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觉得我和他们是不同的,我是那么不合群。喜欢孤单,喜欢和小路边的野花野草说话,喜欢看马路边成排成排伫立的白杨树。他们只看到了我的安静、内向,却没发现我的敏感和古怪。我对他们是不屑的,他们不懂我,我和他们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就像我们那里马路边的白杨树,它们都是小树,瘦弱,无力,被经常过往的车辆落上一层灰,灰头土脸的生长。灰尘压不住叶子的绿,它们迟早会长成大树。
我不理会他们的白眼,觉得同龄的他们真是一群小孩儿。不过,我也有很多值得他们羡慕的事情。我会画画,画夏天哗啦啦响的白杨,画荷,画亭台楼阁;我还喜欢看书,肚子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他们有求于我时,会讨好地叫我“小画家”、“小故事家”,我会虚荣地稍稍满足他们一下。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他们,不需要时,他们老恶整我,抢我未完的画。
小学四年级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很不好。因为我从来不听课,不写作业。我偷偷地在那里画画,看各种课外书,看着窗外的白杨发呆。春天时满天的杨絮飞来飞去,我却觉得它们是那么飘零与孤独。老师看到我发呆,经常揪我的耳朵,让我罚站。我觉得老师也不懂我。明知道不完成作业,第二天晨课要被打手心,我还是固执地不写。原来那时,我就那么叛逆。
直到四年级遇到马老师。马老师是一位循循善诱、温和有礼的人,他从不体罚学生,也很少批评,遇事都是给我们讲道理。关键,他那里有很多书,可以给我看。我一下子变得乖起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他给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名著,我的心灵变得丰富起来。
四年级期末,我母亲突然去世。那段时间,我很忧郁,也是马老师在开导、关心我,还带我去他家过元宵。我一下子长大,变得更加安静起来。如果说,画画可以画出心灵对世界的意象,那么,文字,就可以描合心灵的伤口。写作,就是从此开始的吧。曾经读过的那些优美的句子、曲折的故事,曾经画过的那些风景,曾经对望它发呆的那些杨树,曾经的一些不甘和痛苦,都成为我文字里的秘密。
小学写作文经常会遇见“我的理想”,那时候懵懂,很多学生因为崇拜老师,而把自己的理想都写成是“老师”,也有写医生、科学家的。而我的理想呢?因为画画的微薄之艺,很多同学都说我将来肯定当画家。我从来没奢想过当画家,我总觉得心灵里有一块缺口,是为什么而留着的,尽管,那“什么”我并不知道是什么。
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我更加少言寡语。还好,中学校园的周围,种植着大片白杨,它们没有远离我。在中学同学的眼里,我少言、安静到可以忽略不计。少年的愁伤,只有我的文字知道。我多想像那春天的杨絮,可以自由地飞离,飞离这个让我感觉孤单的地方。
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位学姐的文字,学姐和我们中学的名字赫然纸上。我讶然,我也可以像学姐一样,把自己的文字登在书上吗?可以让懂得的人了解我的心灵。我沉闷已久的心情,豁然轻松。
年少时的写字,都是爱;年少时的色彩,都是诗。少年的梦,如海,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早已波涛汹涌。我把文章邮寄了出去,那些放飞着梦的鸽子,很多都没有消息,也有回转的“继续努力”的退稿。我对自己一度产生怀疑,怀疑未来,怀疑梦,怀疑我的心,怀疑我的爱。
即使是一朵杨絮,也会有它的未来,不管勇敢不勇敢,都得坚强起飞。春天,站在中学校园门口,看着那些飘飞的杨絮,我思绪万千,难道,我还不如一朵杨絮吗?也许,年少会轻狂,在经历退稿信的日子,我的心沉静了下来,不再那么执着结果。文字是爱,爱得深或浅,多或少,真或假,它自己会感觉出来。
