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明易,推广难,奖状一大堆,效益等于零,甚至债台高筑,家破人亡。专利成果转化难足令发明家最头疼的问题。原因多方面:体制、资金、管理、观念,不——而足。笔者从事专利咨询工作多年,经常接触发明家,本文只是想给发明家,尤其是个人发明家支几招。
一、打铁先要自身硬
个人发明家大多有个特点,爱钻、执着,视发明如自己孩子,无一处不完美,否则就不会申请专利。结果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听不进批评意见。再加上民间发明家有不少文化不高,更容易偏执,甚至幻想发明永动机的也大有人在。
我的忠告是:应充分了解专业信息,要冷静,多听批评意见。如果专利本身技术含量确实不高,卖不出去当属正常。该放弃专利权时要坚决放弃,甩掉包袱。
仅仅发明好,专利文件未写好也会吃大亏。刘耀友是我国第一个申请磁化杯的专利人,也是第一个磁化杯专利的拥有者。但所要求的授权保护范围过窄,他只主张磁铁安在茶杯的底部。但许多公司却将磁铁安在杯子的周围或杯盖上。结果,生产和销售磁化杯,不算侵犯专利权。最后磁化杯畅销全国,而第一发明人却穷困潦倒。
二、适销对路最重要
技术不一定追求高精尖,但一定要适销对路,能解决社会急需。比如微软采用的技术并不高,但实用,管事,真解决问题。而铱星通讯则相反,技术太高,致使铱星手机和通讯费昂贵,故推广失败。
我接触一位发明家,搞了一种厕所节水装置,又是红外探头,又是程控电路,能视来人多少,蹲时长短自动计算,以最少水量达到最佳冲厕效果,但这套设计用在公共场合的槽式冲厕中,这种大众厕所如何享用得起此等高档设备?节约的那点儿水费远远抵不上设备及维修费用,也许一个巧妙的简单机械比高科技更实用更合算更耐久。
三、前期准备要做好
专利申请号一到手,别急着往外推,应先准备好以下几件事:
如果能自己制作模型,一定要做一个能运转的、效果清楚的模型,这比100页宣传材料都管用,而且,只有通过模型,你才能确知最初的纸上谈兵毛病在哪儿。当然,很多发明专利,个人不具备制作模型的资金、设备、能力,但起码要搞一个图文并茂、简单清晰的宣传单,
要树立市场第一,市场比发明更重要的观念。一定要先做市场调查,计算市场容量,比如搞个残疾人专用器械,就得查查全国残疾人共有多少,购买力如何,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并买得起你的技术。同时,还得调查原料供应情况,成本、购销渠道等等。
打工仔金徐凯发明了“马桶卫生拉膜垫”、“出租车载客显示器”等多项技术,边打工边做市场调查,在调查中逐步否定原来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摸清市场需求,6年后,最终获得数十万元的丰厚回报。
如果有条件进行技术鉴定那就更好,因为在中国,专利审查仍然无法代替技术鉴定的作用和效果,人们一般更相信通过鉴定的成果。尤其对实用新型来说,专利局只要通过格式审查,就可授予专利权,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就更靠不住了。也就是说,仅仅授予专利权,丝毫不能证明你的设想是实用的、先进的、独特的、能赚钱的。拥有一纸专家鉴定证明,说服力要强得多。
四、应该如何找厂家
有几种途径;
一是广种薄收,即通过媒体做广告或参加展览会等等。这其中广告词写法很有讲究,一般发明家视点往往放在自己这边,比如我的专利如何先进,填补何种空白,效果如何惊人,转让费多少。其实我们应该把视点转向厂家,从厂家角度考虑,比如需要什么样的接产条件,所需设备、人力、资金、原材料,甚至包括市场有多大,厂家能赚多少,等等。
二是利用已有的中介机构进行推广,国外有经纪人,国内则有生产力促进中心、非职务发明协会、知识产权局等。比如平顶山下岗职工刘长林的发明“水泥助磨剂”,被平顶山市知识产权局选中,帮助筹资,租厂房,最终推广到五十多家企业,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三是有的放矢,即选择相关厂家一一攻关。而要想知道哪些厂家最合适,可以检索相关技术被哪些单位买走,查查这些技术的推广效果。现在你的技术既与其相关,又有自己的优势,就有可能被这些厂家相中。
而欲掌握技术供需信息渠道,可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检索功能。
五、谈判技巧最关键
我自己在推广专利与厂家谈判前,花了一点钱找专利推广专家咨询过,获益非浅,对如何签合同,如何防骗,如何与厂家分成,以及整个专利推广都极有启发,所以我建议发明家们不妨投入一点咨询费。
与厂家谈判前,对原材料、外购件价格等要事先了解,以防厂家在这些发明家不熟悉的问题上压价。
