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GIS技术与数理统计分析法,对第23~29届奥运会奖牌的全球地域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占主导,各国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美国在同场对抗性、体能主导类项目上所获奥运奖牌最多,中国在隔网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上具备最强竞争力,俄罗斯在格斗对抗性项目上的奥运奖牌最多,德国在水上项目与其他项目上的竞争力已领先世界诸国,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全球6大洲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在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体能主导类、水上和其他项目上,欧洲较其余5大洲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亚洲仅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具备较强实力,北美洲各项目间的竞争力较为平衡,大洋洲与南美洲在各项目上的竞争力处于中下水平,非洲仅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具备一定竞争力。
关键词: 奥运会;GIS;奥运奖牌;地域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G 811.21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3026307文献标志码: A
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举办以来,奥运会奖牌就已经成为反映参赛国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指标,其数量及地域分布状况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然,关于奥运会奖牌的研究更是成为国内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热点选题之一,如苏旸[1]、张玉超[2]、黄文敏等[3]、吴希林等[4]、鲍勇[5]、吴澄清等[6]、韩鹏伟[7]和邓运龙[8]等学者,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奥运会奖牌的数量、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设项效益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诸多颇具价值的结论与建议。仔细回顾上述文献发现有如下特点:第一,截面研究占主导,纵向研究成分欠缺,多数成果仅选取某一届奥运会为分析对象;第二,选择的具体分析对象不全面,难以把握全球发展态势,大部分成果只以前3名、前8或前16强作为分析对象;第三,成果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第四,奥运会项目的分类标准不一致,部分成果以球类项目、技能项目、对抗项目、水上项目和其他项目为划分依据,而一些成果则以优势项目、三大球、三大项及潜优势项目为标准。基于此,本文以第23~29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奖牌榜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1984—2008年历届奥运会奖牌的全球地域分布特征,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全面把握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正视国内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23~29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奖牌榜为研究对象,获得奖牌的国家总数为121个,数据资料源于时代人物官网(http://www.nytimes.com/)。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参考关于奥运会奖牌研究的科研论文30余篇,以了解有关奥运会奖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0、地图制作专用软件ArcView GIS及EXCEL 2003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完成对数据的相关数理统计运算与专题地图制作。其中,所涉及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均值的多重比较、交叉列表分析和多个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3结果与分析
据相关学者的划分标准[12],全球包括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193个,地区31个。由于第23~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国家共计121个,故以其为具体分析对象。为更加直观反映近7届奥运会奖牌数在世界各国的地域分布状况,借助软件ArcView GIS绘制1984—2008年奥运会奖牌地域分布的专题地图,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1世界各国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比较
