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二次回路的构成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二次回路常见故障及维修,以实际为出发点对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气,二次回路,故障分析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中对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的对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进行分析,不断解决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二次回路的构成
电气二次回路可以算作一个监测电路,主要是监控一次电路及其设备的工作运行状况,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控制一次电路故障的发生,是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二次回路在电气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电力公司对二次回路也越来越重视,对其的相关研究也日趋完备。一般二次回路都是按照功能来划分,包括起控制作用的二次回路,接受和发送信号的二次回路,用来测量的二次回路以及起保护作用的二次回路,其维修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也不一样。要正确分析和查找二次回路的故障,首先得学会读懂二次回路的接线图,通常二次回路的原理图有一个一般的看图规律,要遵循先交流后直流的规则,交流时注重看电源的问题,直流要仔细看线圈的问题,特别要注意线圈与其他零件的接触点,看其是否接触到位或是因为零件松动而出现断路情况,电路图查看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避免查看过程中出现重复排查的现象。在实际二次回路的故障分析中按照这些规律进行排查,可以提高故障分析的有效率和速率。
三、二次回路常见故障及维修
1、互感器二次回路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是重要的一次设备,一旦其二次回路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二次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保证其二次回路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互感器二次回路常见故障有两点,一是因接线错误引起的故障。如误将雷电波冲击后击穿保险的接地端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v相接地点直接连接,造成V相二次线圈直接短路,此故障可能会引发电压互感器的烧毁,处理措施是将v相接地点M移至v相熔断器FUv的出线端,并对击穿保险进行定期检查。二是停电的电压互感器发生高压触电故障。此类故障要先明确停电状态下电压互感器的来电途径进行,取高压侧挂地线和低压侧的熔丝,用万用表测量感应电势。在I段母线和n段母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中性点连接线之间安装闸刀K,在检修时控制电流流通。
2、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系统中的PT或CT二次回路发生直流接地时,应结合运行方式、操作情况以及气候影响等条件,对可能接地的地点进行判段,一般采取拉路法分段寻找和处理,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时间应小于3s,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合上。同时,对接地点的查找应禁止采用灯泡代替仪表进行,以免误动跳闸,所采用的仪表其内阻不应低于200/V。发生直流回路接地时严禁在二次回路上工作,处理时切忌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拉路前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直流失电可能引起保护自动装置误动,必要时要通知有关部门,试停有关保护时,应征得调度同意。
总之,当前随着设备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二次回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判断故障时要多方考虑各相关因素,对故障的查找和处理要准确快速,从而确保生产设备的健康安全运行。
四、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方法
1、二次回路断路的检查方法
二次回路断线总体上分为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以及直流系统二次回路断线等,常用的故障检查法具体如下:(1)导通法。该法主要是采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切忌使用使用兆欧表,因为兆欧表难以检测出回路中各原件接触不良或电阻元件变值的故障。采用导通法查回路不通时为避免烧坏表计,要先断开被测回路的电源,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测某两点之间电阻值的变化对故障进行判断,接触点接触良好则电阻为零,严重接触不良时有一定阻值,未接通的触点两端电阻巨大;对于电流线圈,电阻近于零;对于电压线圈和电阻元件,其限值应于标称值相近。(2)测电压降法。即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回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降。较之通导法,该法在检测回路不通故障时无需断开电源,其原理为:在回路接通状态下,接触良好的触点两端电压要等于零,若电压有一定值或为全电压,则表明回路其他元件良好而该触点接触不良或未接触;电流线圈两端电压值应接近零,过大即表示有问题,电阻元件及电压线圈两端要有一定的电压,回路中仅有一个电压线圈且无串联电阻时,线圈两端电压不应比电源电压低得多。线圈两端电压正常而其触点不动,说明线圈断线。(3)对地电位法。采用该法进行故障检查也无需断开电源,测量前要对回路各点的对地电位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和所测值及极性相比较。把电位分析和测量结果比较,测值和极性与分析相同,误差不大,表明各元件良好,反之则表明该部分存在隐患。
