼儿不受更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幼儿在一起,就会出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而幼儿园教育则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有一整套的教学活动运行所需的内在机制和客观条件。同时教师施教也有一定的时间安排。
因此,与成人教育相比,幼儿“教”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随机性。
2.幼儿“教”幼儿,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幼儿,他们有共同的语码,生理、心理、认知水平比较接近。幼儿在一起,更容易找出它们同时关注的话题,对某一话题切入程度、认识深度等常常在一个水平线上,因而,在幼儿“教”幼儿的活动中,教者所采取的方式更适合学者学的方式。
成人教幼儿,由于成人的文化世界和幼儿文化世界是不同的,幼儿的文化世界是诗性的、非逻辑的,而成人的文化世界是理性的、逻辑的。在成人眼里,一加一等于二,在幼儿眼里,一加一可能有一百种答案,因而成人在教幼儿时所选的内容,采取的方式可能按照成人的文化语码进行,已经戴上了理性的、逻辑的色彩,这种教育方式可能造成幼儿学习的窒息,幼儿的个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
3.幼儿“教”幼儿,教者与学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可互换性的,更有助于实现教者与学者的交流与对话,提高教学效果,而成人教育孩子,往往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这种居高临下的角度不利于教者与学者之间的交流。
幼儿“教”幼儿,作为教者没有明确的教的意识,受教育者也体验不到被教的感觉,双方是平等的,且角色时常互换,幼儿“教”幼儿,其实就是幼儿之间的对话。幼儿“教”幼儿可加强教育与生活,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实现家庭文化资源共享。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携带着各自家庭中的文化基因,在幼儿与幼儿的对话中,可实现家庭文化资源的共享。另外,幼儿园中的幼儿将拥有的教育资源与社会中的幼儿分享,又从社会中幼儿那里获得教育资源,加强了幼儿园和社会的联系。实际上幼儿“教”幼儿,就是幼儿之间“互通有无”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和“无”必然来自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影响,不可低估幼儿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得出:幼儿“教”幼儿是一大块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块宝地,使其为幼儿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教学中,细心捕捉幼儿“教”幼儿的信息,鼓励幼儿自主自发性的活动。幼儿“教”幼儿现象,多出现在课堂之外,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课堂之外,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幼儿“教”幼儿的现象,并尽可能的保护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利用他。比如,幼儿们在课下观察一群蚂蚁,七嘴八舌地交流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发现之后,并不去评判谁是谁非,而是让幼儿们先热烈的交流,当问题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答复时,才走上前去,紧紧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介绍有关蚂蚁的常识,这时幼儿教幼儿的现象被教师作为一堂常识课的切入点。事实上,幼儿“教”幼儿是幼儿课余时间的主要内容。如幼儿在课余时间互相教与学,从而学会叠许多东西,在课余,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幼儿教幼儿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不失时机的有效指导是最大程度的优化活动过程的关键。
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的环境材料,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材料。幼儿自发性的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或契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去精心布置,使幼儿有可能萌生活动的愿望和活动的主题。活动室的建设是幼儿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活动室里,幼儿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玩具材料,组成活动小组,自由地展开活动。幼儿在活动室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自由的组成合作小组,互相产生影响,互相学习,交流。幼儿教幼儿在这里变成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让幼儿“教”幼儿的教育思想走进家庭。目前,子女的教育是家长们的头等大事,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不顾一切精神付出和物质代价,把孩子们的星期天安排得不留一丝空隙,在幼儿园之外,孩子们又进入了另一种幼儿园,孩子们没有了和同伴们游戏和交流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在家长会上应该把幼儿“教”幼儿的各种优势耐心地讲给家长们,使幼儿“教”幼儿确实成为成人教育幼儿的有效补充。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幼儿园;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