3.1.1第23~29届奥运会金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奥运金牌数占主导,金牌总数累计839枚,占全球44.20%。其中,美国(308枚)最多,占16.23%,俄罗斯208枚,占10.96%,中国、德国分别为163枚和160枚,各占8.59%、8.43%。澳大利亚作为大洋洲的代表之一,金牌数为70枚,占3.69%,与意大利、韩国、法国奥运金牌数较为接近。英国、日本、匈牙利与古巴奥运金牌数差距较小,所占比例处于2.37%~2.90%,奥运金牌比例位于1.50%~1.90%的国家有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和乌克兰。肯尼亚作为非洲国家代表,奥运金牌最多(17枚),与挪威、新西兰、保加利亚、波兰比较相近,比例处于0.89%~1.23%。奥运金牌数低于10枚的国家有北朝鲜、泰国、喀麦隆、巴拿马、赞比亚等88个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
3.1.2第23~29届奥运会银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奥运银牌数排名前4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259枚)、俄罗斯(166枚)、德国(150枚)、中国(117枚),各占13.73%、8.80%、7.95%和6.20%。澳大利亚奥运银牌数为88枚,占4.67%,仅次于第一集团;韩国、英国、法国银牌数比较接近,所占比例在3.29%~3.61%;意大利、加拿大、罗马尼亚和日本奥运银牌比例各占2.86%、2.81%、2.76%、2.56%,处于同一水平;古巴、西班牙、匈牙利、荷兰、瑞典与保加利亚所占比例位于1.80%~2.28%;奥运银牌比例处于1.06%~1.54%的国家有波兰、巴西、乌克兰、肯尼亚和白俄罗斯;希腊、挪威、牙买加、哈萨克斯坦、瑞士、斯洛伐克、新西兰、捷克共和国、土耳其、丹麦、芬兰、奥地利与南斯拉夫奥运银牌比例处于0.53%~1.01%;印尼、尼日尼亚、墨西哥、拉脱维亚等62个国家奥运银牌所占百分比位于0.05%~0.48%;巴林、喀麦隆、巴拿马、突尼斯等23个国家银牌数为0,这些国家(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 3.1.3第23~29届奥运会铜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近7届奥运会铜牌数大于100枚的国家有美国(213枚)、俄罗斯(185枚)、德国(184枚)、中国(106枚)和澳大利亚(101枚),其比例处于4.79%~10.10%。奥运铜牌比例位于3.04%~4.46%的有法国、英国、意大利与日本;韩国、罗马尼亚、加拿大、古巴、乌克兰、荷兰及保加利亚奥运铜牌百分比在1.80%~2.94%;白俄罗斯、波兰、巴西、匈牙利与西班牙奥运铜牌比例处于1.19%~1.71%;新西兰、瑞典、丹麦、肯尼亚、土耳其、瑞士等21个国家奥运铜牌所占百分比位于0.47%~1.14%。奥运铜牌数低于10枚的有阿塞拜疆、泰国、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等60个国家,且大部分仅获1枚铜牌。另还有19个国家没有铜牌,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少部分也来自于南美洲、北美洲。
3.1.4第23~29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近7届奥运会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日本、加拿大和古巴13国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占主导地位,奥运奖牌累计达3 894枚,占66.09%。荷兰、匈牙利、乌克兰、西班牙、保加利亚、波兰、瑞典、巴西与白俄罗斯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00%~2.30%。新西兰、肯尼亚、挪威、希腊及丹麦奥运奖牌处于0.73%~0.98%。奥运奖牌百分比在0.22%~0.68%的有土耳其、瑞士、哈萨克斯坦、牙买加、南斯拉夫等29个国家。其余65个国家奥运奖牌比例均低于0.20%,且大部分奥运奖牌数维持在1~3枚,如巴拿马、苏丹、中国香港、沙特阿拉伯等,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
3.2世界各国奥运会项目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比较
3.2.1第23~29届奥运会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奥运会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数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美国(32枚)、澳大利亚(19枚)、俄罗斯(18枚)、德国(15枚)、韩国(13枚)、西班牙(12枚)、荷兰(11枚)、南斯拉夫(11枚),其比例各占14.88%、8.84%、8.37%、6.98%、6.05%、5.58%、5.12%和5.12%。巴西(8枚)、阿根廷(8枚)、中国(6枚)、日本(6枚)、挪威(6枚)、意大利(5枚)、古巴(5枚)与匈牙利(5枚)的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比例位于2.33%~3.72%。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数在2~4枚的有法国、克罗地亚、英国、丹麦、瑞典、立陶宛、尼日尼亚和巴基斯坦。而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希腊、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或地区在该项目群上仅获1枚奖牌,其余85个国家(地区)均无奖牌,尤其是非洲国家在该项目群上的竞技实力整体偏低。
3.2.2第23~29届奥运会隔网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中国所获奥运奖牌数最多(80枚),占26.76%,韩国(34枚)与美国(31枚)次之,各占11.37%和10.37%。隔网对抗性项目奥运奖牌数在10~20枚的国家有印尼(18枚)、巴西(16枚)、俄罗斯(15枚)、西班牙(12枚)、德国(11枚),澳大利亚、瑞典和丹麦分别为7枚、6枚、5枚;法国、意大利、古巴、荷兰、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及南斯拉夫均为4枚;英国、斯洛伐克、朝鲜、瑞士和克罗地亚各占3枚;加拿大、捷克、中国台湾与比利时均为2枚;日本、保加利亚、印度、塞尔维亚、葡萄牙、新加坡、南非、秘鲁及中国香港各为1枚,其余84个国家(地区)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均无奖牌收获,非洲国家居多。
