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西藏电视的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种媒体环境渐趋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环境。而传统大众媒体如广播、电视等也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势头,纷纷突破以往的传播模式,在传播手段、技术、范围以及效果上大大改进,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主要以西藏电视台为例,探讨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点价值关怀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西藏电视;西藏电视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86-02
   1976年,西藏自治区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关怀下,设立了西藏电视台筹备组。经过各方近十年的筹备与策划,1985年西藏电视台正式成立。它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和完善了西藏地区大众传播事业的格局,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满足了广大农牧民日渐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给西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影响。“西藏电视事业在艰难的探索和推进中,终于跻身现代化大众传媒行列”[1]。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西藏电视台发展的成功之处
   1.积极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加快自身全媒体转型
   西藏电视台为适应媒体融合,以边巴德吉藏语翻唱经典歌曲《喜欢你》。一经播放,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受到许多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其微信公众号“最心灵”持续发力,依靠“4·25”地震报道的快速反应扩大其自身影响力。自此,西藏电视台全媒体转型开始起步。
   目前的西藏电视台共有四大频道,分别是藏语卫视、西藏卫视、影视文化以及经济生活频道。自西藏电视台成立以来, 其坚持“新闻立台、导向立台、品牌树台、特色强台、人才兴台”的办台初衷,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有西藏特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种类齐全的办台格局。
   2.宗教文化传播起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西藏电视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将立足文化传播作为明确思路,如何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把西藏卫视打造成为“中国藏文化最权威电视传播平台”,牢固树立“西藏是中国藏文化核心”的地位,这是西藏电视台可以发力的方向。“牦牦TV网”和“爱特西藏客户端”是西藏电视台在“台网融合、以网为主”的理念下重点打造的视频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牦牦TV”作为西藏网络电视台的基础平台,立足于西藏丰厚独特的人文、地理及历史条件,并依托于西藏电视台丰富的视频资源,倾心制作“专而美”的涉藏资讯以及音视频网站。
   3.卫视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共同发力,加大传播力度
   2015年3月, 西藏电视台集结了高质量的决策和人才,对西藏台展开了全方位的修订举措,同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全媒体中心,并首次成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名为“最心灵。”
   此外, 西藏电视台于同年11月8日上午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宣布西藏网络电视台“牦牦TV”与手机移动客户端APP“爱特西藏”同时发布。这是西藏电视台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极具标志性的事件, 也是建设自治区网络宣传阵地的开篇之作。此后, 西藏网络电视台产品已覆盖手机客户端APP“爱特西藏”、PC端“牦牦TV”、微信公众平台“最心灵”以及藏汉双语微信公众平台“阳光西藏”,自治区 “一网一端两微”的新媒体产品结构应运而生。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西藏电视台发展的不足之处
   1.内容——现有上星频道收视率所折射出的尴尬现实
   目前,西藏电视台全媒体传播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现有内容。地处我国西南边境的西藏,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经济和人口规模十分有限, 再加上特殊的地缘历史因素所要求的意识形态宣传比重, 使得西藏电视台在内容的量与质上都明显落后于内地其他兄弟电视台。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自治区电视节目内容的定位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呼吁和宣传, 使得节目忽视受众的心理诉求,缺乏贴近性,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传播方向。
   2.人才——台网融合两端的人才困境
   民族区域传统媒体人才结构的不完备, 日常节目创新、节目策划和制作人才捉襟见肘,具备新媒体环境下产品规划、开发和生产的专门人才少之又少,已经研发的内容产品、用户端和界面,目标定位不明确, 市场化程度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没有从观念上进行自我革新,还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宣传者、布道者的身份进行传播。因此,传播的内容和技术手段等都受制于此。
   3.受众以及参与者——经济与文化双重制约下的新媒介环境
   自西藏民主改革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地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毕竟建立在一个非常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依附性;另一方面,目前所提到的跨越式发展, 更多的也是体现在经济层面, 对于一个20世纪50年代末才结束了农奴制的地方来说, 它在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进程中, 还是落后于内地发展的。
   社会发展的这种相对滞后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上的后进和守旧。具体来说就是公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并不十分积极。要在这种相对薄弱的新媒介环境下产生随时随地借助新媒体传播信息或制作内容的个体也并不容易。
  三、对于西藏电视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坚持“内容为王”,依靠并发挥电视台自身优势
   媒介融合时代,丰厚的内容制作经验是传统媒体的长处所在, 这使得新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电视台,新媒体的主要传播内容大部分来源于传统媒体。西藏电视台应依靠这一优势, 加快提高节目质量的脚步, 倾心打造其中枢着力点的同时,不断加快新媒体的发展步伐。
   2.鼓励传统媒体人才进行升级与转型
   在现有人才库的基础之上,西藏电视台应当抓紧促进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升级与转型。首先是概念革新, 电视台工作者必须从意识形态概念中理解这一事实:当前媒体传播是基于利基和扩大化、小众化发展的;其次, 基于概念革新, 传统媒体从业者要积极遵守新媒体的传播诉求,制作出符合当代传播要求并体现改革、创新及品牌等几大因素的优秀电视节目;最后, 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媒体媒介传播方式,尊重网络时代的要求,同时克服传统媒体推广方式的弱点和困境。
   3.整合当前媒体资源以实现效益和资源共享
   如前文所述, 自治区的新媒体发展客观存在着经济、文化及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所以,西藏电视台应主动采取措施,秉持同舟共济、共同建设以及效益和资源共享的方针将传统媒体和少量新媒体资源融合,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四、结 语