2、二次回路短路的检查方法
正常运行中,某些二次回路中的电源保险忽然熔段,更换后依然如此,则说明回路中存在短路隐患,此时应先查找故障,切忌继续向故障点送电。二次回路短路故障常用检查法具体如下:(1)故障分析判断。若是交流回路发生短路,要判定故障识别,明确是单相短路还是相间短路。同时,明确回路上是否有人工作,是否为人为失误造成,如有人工作则应立即停止并断开试验电源和接线。(2)外部观察和检查。目测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冒烟、烧伤痕迹及接点烧伤等现象,存在烧伤情况的接点其所控制的回路内可能有短路。冒烟的线圈、烧坏的部件则可能是短路点,还要查回路中各元件的接线端子,接线柱等有无明显相碰,有无异物落上造成短路及金属外壳现象。(3)缩小范围法。若回路分布较广,故障的查找范围较大时往往采取该措法,在缩小检查范围下对回路故障进行观察和查找,其要点一是拆开每一分支回路,逐一试投,二是逐个分支回路试投并测量电压,三是逐级分段(分网)测量电压。
3隐蔽故障防范措施
我们可以发现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隐蔽故障并不是洪水猛兽般不可预控,而是可以通过寻找一些合适的措施加以避免的。为尽可能的减少隐蔽性故障必须要求参与每一个电力工程设计、基建及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各尽其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控:
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在每个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设计的合理性,严格执行反措要求,加强回路设计与各个保护装置功能的匹配;基建调试部门要严格审图,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在调试过程中验证保护功能与回路设计的合理匹配,不放过没一个异常状况,不省略每一个回路的绝缘检查,遇到问题多检查多试验直达找到故障根源;整定部门也要充分了解保护装置的原理特点和整定要求,从而使保护装置运行在正确的整定环境下。
其次,运行维护和检修部门在工作中要详细记录各种异常状况,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以利于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快速而准确的进行处理,避免异常状况的持续和扩大。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尽量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最后,对一些典型的隐蔽故障要进行阶段性的汇总,详细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单位汇报,从而利于电力系统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学习借鉴,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五、结束语
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分析在电气工程项目实施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纪军.如何检查排除二次电气故障[J].农村电工,2012
[2]张锐.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及检查电气二次回路故障[J].科技信息,2011
【关键词】电气,二次回路,故障分析
一、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中对电气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渐高。因此,积极的对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进行分析,不断解决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二次回路的构成
电气二次回路可以算作一个监测电路,主要是监控一次电路及其设备的工作运行状况,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控制一次电路故障的发生,是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二次回路在电气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电力公司对二次回路也越来越重视,对其的相关研究也日趋完备。一般二次回路都是按照功能来划分,包括起控制作用的二次回路,接受和发送信号的二次回路,用来测量的二次回路以及起保护作用的二次回路,其维修方式根据功能的不同也不一样。要正确分析和查找二次回路的故障,首先得学会读懂二次回路的接线图,通常二次回路的原理图有一个一般的看图规律,要遵循先交流后直流的规则,交流时注重看电源的问题,直流要仔细看线圈的问题,特别要注意线圈与其他零件的接触点,看其是否接触到位或是因为零件松动而出现断路情况,电路图查看要先上后下,先左后右,避免查看过程中出现重复排查的现象。在实际二次回路的故障分析中按照这些规律进行排查,可以提高故障分析的有效率和速率。
三、二次回路常见故障及维修
1、互感器二次回路常见故障
电压互感器是重要的一次设备,一旦其二次回路出现问题,将会给整个二次系统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保证其二次回路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互感器二次回路常见故障有两点,一是因接线错误引起的故障。如误将雷电波冲击后击穿保险的接地端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v相接地点直接连接,造成V相二次线圈直接短路,此故障可能会引发电压互感器的烧毁,处理措施是将v相接地点M移至v相熔断器FUv的出线端,并对击穿保险进行定期检查。二是停电的电压互感器发生高压触电故障。此类故障要先明确停电状态下电压互感器的来电途径进行,取高压侧挂地线和低压侧的熔丝,用万用表测量感应电势。在I段母线和n段母线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中性点连接线之间安装闸刀K,在检修时控制电流流通。