3.2.3第23~29届奥运会格斗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与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项目比较,格斗对抗性项目奖牌的地域分布更广,共计80个国家(地区)在该项目群上曾获得过奥运奖牌。俄罗斯(138枚)和美国(109枚)的奖牌数均大于100枚,各占10.23%、8.08%;韩国、古巴、法国、日本、德国及意大利奖牌较为接近,比例处于4.89%~6.75%;中国44枚(3.26%),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奖牌数在20~31枚的国家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加拿大与荷兰(1.48%~2.30%);英国、朝鲜、伊朗、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阿塞拜疆、瑞典、白俄罗斯、西班牙、南斯拉夫、芬兰和希腊奖牌数位于10~19枚(0.74%~1.41%)。奖牌数小于10枚的有墨西哥、比利时、格鲁吉亚、蒙古、中国台湾等49个国家(地区),其余41个国家(地区)则未曾获得过格斗对抗性项目奥运奖牌。
3.2.4第23~29届奥运会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在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上,总计53个国家曾获得过奥运奖牌。中国(155枚)和俄罗斯(150枚)竞争优势比较突出,各占18.07%和17.48%,美国在该项目群上也具备较强竞争力(99枚),占11.54%。罗马尼亚、德国、韩国奖牌数比较接近,所占比例处于5.48%~6.41%;意大利、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和保加利亚位于同一水平(2.68%~3.03%);法国、加拿大、英国与俄罗斯的奖牌数差距较小。奖牌比例在0.82%~1.05%的国家有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芬兰、南斯拉夫、希腊等33个国家(地区)所获奖牌数处于1~6枚之间,而其余68个国家(地区)在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上无奥运奖牌。
3.2.5第23~29届奥运会体能主导类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共计91个国家(地区)获得过奥运奖牌。美国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的竞争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达416枚,占19.17%,其次为俄罗斯205枚(9.45%)、德国203枚(9.35%)、澳大利亚143枚(6.59%)。英国(95枚)与中国(89枚)奥运奖牌比较接近,各占4.38%、4.10%;法国、肯尼亚、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和日本奥运奖牌比例处于2.07%~2.95%;罗马尼亚、牙买加、匈牙利、乌克兰、古巴、西班牙、白俄罗斯及埃塞俄比亚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30%~1.94%;波兰(1.24%)、保加利亚(1.24%)、瑞典(1.11%)、希腊(1.11%)处于同一集团。奥运奖牌数在10~20枚之间的有摩洛哥、南非、巴西、芬兰、瑞士、尼日尼亚、土耳其、韩国、挪威、新西兰及墨西哥(0.51%~0.78%);丹麦、葡萄牙、津巴布韦、拉脱维亚等56个国家(地区)奖牌数位于1~9枚,其余30个国家(地区)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则无奥运奖牌。 3.2.6第23~29届奥运会水上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较体能主导类项目,水上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范围较窄,共计46个国家(地区)在水上项目群上获得过奥运奖牌。德国水上项目竞争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106枚,占13.09%,其次为美国(65枚)、澳大利亚(53枚)、英国(50枚),各占8.02%、6.54%和6.17%。加拿大(43枚)、法国(41枚)与罗马尼亚(41枚)奥运奖牌差距较小;意大利(35枚)、匈牙利(33枚)和新西兰(32枚)奥运奖牌数也较接近;俄罗斯(3.21%)、荷兰(2.96%)、西班牙(2.59%)、波兰(2.59%)、挪威(2.59%)、丹麦(2.59%)、保加利亚(2.22%)及瑞典(2.22%)处于同一水平。中国(12枚)、巴西(12枚)、捷克(12枚)、白俄罗斯(11枚)与乌克兰(10枚)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23%~1.48%。奥运奖牌数在1~9枚的有斯洛文尼亚、阿根廷、希腊、奥地利等22个国家(地区),其余75个国家(地区)在水上项目均无奥运奖牌,其中非洲国家居多。
3.2.7第23~29届奥运会其他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其他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范围最窄,仅27个国家在该项目群上获得过奖牌。德国在其他项目上的竞技实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36枚,占19.46%,其次为美国(28枚)、英国(17枚)和荷兰(13枚),各占15.14%、9.19%、7.03%。新西兰(6.49%)、瑞士(5.95%)、澳大利亚(5.41%)处于同一集团。奥运奖牌数小于10枚的国家有俄罗斯(7枚)、法国(7枚)、意大利(6枚)、匈牙利(6枚)、加拿大(5枚)、瑞典(4枚)、巴西(3枚)、立陶宛(3枚)、西班牙(2枚)、波兰(2枚)、丹麦(2枚)、捷克(2枚)、奥地利(2枚)、乌克兰(1枚)、白俄罗斯(1枚)、哈萨克斯坦(1枚)、挪威(1枚)、拉脱维亚(1枚)、葡萄牙(1枚)和沙特阿拉伯(1枚),其余94个国家(地区)在其他项目上均无奥运奖牌,其中非洲和亚洲国家占多数。
4结论