   如今, 以多媒体和网络化应用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正方兴未艾,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使得新媒体的定义和概念不尽相同。然而,当前我们能够确定以下内容:首先,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是新媒体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以此形成信息传播、通信和交互的双向甚至多向循环;其次,与传统媒体相比, 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新媒体;最后, 新媒体倡导更多的免费的自由点播和互动,享有信息发送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给予受众更大的信息权利。
   文章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西藏电视台发展路径的探析,包括其发展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以及最后为其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西藏电视台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促进西藏电视台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西藏地区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仓.西藏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192.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异月新的背景下,“5G”时代悄然到来,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讯息”,在4G时代,网络短视频已经悄然成为了风口,与图文资讯平分秋色。5G时代,网络短视频必将再次发力,改变人们对信息摄取的途径方式。其中以“梨视频”为代表的资讯类短视频平台已经独树一帜,主打平民化视角的叙事风格,获得了不少受众的认可和青睐。本文通过对“梨视频”进行研究,针对其发展瓶颈,试总结对此类网络短视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党媒立即转入紧张有序的报道状态。作为地市党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生产内容专业、信息权威、形态创新的产品?本文以湖南省郴州市委机关报《郴州日报》为例,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地市党媒传播呈现的特征进行解析和思考,折射出地市党媒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和应对水平的提升,展现传播新变化、新面貌。  关键词:地市党媒;融媒体;抗击疫情;“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0
期刊
摘要:电视剧作为相对年轻的艺术形态,从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吸纳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精华并进行巧妙建构,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有些电视剧借鉴戏剧的矛盾冲突律,强化情节冲突,以明确的因果关系来组织情节。有些电视剧则不追求强情节,专注于吸纳文学中的散文精华进行艺术创新,散文化叙事美学有何吸引人之处呢?笔者将以韩剧《请回答1988》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散文化叙事美学;叙事主体;人
期刊
摘要:相声属于曲艺之一种,不同于戏曲。但是,戏曲却时常出现于相声,尤其传统相声之中。一种戏曲,往往“悲”“正”“喜”皆有,而相声则最直观地表现为“喜”。当戏曲运用于相声之中,必然经过改编,方能符合相声“喜”的要求。思考至此,本文拟以张云雷相声《捉放曹》为例,分析戏曲进入相声后的致趣之处,并进一步探讨其中所体现的相声这门艺术的特性。  关键词:相声;戏曲;张云雷;《捉放曹》  中图分类号: J614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全国少儿科普类期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小哥白尼》期刊的发展为主线,围绕该期刊在经营、管理及内容等方面实施的创新举措展开阐述,试图探索传统纸媒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期刊;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01-04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贵州为例,梳理并分析我国地方新闻网站在发展定位、运营管理、盈利模式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相应的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地方新闻网站的良性运营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新闻网站;贵州;发展;对策;运营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005-04   我国地方新闻网站自20世纪末开始创办,在短短几年迅速兴起,遍
期刊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蕴味和外在品味的综合表现,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内涵。议程设置理论自20世纪提出至今,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不断完善和修改,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点,通过长沙城市形象的案例分析,探讨城市形象建构过程中媒体议程设置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形象;媒体议程设置;长沙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符号学理论研究《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三大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对于新闻报道的视觉呈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媒体转型和创新新闻报道的视觉呈现提供了借鉴之处。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报道南海阅兵时视觉符号运用形式多样,报道主体统一,共同展示南海阅兵的盛大场面。其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视觉手段更加全面平衡,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更注重动态图像,《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繁盛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观点甚至是监督政府行为的场所,基于此背景,舆情规律从原有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网络为主,这对政府形象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海南各级政府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当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从网络舆情与政府形象的关系入手,结合实例探究网络舆情之于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分析目前各级政府在形象构建和维护中的不足和问题,研究应对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其所特有的圈群性与偏差性给予部分人群用负面内容获取流量和收益的机会,破坏了互联网生态环境。由此看来,自媒体时代的社会风尚引导已然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咪蒙事件”的现象与本质进行思考,以小见大,从而对整个自媒体平台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就正向引导社会风尚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社会风尚;舆论引导;“咪蒙事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