那首凝结了我所有思绪的处女作《杨絮》,终于刊登在山西的《作文周刊》上。当我收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报时,我的名字是那么生动。看着校园黑板报上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我委屈地想哭。那些曾经年少的日子,那些孤单的骄傲的白杨,那些逝去的不可挽回的人和事,那些令人愁伤的春天……
当我的杨絮起飞的时候,我的年少,却在那刻老去。
我不理会他们的白眼,觉得同龄的他们真是一群小孩儿。不过,我也有很多值得他们羡慕的事情。我会画画,画夏天哗啦啦响的白杨,画荷,画亭台楼阁;我还喜欢看书,肚子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他们有求于我时,会讨好地叫我“小画家”、“小故事家”,我会虚荣地稍稍满足他们一下。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他们,不需要时,他们老恶整我,抢我未完的画。
小学四年级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很不好。因为我从来不听课,不写作业。我偷偷地在那里画画,看各种课外书,看着窗外的白杨发呆。春天时满天的杨絮飞来飞去,我却觉得它们是那么飘零与孤独。老师看到我发呆,经常揪我的耳朵,让我罚站。我觉得老师也不懂我。明知道不完成作业,第二天晨课要被打手心,我还是固执地不写。原来那时,我就那么叛逆。
直到四年级遇到马老师。马老师是一位循循善诱、温和有礼的人,他从不体罚学生,也很少批评,遇事都是给我们讲道理。关键,他那里有很多书,可以给我看。我一下子变得乖起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他给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名著,我的心灵变得丰富起来。
四年级期末,我母亲突然去世。那段时间,我很忧郁,也是马老师在开导、关心我,还带我去他家过元宵。我一下子长大,变得更加安静起来。如果说,画画可以画出心灵对世界的意象,那么,文字,就可以描合心灵的伤口。写作,就是从此开始的吧。曾经读过的那些优美的句子、曲折的故事,曾经画过的那些风景,曾经对望它发呆的那些杨树,曾经的一些不甘和痛苦,都成为我文字里的秘密。
小学写作文经常会遇见“我的理想”,那时候懵懂,很多学生因为崇拜老师,而把自己的理想都写成是“老师”,也有写医生、科学家的。而我的理想呢?因为画画的微薄之艺,很多同学都说我将来肯定当画家。我从来没奢想过当画家,我总觉得心灵里有一块缺口,是为什么而留着的,尽管,那“什么”我并不知道是什么。
小学毕业,进入中学后,我更加少言寡语。还好,中学校园的周围,种植着大片白杨,它们没有远离我。在中学同学的眼里,我少言、安静到可以忽略不计。少年的愁伤,只有我的文字知道。我多想像那春天的杨絮,可以自由地飞离,飞离这个让我感觉孤单的地方。
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位学姐的文字,学姐和我们中学的名字赫然纸上。我讶然,我也可以像学姐一样,把自己的文字登在书上吗?可以让懂得的人了解我的心灵。我沉闷已久的心情,豁然轻松。
年少时的写字,都是爱;年少时的色彩,都是诗。少年的梦,如海,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早已波涛汹涌。我把文章邮寄了出去,那些放飞着梦的鸽子,很多都没有消息,也有回转的“继续努力”的退稿。我对自己一度产生怀疑,怀疑未来,怀疑梦,怀疑我的心,怀疑我的爱。
即使是一朵杨絮,也会有它的未来,不管勇敢不勇敢,都得坚强起飞。春天,站在中学校园门口,看着那些飘飞的杨絮,我思绪万千,难道,我还不如一朵杨絮吗?也许,年少会轻狂,在经历退稿信的日子,我的心沉静了下来,不再那么执着结果。文字是爱,爱得深或浅,多或少,真或假,它自己会感觉出来。
那首凝结了我所有思绪的处女作《杨絮》,终于刊登在山西的《作文周刊》上。当我收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样报时,我的名字是那么生动。看着校园黑板报上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我委屈地想哭。那些曾经年少的日子,那些孤单的骄傲的白杨,那些逝去的不可挽回的人和事,那些令人愁伤的春天……
当我的杨絮起飞的时候,我的年少,却在那刻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