1)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在近7届奥运会上所获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占主导,其余获得过奥运会奖牌的国家大部分来自欧洲、美洲及亚洲,非洲国家较少,从未获得过奥运会奖牌的国家(地区)也多来自于非洲。奥运会铜牌在世界各国的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银牌和金牌。各国所获奥运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
2)美国在同场对抗性和体能主导类项目上所获奥运会奖牌最多,中国在隔网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上具备最强竞争力,俄罗斯在格斗对抗性项目上所获奥运奖牌最多,德国在水上与其他项目上的竞争力已领先于世界诸国。欧洲各国在7大项目群上的竞争力较为均衡,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各国在不同项目群上的竞争力相差悬殊,而非洲各国在7大项目群上的竞争力整体偏弱。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会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其余依次为格斗对抗性项目、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水上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同场对抗性项目和其他项目。
3)全球6大洲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彼此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欧洲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各洲奥运会奖牌均值整体呈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非洲,各国之间的奥运会奖牌分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各洲奥运会金、银、铜牌的分布上,大洋洲、欧洲、非洲与南美洲属“金字塔型”,而北美洲属“倒金字塔型”。
4)在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体能主导类、水上和其他项目上,欧洲较其余5大洲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且各项目间的竞争实力比较均衡。亚洲仅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具备较强竞争力,但各项目间的竞争力差异较显著。北美洲虽在每一项目上的表现并不是最突出,但各项目间的竞争实力较为平衡。大洋洲与南美洲在各项目上的竞争实力处于中下水平,且具备自身优势项目。非洲竞技体育实力最弱,在表现准确或难美性、其他项目上均未实现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仅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苏旸.第29届奥运会奖牌分布的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105108.
[2]张玉超.第29届奥运会中、美、俄奖牌分布特点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9,16(2):8184.
[3]黄文敏,张扬文.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统计分析及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2023.
[4]吴希林,袁守龙,孙平,等.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5):914.
[5]鲍勇.2008年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策略探析:从1984年以来的奥运成绩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25127.
[6]吴澄清,樊仲欣.我国奥运项目人才的地域特征及地区分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3):6164,56.
[7]韩鹏伟.中国悉尼奥运会奖牌统计分析与项目布局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6769.
[8]邓运龙.23~27届奥运会奖牌走向趋势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0(1):3741.
[9]陈颇.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区域差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522.
[10]蔡睿,李然,张彦峰,等.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J].体育科学,2009,29(7):1118.
[11]百度百科.项群理论[EB/OL].[20120208].http://baike.baidu.com/view/3023380.htm.
[12]百度知道.世界各国划分标准[EB/OL].[2012020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512045.html.
[13]百度知道.世界七大洲划分标准[EB/OL].[2012020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04453.html.
[14]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78381.
[15]GIS空间站.Arcview GIS使用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153.
[16]地信网论坛.GIS论坛[EB/OL].[20120208].http://bbs.gissky.net/.
