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有业务网云平台存在扩容频繁、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业务网云化准入的资源池容量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业务进行中长期预测确定业务网资源池总容量需求;然后,以各类规格虚拟机数量最小为目标,参考虚拟机资源约束、资源利用率和负载均衡综合评估整个资源池各个规格虚拟机的数量;最后,以最小化能耗和最小化最大链路为目标,结合多维资源约束,实现物理服务器容量的规划。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物理与虚拟资源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业务网云平台存在扩容频繁、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业务网云化准入的资源池容量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业务进行中长期预测确定业务网资源池总容量需求;然后,以各类规格虚拟机数量最小为目标,参考虚拟机资源约束、资源利用率和负载均衡综合评估整个资源池各个规格虚拟机的数量;最后,以最小化能耗和最小化最大链路为目标,结合多维资源约束,实现物理服务器容量的规划。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物理与虚拟资源匹配模型在高请求和进程的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性能。这个结果有利于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运营成本。
其他文献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变,刺激、压迫相应节段颈神经根,导致颈及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我军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规定,脊柱疾病或损伤治疗后,遗有明显功能障碍不合格;颈椎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无功能障碍飞行合格。但该条款未描述具体诊疗方法,以及不同类别飞行人员的鉴定原则,实际应用中主观性较强,难以保证医学鉴定的精准性、一致性和公正性。随着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
随着中国石化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钻井、测录固井和压裂等一系列特色技术。总结分析了“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在页岩油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成绩,梳理了当前页岩油开发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钻完井提速、立体开发和超长水平井等方面的技术对策和发展建议,为推动中国页岩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实现页岩油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和效益化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章描述网关终端从完整版智能网关演进至SDN(软件定义网络)网关的过程,说明SDN家庭网关管理平台在网关轻量化后成为业务管理和实现的关键。阐述SDN家庭网关管理平台的功能架构和技术架构,给出构建平台的云化部署方案,涵盖部署原则、节点架构、资源模型、云化组网、带宽保障等。最后基于系统组件的安全运行机制以及多节点之间的容灾机制给出平台的高可用方案。
目的 分析病发脑卒中的患者应用基于早期康复理念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病发脑卒中的患者共计98例,并按照随机电脑等量法的分组原则进行规范化处理,每组各纳入患者49例。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纳入患者配合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纳入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密切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
本文对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以“走进人工智能”教学为例,探索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模式及策略,以期在“双减”形势下让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针对高校智能机器人实训课程,设计了一种全位移视觉机器人实训平台。以麦克纳姆轮与直流电机配合控制实现全位移;基于SolidWorks完成机器人底盘,双轴云台等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系统由STM32F405核心板,搭载英伟达Jetson Nano视觉系统组成。采用串级PID控制算法实现实时运动及跟踪控制。实训平台融合机械设计、电路设计、先进控制、自动识别、图像处理等技术,基于此平台的实训课程,学生可以系统
正能量是振奋人心的力量,是社会美好的真相,是主流价值的呈现,是现代文明的表征。从正能量到大流量,要做好正能量的传播能力建设,从话题、生产、传播、文化、生态层面入手,发挥场域的系统性功能,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多元建构正能量场域。
目的 探讨三维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STIR)序列在显示颈部节前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颈椎间盘突出与颈部神经根关系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该技术在不同节段(C6神经根及C7神经根)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有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并且临床高度怀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0例患者,分别行磁共振常规序列(矢状位T2WI、T1WI、S
目的 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进行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通道干预,对比2组抢救效果、不同诊疗时间指标、2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抢
<正>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科技创新、世界形势加速教育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代,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如何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世界与我有关"、保持对诸如"水资源""碳排放""技术伦理"等人类重大议题的关切度与敏锐度?培养全球胜任力是越来越多人给出的答案。2021年4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主办、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中黄")承办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中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