在专利要价问题上,最容易与厂家闹僵,其核心就在“风险”二字。发明家往往“孩子是自己的好”,感情用事,一厢情愿,以为我的发明全国第一,只要一推广,必大受欢迎,结果要价太高,吓跑厂家。或者总希望自己降低风险,“一锤子买卖”,一次性高价买给厂家就不管了。发明家要在要价时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先想想人家的风险。
首先,入门费尽量压低,把收益放在后面,分期付款,或按利益提成。比如中南大学的专利“离子交换法分离钨酸盐溶液中的钼”在转让时,只付1000元资料费即允许实施,中试后如果想用于生产,再支付专利转让费1.5万元,如不生产则无须付费,如此低风险厂家怎会不乐意?照此招数,中南大学105项专利实施率竟高达70%。
其次,“免费试用”是个好法子,比如爱迪生当年推广电灯,就是先让用户免费试用,而且在试用中改进了原发明的缺陷,爱迪生的电灯一开始是串联,一家出毛病全线都不通,通过试用改为并联,才得以完善。
乌鲁木齐发明家王书奎发明投饵机,靠的也是“免费试用”这一招,结果所有试用过的用户全都买了他的发明。
再比如陆见华的“异型灌注桩”专利,推广窍门就在于:第一家厂家可免费转让,收益归对方,风险也归对方,发明人一分钱都不要。待第一家成功后,有了示范样板,其它厂家就好转让,也好要价了。注意要点:许可实施(转让)合同一定要签“普通许可”,不签“排它许可”,更不签“独占许可”。
厂家最担心的,莫过于投巨资买专利、设备及原料,最后产品却推销不出去。北京一家公司很聪明,先把发明专利做成模型,向商家征求意见,然后拿着商家的定货意向书反过来找厂家。厂家一看还没做就先有了定货,何愁不敢投资?
专利技术入股也是个法子,风险共担。当然,技术入股前最好能做一下评估,有个客观的价码,以防对方压价。
在与厂家谈判中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专利遮掩问题”,发明人为保密,往往不愿向厂家透露技术核心,怕厂家绕过自己背地实施,而厂家不得要领自然也没法下决心,最后不欢而散。解决办法:双方签订“先期透露合同”,然后再向对方透露技术核心,以法律手段制约对方。
当然,这一切谈判,都必须有法制和诚信做保证,否则,再好的合同也没用。
六、后续服务不可少
为使接产厂家完全放心,发明人只提供图纸和方案是不够的,应该提供完善的后续技术服务,加强配套技术,免费培训人员,甚至帮厂家解决配件供应。
比如陈宝元的发明,用于纸箱包装的“高强快干复合性粘合剂”,在推广中发明人免费现场讲解,巡回办班,服务越周到,推广越容易。
再有,发明人一定要清楚,样品、中试、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则实施难度也绝对不同,发明人对此一定要有所研究,有所准备,才能说服厂家顺利接产。
一、打铁先要自身硬
个人发明家大多有个特点,爱钻、执着,视发明如自己孩子,无一处不完美,否则就不会申请专利。结果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听不进批评意见。再加上民间发明家有不少文化不高,更容易偏执,甚至幻想发明永动机的也大有人在。
我的忠告是:应充分了解专业信息,要冷静,多听批评意见。如果专利本身技术含量确实不高,卖不出去当属正常。该放弃专利权时要坚决放弃,甩掉包袱。
仅仅发明好,专利文件未写好也会吃大亏。刘耀友是我国第一个申请磁化杯的专利人,也是第一个磁化杯专利的拥有者。但所要求的授权保护范围过窄,他只主张磁铁安在茶杯的底部。但许多公司却将磁铁安在杯子的周围或杯盖上。结果,生产和销售磁化杯,不算侵犯专利权。最后磁化杯畅销全国,而第一发明人却穷困潦倒。
二、适销对路最重要
技术不一定追求高精尖,但一定要适销对路,能解决社会急需。比如微软采用的技术并不高,但实用,管事,真解决问题。而铱星通讯则相反,技术太高,致使铱星手机和通讯费昂贵,故推广失败。
我接触一位发明家,搞了一种厕所节水装置,又是红外探头,又是程控电路,能视来人多少,蹲时长短自动计算,以最少水量达到最佳冲厕效果,但这套设计用在公共场合的槽式冲厕中,这种大众厕所如何享用得起此等高档设备?节约的那点儿水费远远抵不上设备及维修费用,也许一个巧妙的简单机械比高科技更实用更合算更耐久。
三、前期准备要做好
专利申请号一到手,别急着往外推,应先准备好以下几件事:
如果能自己制作模型,一定要做一个能运转的、效果清楚的模型,这比100页宣传材料都管用,而且,只有通过模型,你才能确知最初的纸上谈兵毛病在哪儿。当然,很多发明专利,个人不具备制作模型的资金、设备、能力,但起码要搞一个图文并茂、简单清晰的宣传单,
要树立市场第一,市场比发明更重要的观念。一定要先做市场调查,计算市场容量,比如搞个残疾人专用器械,就得查查全国残疾人共有多少,购买力如何,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并买得起你的技术。同时,还得调查原料供应情况,成本、购销渠道等等。
打工仔金徐凯发明了“马桶卫生拉膜垫”、“出租车载客显示器”等多项技术,边打工边做市场调查,在调查中逐步否定原来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摸清市场需求,6年后,最终获得数十万元的丰厚回报。