[17]冯继宏,张卫建,卞新民,等.基于GIS的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6165.
[18]李森,黄晖明,许浩.空间自相关在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8,29(1):7679.
[19]董春,王桂新,宋全红,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359362.
[20]王天亮.ARCVIEW在区域环境评价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4):7273.
关键词: 奥运会;GIS;奥运奖牌;地域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G 811.21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3026307文献标志码: A
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举办以来,奥运会奖牌就已经成为反映参赛国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指标,其数量及地域分布状况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然,关于奥运会奖牌的研究更是成为国内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热点选题之一,如苏旸[1]、张玉超[2]、黄文敏等[3]、吴希林等[4]、鲍勇[5]、吴澄清等[6]、韩鹏伟[7]和邓运龙[8]等学者,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奥运会奖牌的数量、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设项效益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诸多颇具价值的结论与建议。仔细回顾上述文献发现有如下特点:第一,截面研究占主导,纵向研究成分欠缺,多数成果仅选取某一届奥运会为分析对象;第二,选择的具体分析对象不全面,难以把握全球发展态势,大部分成果只以前3名、前8或前16强作为分析对象;第三,成果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第四,奥运会项目的分类标准不一致,部分成果以球类项目、技能项目、对抗项目、水上项目和其他项目为划分依据,而一些成果则以优势项目、三大球、三大项及潜优势项目为标准。基于此,本文以第23~29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奖牌榜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1984—2008年历届奥运会奖牌的全球地域分布特征,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全面把握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格局,正视国内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第23~29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奖牌榜为研究对象,获得奖牌的国家总数为121个,数据资料源于时代人物官网(http://www.nytimes.com/)。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参考关于奥运会奖牌研究的科研论文30余篇,以了解有关奥运会奖牌统计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1.2.2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0、地图制作专用软件ArcView GIS及EXCEL 2003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完成对数据的相关数理统计运算与专题地图制作。其中,所涉及的数理统计方法包括均值的多重比较、交叉列表分析和多个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3结果与分析
据相关学者的划分标准[12],全球包括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193个,地区31个。由于第23~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国家共计121个,故以其为具体分析对象。为更加直观反映近7届奥运会奖牌数在世界各国的地域分布状况,借助软件ArcView GIS绘制1984—2008年奥运会奖牌地域分布的专题地图,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1世界各国奥运会金牌、银牌、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比较
3.1.1第23~29届奥运会金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奥运金牌数占主导,金牌总数累计839枚,占全球44.20%。其中,美国(308枚)最多,占16.23%,俄罗斯208枚,占10.96%,中国、德国分别为163枚和160枚,各占8.59%、8.43%。澳大利亚作为大洋洲的代表之一,金牌数为70枚,占3.69%,与意大利、韩国、法国奥运金牌数较为接近。英国、日本、匈牙利与古巴奥运金牌数差距较小,所占比例处于2.37%~2.90%,奥运金牌比例位于1.50%~1.90%的国家有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和乌克兰。肯尼亚作为非洲国家代表,奥运金牌最多(17枚),与挪威、新西兰、保加利亚、波兰比较相近,比例处于0.89%~1.23%。奥运金牌数低于10枚的国家有北朝鲜、泰国、喀麦隆、巴拿马、赞比亚等88个国家,这些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