2、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系统中的PT或CT二次回路发生直流接地时,应结合运行方式、操作情况以及气候影响等条件,对可能接地的地点进行判段,一般采取拉路法分段寻找和处理,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时间应小于3s,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合上。同时,对接地点的查找应禁止采用灯泡代替仪表进行,以免误动跳闸,所采用的仪表其内阻不应低于200/V。发生直流回路接地时严禁在二次回路上工作,处理时切忌造成直流短路和另一点接地。拉路前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直流失电可能引起保护自动装置误动,必要时要通知有关部门,试停有关保护时,应征得调度同意。
总之,当前随着设备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二次回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判断故障时要多方考虑各相关因素,对故障的查找和处理要准确快速,从而确保生产设备的健康安全运行。
四、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方法
1、二次回路断路的检查方法
二次回路断线总体上分为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以及直流系统二次回路断线等,常用的故障检查法具体如下:(1)导通法。该法主要是采用万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切忌使用使用兆欧表,因为兆欧表难以检测出回路中各原件接触不良或电阻元件变值的故障。采用导通法查回路不通时为避免烧坏表计,要先断开被测回路的电源,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测某两点之间电阻值的变化对故障进行判断,接触点接触良好则电阻为零,严重接触不良时有一定阻值,未接通的触点两端电阻巨大;对于电流线圈,电阻近于零;对于电压线圈和电阻元件,其限值应于标称值相近。(2)测电压降法。即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回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降。较之通导法,该法在检测回路不通故障时无需断开电源,其原理为:在回路接通状态下,接触良好的触点两端电压要等于零,若电压有一定值或为全电压,则表明回路其他元件良好而该触点接触不良或未接触;电流线圈两端电压值应接近零,过大即表示有问题,电阻元件及电压线圈两端要有一定的电压,回路中仅有一个电压线圈且无串联电阻时,线圈两端电压不应比电源电压低得多。线圈两端电压正常而其触点不动,说明线圈断线。(3)对地电位法。采用该法进行故障检查也无需断开电源,测量前要对回路各点的对地电位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和所测值及极性相比较。把电位分析和测量结果比较,测值和极性与分析相同,误差不大,表明各元件良好,反之则表明该部分存在隐患。
2、二次回路短路的检查方法
正常运行中,某些二次回路中的电源保险忽然熔段,更换后依然如此,则说明回路中存在短路隐患,此时应先查找故障,切忌继续向故障点送电。二次回路短路故障常用检查法具体如下:(1)故障分析判断。若是交流回路发生短路,要判定故障识别,明确是单相短路还是相间短路。同时,明确回路上是否有人工作,是否为人为失误造成,如有人工作则应立即停止并断开试验电源和接线。(2)外部观察和检查。目测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冒烟、烧伤痕迹及接点烧伤等现象,存在烧伤情况的接点其所控制的回路内可能有短路。冒烟的线圈、烧坏的部件则可能是短路点,还要查回路中各元件的接线端子,接线柱等有无明显相碰,有无异物落上造成短路及金属外壳现象。(3)缩小范围法。若回路分布较广,故障的查找范围较大时往往采取该措法,在缩小检查范围下对回路故障进行观察和查找,其要点一是拆开每一分支回路,逐一试投,二是逐个分支回路试投并测量电压,三是逐级分段(分网)测量电压。
3隐蔽故障防范措施
我们可以发现继电保护及其二次回路隐蔽故障并不是洪水猛兽般不可预控,而是可以通过寻找一些合适的措施加以避免的。为尽可能的减少隐蔽性故障必须要求参与每一个电力工程设计、基建及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各尽其职。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控:
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在每个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设计的合理性,严格执行反措要求,加强回路设计与各个保护装置功能的匹配;基建调试部门要严格审图,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在调试过程中验证保护功能与回路设计的合理匹配,不放过没一个异常状况,不省略每一个回路的绝缘检查,遇到问题多检查多试验直达找到故障根源;整定部门也要充分了解保护装置的原理特点和整定要求,从而使保护装置运行在正确的整定环境下。
其次,运行维护和检修部门在工作中要详细记录各种异常状况,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以利于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快速而准确的进行处理,避免异常状况的持续和扩大。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尽量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
最后,对一些典型的隐蔽故障要进行阶段性的汇总,详细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单位汇报,从而利于电力系统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学习借鉴,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五、结束语
电气二次回路的故障分析在电气工程项目实施中呈面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还要与其它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从而使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董纪军.如何检查排除二次电气故障[J].农村电工,2012
[2]张锐.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及检查电气二次回路故障[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