如果有条件进行技术鉴定那就更好,因为在中国,专利审查仍然无法代替技术鉴定的作用和效果,人们一般更相信通过鉴定的成果。尤其对实用新型来说,专利局只要通过格式审查,就可授予专利权,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就更靠不住了。也就是说,仅仅授予专利权,丝毫不能证明你的设想是实用的、先进的、独特的、能赚钱的。拥有一纸专家鉴定证明,说服力要强得多。
四、应该如何找厂家
有几种途径;
一是广种薄收,即通过媒体做广告或参加展览会等等。这其中广告词写法很有讲究,一般发明家视点往往放在自己这边,比如我的专利如何先进,填补何种空白,效果如何惊人,转让费多少。其实我们应该把视点转向厂家,从厂家角度考虑,比如需要什么样的接产条件,所需设备、人力、资金、原材料,甚至包括市场有多大,厂家能赚多少,等等。
二是利用已有的中介机构进行推广,国外有经纪人,国内则有生产力促进中心、非职务发明协会、知识产权局等。比如平顶山下岗职工刘长林的发明“水泥助磨剂”,被平顶山市知识产权局选中,帮助筹资,租厂房,最终推广到五十多家企业,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三是有的放矢,即选择相关厂家一一攻关。而要想知道哪些厂家最合适,可以检索相关技术被哪些单位买走,查查这些技术的推广效果。现在你的技术既与其相关,又有自己的优势,就有可能被这些厂家相中。
而欲掌握技术供需信息渠道,可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检索功能。
五、谈判技巧最关键
我自己在推广专利与厂家谈判前,花了一点钱找专利推广专家咨询过,获益非浅,对如何签合同,如何防骗,如何与厂家分成,以及整个专利推广都极有启发,所以我建议发明家们不妨投入一点咨询费。
与厂家谈判前,对原材料、外购件价格等要事先了解,以防厂家在这些发明家不熟悉的问题上压价。
在专利要价问题上,最容易与厂家闹僵,其核心就在“风险”二字。发明家往往“孩子是自己的好”,感情用事,一厢情愿,以为我的发明全国第一,只要一推广,必大受欢迎,结果要价太高,吓跑厂家。或者总希望自己降低风险,“一锤子买卖”,一次性高价买给厂家就不管了。发明家要在要价时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先想想人家的风险。
首先,入门费尽量压低,把收益放在后面,分期付款,或按利益提成。比如中南大学的专利“离子交换法分离钨酸盐溶液中的钼”在转让时,只付1000元资料费即允许实施,中试后如果想用于生产,再支付专利转让费1.5万元,如不生产则无须付费,如此低风险厂家怎会不乐意?照此招数,中南大学105项专利实施率竟高达70%。
其次,“免费试用”是个好法子,比如爱迪生当年推广电灯,就是先让用户免费试用,而且在试用中改进了原发明的缺陷,爱迪生的电灯一开始是串联,一家出毛病全线都不通,通过试用改为并联,才得以完善。
乌鲁木齐发明家王书奎发明投饵机,靠的也是“免费试用”这一招,结果所有试用过的用户全都买了他的发明。
再比如陆见华的“异型灌注桩”专利,推广窍门就在于:第一家厂家可免费转让,收益归对方,风险也归对方,发明人一分钱都不要。待第一家成功后,有了示范样板,其它厂家就好转让,也好要价了。注意要点:许可实施(转让)合同一定要签“普通许可”,不签“排它许可”,更不签“独占许可”。
厂家最担心的,莫过于投巨资买专利、设备及原料,最后产品却推销不出去。北京一家公司很聪明,先把发明专利做成模型,向商家征求意见,然后拿着商家的定货意向书反过来找厂家。厂家一看还没做就先有了定货,何愁不敢投资?
专利技术入股也是个法子,风险共担。当然,技术入股前最好能做一下评估,有个客观的价码,以防对方压价。
在与厂家谈判中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专利遮掩问题”,发明人为保密,往往不愿向厂家透露技术核心,怕厂家绕过自己背地实施,而厂家不得要领自然也没法下决心,最后不欢而散。解决办法:双方签订“先期透露合同”,然后再向对方透露技术核心,以法律手段制约对方。
当然,这一切谈判,都必须有法制和诚信做保证,否则,再好的合同也没用。
六、后续服务不可少
为使接产厂家完全放心,发明人只提供图纸和方案是不够的,应该提供完善的后续技术服务,加强配套技术,免费培训人员,甚至帮厂家解决配件供应。
比如陈宝元的发明,用于纸箱包装的“高强快干复合性粘合剂”,在推广中发明人免费现场讲解,巡回办班,服务越周到,推广越容易。
再有,发明人一定要清楚,样品、中试、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则实施难度也绝对不同,发明人对此一定要有所研究,有所准备,才能说服厂家顺利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