3.1.2第23~29届奥运会银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奥运银牌数排名前4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259枚)、俄罗斯(166枚)、德国(150枚)、中国(117枚),各占13.73%、8.80%、7.95%和6.20%。澳大利亚奥运银牌数为88枚,占4.67%,仅次于第一集团;韩国、英国、法国银牌数比较接近,所占比例在3.29%~3.61%;意大利、加拿大、罗马尼亚和日本奥运银牌比例各占2.86%、2.81%、2.76%、2.56%,处于同一水平;古巴、西班牙、匈牙利、荷兰、瑞典与保加利亚所占比例位于1.80%~2.28%;奥运银牌比例处于1.06%~1.54%的国家有波兰、巴西、乌克兰、肯尼亚和白俄罗斯;希腊、挪威、牙买加、哈萨克斯坦、瑞士、斯洛伐克、新西兰、捷克共和国、土耳其、丹麦、芬兰、奥地利与南斯拉夫奥运银牌比例处于0.53%~1.01%;印尼、尼日尼亚、墨西哥、拉脱维亚等62个国家奥运银牌所占百分比位于0.05%~0.48%;巴林、喀麦隆、巴拿马、突尼斯等23个国家银牌数为0,这些国家(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 3.1.3第23~29届奥运会铜牌的国别分布特征
近7届奥运会铜牌数大于100枚的国家有美国(213枚)、俄罗斯(185枚)、德国(184枚)、中国(106枚)和澳大利亚(101枚),其比例处于4.79%~10.10%。奥运铜牌比例位于3.04%~4.46%的有法国、英国、意大利与日本;韩国、罗马尼亚、加拿大、古巴、乌克兰、荷兰及保加利亚奥运铜牌百分比在1.80%~2.94%;白俄罗斯、波兰、巴西、匈牙利与西班牙奥运铜牌比例处于1.19%~1.71%;新西兰、瑞典、丹麦、肯尼亚、土耳其、瑞士等21个国家奥运铜牌所占百分比位于0.47%~1.14%。奥运铜牌数低于10枚的有阿塞拜疆、泰国、墨西哥、乌兹别克斯坦等60个国家,且大部分仅获1枚铜牌。另还有19个国家没有铜牌,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少部分也来自于南美洲、北美洲。
3.1.4第23~29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近7届奥运会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日本、加拿大和古巴13国在奥运会奖牌榜上占主导地位,奥运奖牌累计达3 894枚,占66.09%。荷兰、匈牙利、乌克兰、西班牙、保加利亚、波兰、瑞典、巴西与白俄罗斯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00%~2.30%。新西兰、肯尼亚、挪威、希腊及丹麦奥运奖牌处于0.73%~0.98%。奥运奖牌百分比在0.22%~0.68%的有土耳其、瑞士、哈萨克斯坦、牙买加、南斯拉夫等29个国家。其余65个国家奥运奖牌比例均低于0.20%,且大部分奥运奖牌数维持在1~3枚,如巴拿马、苏丹、中国香港、沙特阿拉伯等,这些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亚洲。
3.2世界各国奥运会项目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比较
3.2.1第23~29届奥运会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奥运会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数排名前8位的依次为美国(32枚)、澳大利亚(19枚)、俄罗斯(18枚)、德国(15枚)、韩国(13枚)、西班牙(12枚)、荷兰(11枚)、南斯拉夫(11枚),其比例各占14.88%、8.84%、8.37%、6.98%、6.05%、5.58%、5.12%和5.12%。巴西(8枚)、阿根廷(8枚)、中国(6枚)、日本(6枚)、挪威(6枚)、意大利(5枚)、古巴(5枚)与匈牙利(5枚)的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比例位于2.33%~3.72%。同场对抗性项目奖牌数在2~4枚的有法国、克罗地亚、英国、丹麦、瑞典、立陶宛、尼日尼亚和巴基斯坦。而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希腊、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或地区在该项目群上仅获1枚奖牌,其余85个国家(地区)均无奖牌,尤其是非洲国家在该项目群上的竞技实力整体偏低。
3.2.2第23~29届奥运会隔网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中国所获奥运奖牌数最多(80枚),占26.76%,韩国(34枚)与美国(31枚)次之,各占11.37%和10.37%。隔网对抗性项目奥运奖牌数在10~20枚的国家有印尼(18枚)、巴西(16枚)、俄罗斯(15枚)、西班牙(12枚)、德国(11枚),澳大利亚、瑞典和丹麦分别为7枚、6枚、5枚;法国、意大利、古巴、荷兰、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及南斯拉夫均为4枚;英国、斯洛伐克、朝鲜、瑞士和克罗地亚各占3枚;加拿大、捷克、中国台湾与比利时均为2枚;日本、保加利亚、印度、塞尔维亚、葡萄牙、新加坡、南非、秘鲁及中国香港各为1枚,其余84个国家(地区)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均无奖牌收获,非洲国家居多。
