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0-0032-02
收稿日期:2021-09-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浆膜炎、鸭败血症等,以14~49日龄雏鹅、仔鹅为易感群,死亡率在40%左右,甚至最高可超过90%,严重影响到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围绕阻断传染源、预防性免疫接种、中西药结合治疗与标准化饲养管理四个层面进行预防及治疗,以期为养鹅业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临床症状
受菌种毒力、应激因素与易感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通常潜伏期在1~3 d内,少数潜伏期长达7 d,以14~49日龄幼鹅高度易感,呈冬、春季节性流行趋势,依据病程差异可划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最急性型病例多见于群体发病阶段,大批幼鹅同时发病,14日龄以下幼鹅有突然死亡病例,死前无明显症状。急性型病例主要见于14~28日龄雏鹅,病程多在3 d内;患鹅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久卧不立、行动迟缓、离群等症状,部分患鹅伴有咳嗽流涕、垂翅、昏睡不起、体质虚弱现象,在眼、鼻等部位出现粘液、浆液甚至脓性分泌物,致使眼眶周围羽毛粘连、鼻腔内分泌物堆积,影响患鹅正常呼吸;少数患鹅出现缩颈、头部轻微抽搐、以嘴抵地及神经症状,且迅速死亡。亚急性与慢性型病例多发于28~49日龄仔鹅,病程可延长至1周及以上;患鹅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走动减少、跛行、伏卧或呈犬坐姿式,伴有共济失调症状,且慢性型疫病具有顽固性特征,耐过鹅发育迟缓、增重显著下降。
2 病理剖检
可见心包膜、气囊、肝脏、胆囊等部位的浆膜面均有大量不等的纤维素渗出。其中急性型病例的心包膜明显增厚、表面附有灰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心包液显著增多。亚急性型、慢性型病例的心包液相对较少,心包膜表面附有白色絮状渗出物凝结,致使心包膜和心外膜间出现粘连、剥离较困难;气囊明显增厚,表面附着絮状、斑块状纤维素渗出物;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较脆,表面被一层纤维素性膜包裹;膽囊肿大,胆汁明显增多、质地浑浊。少数病例在腹腔内充斥一定的积液,积液呈橙黄色、质地清亮。
3 防治措施
3.1 阻断传染源
从区域内无流行疫病发生的养殖场中,引入患病鹅或带菌鹅是造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鹅场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对于养鹅场引种环节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养殖场应以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应加强引种环节把关,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或鹅苗,选取具备合格资质与完备检疫手续的孵化场、种鹅场进行选购,确保经由严格检疫程序达标后允许进场。待鹅苗进场后进行14 d左右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可避免病菌传播;另一方面,鹅出栏后,将鹅舍地面、墙壁、顶棚及附属设施上的灰尘、粪便、垫料、饲料、羽毛等清扫干净,并运到处理场。可移动的设备和用具也要搬出鹅舍,并在指定地点曝晒、清洗和消毒。待全面清洗消毒后经由21 d左右的空舍方可引入新一批雏鹅,并依据不同日龄进行分群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在日常放牧、下水塘环节做好鹅群管控、避免混群,阻断传染源。
3.2 落实免疫接种
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不同血清型菌株对应的免疫原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鹅群免疫后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易出现免疫不力或失败情况。因此在对鹅群接种疫苗前,需了解本区域内或养殖场内流行菌株类型,还要从当前常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商品疫苗(包含灭活油乳剂、弱毒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中选取适宜的疫苗株进行接种;如果能分离到本地流行的相应菌株研制疫苗,再进行接种,可以达到更有效的免疫效果。建议可对7~10日龄雏鹅进行首次免疫,待14~21 d后进行二次免疫,增强免疫效果。同时考虑到该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也可选用二联疫苗提高雏鹅免疫水平。
3.3 中西药治疗
有条件还是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 mL的剂量对患鹅进行1次肌肉注射,用于对症治疗改善患鹅精神沉郁症状、促进食欲恢复,对于严重病例可间隔1 d再次进行注射;或按照每千克体重选用0.15 g的20%氟苯尼考粉末与1 g鸭益康、1 L水混合后添加在饮水中,连用5 d即可收获良好效果。在中药辅助治疗上,可选用黄连、黄岑、厚朴、甘草、穿心莲等中草药制成方剂,与甲砜霉素配合使用;或选用黄岑、黄连、板蓝根、水牛角、连翘、石膏等制成方剂,与红霉素配合使用,均可收获一定疗效。
3.4 加强饲养管理
一方面,需改善鹅舍、育雏舍的饲养环境,定期做好通风换气、保暖防寒工作,保证饲养密度合理,及时更换清洁垫料,减少养殖中不利的应激因素,充分足量供应全价配合饲料与清洁饮水,以吃饱为度;另一方面,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带鹅消毒,做好料槽、饮水器的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菌,保证鹅群健康。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在鹅群中大规模流行,削弱幼鹅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饲料报酬率。因用药物防治易造成菌株的耐药性,且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再联合生物安全控制、加强饲养细节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感染和发生。