3.2.3第23~29届奥运会格斗对抗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与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项目比较,格斗对抗性项目奖牌的地域分布更广,共计80个国家(地区)在该项目群上曾获得过奥运奖牌。俄罗斯(138枚)和美国(109枚)的奖牌数均大于100枚,各占10.23%、8.08%;韩国、古巴、法国、日本、德国及意大利奖牌较为接近,比例处于4.89%~6.75%;中国44枚(3.26%),位于中等偏上水平。奖牌数在20~31枚的国家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波兰、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加拿大与荷兰(1.48%~2.30%);英国、朝鲜、伊朗、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泰国、阿塞拜疆、瑞典、白俄罗斯、西班牙、南斯拉夫、芬兰和希腊奖牌数位于10~19枚(0.74%~1.41%)。奖牌数小于10枚的有墨西哥、比利时、格鲁吉亚、蒙古、中国台湾等49个国家(地区),其余41个国家(地区)则未曾获得过格斗对抗性项目奥运奖牌。
3.2.4第23~29届奥运会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在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上,总计53个国家曾获得过奥运奖牌。中国(155枚)和俄罗斯(150枚)竞争优势比较突出,各占18.07%和17.48%,美国在该项目群上也具备较强竞争力(99枚),占11.54%。罗马尼亚、德国、韩国奖牌数比较接近,所占比例处于5.48%~6.41%;意大利、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和保加利亚位于同一水平(2.68%~3.03%);法国、加拿大、英国与俄罗斯的奖牌数差距较小。奖牌比例在0.82%~1.05%的国家有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芬兰、南斯拉夫、希腊等33个国家(地区)所获奖牌数处于1~6枚之间,而其余68个国家(地区)在表现准确、难美性项目上无奥运奖牌。
3.2.5第23~29届奥运会体能主导类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共计91个国家(地区)获得过奥运奖牌。美国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的竞争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达416枚,占19.17%,其次为俄罗斯205枚(9.45%)、德国203枚(9.35%)、澳大利亚143枚(6.59%)。英国(95枚)与中国(89枚)奥运奖牌比较接近,各占4.38%、4.10%;法国、肯尼亚、意大利、加拿大、荷兰和日本奥运奖牌比例处于2.07%~2.95%;罗马尼亚、牙买加、匈牙利、乌克兰、古巴、西班牙、白俄罗斯及埃塞俄比亚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30%~1.94%;波兰(1.24%)、保加利亚(1.24%)、瑞典(1.11%)、希腊(1.11%)处于同一集团。奥运奖牌数在10~20枚之间的有摩洛哥、南非、巴西、芬兰、瑞士、尼日尼亚、土耳其、韩国、挪威、新西兰及墨西哥(0.51%~0.78%);丹麦、葡萄牙、津巴布韦、拉脱维亚等56个国家(地区)奖牌数位于1~9枚,其余30个国家(地区)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则无奥运奖牌。 3.2.6第23~29届奥运会水上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较体能主导类项目,水上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范围较窄,共计46个国家(地区)在水上项目群上获得过奥运奖牌。德国水上项目竞争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106枚,占13.09%,其次为美国(65枚)、澳大利亚(53枚)、英国(50枚),各占8.02%、6.54%和6.17%。加拿大(43枚)、法国(41枚)与罗马尼亚(41枚)奥运奖牌差距较小;意大利(35枚)、匈牙利(33枚)和新西兰(32枚)奥运奖牌数也较接近;俄罗斯(3.21%)、荷兰(2.96%)、西班牙(2.59%)、波兰(2.59%)、挪威(2.59%)、丹麦(2.59%)、保加利亚(2.22%)及瑞典(2.22%)处于同一水平。中国(12枚)、巴西(12枚)、捷克(12枚)、白俄罗斯(11枚)与乌克兰(10枚)奥运奖牌比例位于1.23%~1.48%。奥运奖牌数在1~9枚的有斯洛文尼亚、阿根廷、希腊、奥地利等22个国家(地区),其余75个国家(地区)在水上项目均无奥运奖牌,其中非洲国家居多。
3.2.7第23~29届奥运会其他项目奖牌总数的国别分布特征
其他项目奥运奖牌的地域分布范围最窄,仅27个国家在该项目群上获得过奖牌。德国在其他项目上的竞技实力最强,奥运奖牌累计36枚,占19.46%,其次为美国(28枚)、英国(17枚)和荷兰(13枚),各占15.14%、9.19%、7.03%。新西兰(6.49%)、瑞士(5.95%)、澳大利亚(5.41%)处于同一集团。奥运奖牌数小于10枚的国家有俄罗斯(7枚)、法国(7枚)、意大利(6枚)、匈牙利(6枚)、加拿大(5枚)、瑞典(4枚)、巴西(3枚)、立陶宛(3枚)、西班牙(2枚)、波兰(2枚)、丹麦(2枚)、捷克(2枚)、奥地利(2枚)、乌克兰(1枚)、白俄罗斯(1枚)、哈萨克斯坦(1枚)、挪威(1枚)、拉脱维亚(1枚)、葡萄牙(1枚)和沙特阿拉伯(1枚),其余94个国家(地区)在其他项目上均无奥运奖牌,其中非洲和亚洲国家占多数。