收稿日期:2021-09-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浆膜炎、鸭败血症等,以14~49日龄雏鹅、仔鹅为易感群,死亡率在40%左右,甚至最高可超过90%,严重影响到养殖场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围绕阻断传染源、预防性免疫接种、中西药结合治疗与标准化饲养管理四个层面进行预防及治疗,以期为养鹅业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 临床症状
受菌种毒力、应激因素与易感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通常潜伏期在1~3 d内,少数潜伏期长达7 d,以14~49日龄幼鹅高度易感,呈冬、春季节性流行趋势,依据病程差异可划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
最急性型病例多见于群体发病阶段,大批幼鹅同时发病,14日龄以下幼鹅有突然死亡病例,死前无明显症状。急性型病例主要见于14~28日龄雏鹅,病程多在3 d内;患鹅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久卧不立、行动迟缓、离群等症状,部分患鹅伴有咳嗽流涕、垂翅、昏睡不起、体质虚弱现象,在眼、鼻等部位出现粘液、浆液甚至脓性分泌物,致使眼眶周围羽毛粘连、鼻腔内分泌物堆积,影响患鹅正常呼吸;少数患鹅出现缩颈、头部轻微抽搐、以嘴抵地及神经症状,且迅速死亡。亚急性与慢性型病例多发于28~49日龄仔鹅,病程可延长至1周及以上;患鹅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走动减少、跛行、伏卧或呈犬坐姿式,伴有共济失调症状,且慢性型疫病具有顽固性特征,耐过鹅发育迟缓、增重显著下降。
2 病理剖检
可见心包膜、气囊、肝脏、胆囊等部位的浆膜面均有大量不等的纤维素渗出。其中急性型病例的心包膜明显增厚、表面附有灰白色纤维素渗出物,心包液显著增多。亚急性型、慢性型病例的心包液相对较少,心包膜表面附有白色絮状渗出物凝结,致使心包膜和心外膜间出现粘连、剥离较困难;气囊明显增厚,表面附着絮状、斑块状纤维素渗出物;肝脏明显肿大、质地较脆,表面被一层纤维素性膜包裹;膽囊肿大,胆汁明显增多、质地浑浊。少数病例在腹腔内充斥一定的积液,积液呈橙黄色、质地清亮。
3 防治措施
3.1 阻断传染源
从区域内无流行疫病发生的养殖场中,引入患病鹅或带菌鹅是造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在鹅场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对于养鹅场引种环节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养殖场应以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应加强引种环节把关,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蛋或鹅苗,选取具备合格资质与完备检疫手续的孵化场、种鹅场进行选购,确保经由严格检疫程序达标后允许进场。待鹅苗进场后进行14 d左右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可避免病菌传播;另一方面,鹅出栏后,将鹅舍地面、墙壁、顶棚及附属设施上的灰尘、粪便、垫料、饲料、羽毛等清扫干净,并运到处理场。可移动的设备和用具也要搬出鹅舍,并在指定地点曝晒、清洗和消毒。待全面清洗消毒后经由21 d左右的空舍方可引入新一批雏鹅,并依据不同日龄进行分群饲养,避免交叉感染,在日常放牧、下水塘环节做好鹅群管控、避免混群,阻断传染源。
3.2 落实免疫接种
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不同血清型菌株对应的免疫原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鹅群免疫后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易出现免疫不力或失败情况。因此在对鹅群接种疫苗前,需了解本区域内或养殖场内流行菌株类型,还要从当前常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商品疫苗(包含灭活油乳剂、弱毒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中选取适宜的疫苗株进行接种;如果能分离到本地流行的相应菌株研制疫苗,再进行接种,可以达到更有效的免疫效果。建议可对7~10日龄雏鹅进行首次免疫,待14~21 d后进行二次免疫,增强免疫效果。同时考虑到该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也可选用二联疫苗提高雏鹅免疫水平。
3.3 中西药治疗
有条件还是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选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0.2 mL的剂量对患鹅进行1次肌肉注射,用于对症治疗改善患鹅精神沉郁症状、促进食欲恢复,对于严重病例可间隔1 d再次进行注射;或按照每千克体重选用0.15 g的20%氟苯尼考粉末与1 g鸭益康、1 L水混合后添加在饮水中,连用5 d即可收获良好效果。在中药辅助治疗上,可选用黄连、黄岑、厚朴、甘草、穿心莲等中草药制成方剂,与甲砜霉素配合使用;或选用黄岑、黄连、板蓝根、水牛角、连翘、石膏等制成方剂,与红霉素配合使用,均可收获一定疗效。
3.4 加强饲养管理
一方面,需改善鹅舍、育雏舍的饲养环境,定期做好通风换气、保暖防寒工作,保证饲养密度合理,及时更换清洁垫料,减少养殖中不利的应激因素,充分足量供应全价配合饲料与清洁饮水,以吃饱为度;另一方面,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带鹅消毒,做好料槽、饮水器的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菌,保证鹅群健康。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在鹅群中大规模流行,削弱幼鹅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饲料报酬率。因用药物防治易造成菌株的耐药性,且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目前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再联合生物安全控制、加强饲养细节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感染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