4结论
1)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在近7届奥运会上所获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占主导,其余获得过奥运会奖牌的国家大部分来自欧洲、美洲及亚洲,非洲国家较少,从未获得过奥运会奖牌的国家(地区)也多来自于非洲。奥运会铜牌在世界各国的分布范围最广,其次为银牌和金牌。各国所获奥运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
2)美国在同场对抗性和体能主导类项目上所获奥运会奖牌最多,中国在隔网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上具备最强竞争力,俄罗斯在格斗对抗性项目上所获奥运奖牌最多,德国在水上与其他项目上的竞争力已领先于世界诸国。欧洲各国在7大项目群上的竞争力较为均衡,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各国在不同项目群上的竞争力相差悬殊,而非洲各国在7大项目群上的竞争力整体偏弱。体能主导类项目奥运会奖牌的地域分布最广,其余依次为格斗对抗性项目、表现准确或难美性项目、水上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同场对抗性项目和其他项目。
3)全球6大洲奥运会金、银、铜牌及奖牌总数的分布特征均表现为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彼此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欧洲在世界竞技体育舞台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各洲奥运会奖牌均值整体呈大洋洲>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非洲,各国之间的奥运会奖牌分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各洲奥运会金、银、铜牌的分布上,大洋洲、欧洲、非洲与南美洲属“金字塔型”,而北美洲属“倒金字塔型”。
4)在同场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表现准确或难美性、体能主导类、水上和其他项目上,欧洲较其余5大洲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且各项目间的竞争实力比较均衡。亚洲仅在隔网对抗性项目上具备较强竞争力,但各项目间的竞争力差异较显著。北美洲虽在每一项目上的表现并不是最突出,但各项目间的竞争实力较为平衡。大洋洲与南美洲在各项目上的竞争实力处于中下水平,且具备自身优势项目。非洲竞技体育实力最弱,在表现准确或难美性、其他项目上均未实现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仅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上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苏旸.第29届奥运会奖牌分布的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6):105108.
[2]张玉超.第29届奥运会中、美、俄奖牌分布特点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9,16(2):8184.
[3]黄文敏,张扬文.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统计分析及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2023.
[4]吴希林,袁守龙,孙平,等.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构特征及奥运设项效益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5):914.
[5]鲍勇.2008年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策略探析:从1984年以来的奥运成绩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25127.
[6]吴澄清,樊仲欣.我国奥运项目人才的地域特征及地区分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3):6164,56.
[7]韩鹏伟.中国悉尼奥运会奖牌统计分析与项目布局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6769.
[8]邓运龙.23~27届奥运会奖牌走向趋势和项目分布特征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0(1):3741.
[9]陈颇.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区域差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522.
[10]蔡睿,李然,张彦峰,等.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J].体育科学,2009,29(7):1118.
[11]百度百科.项群理论[EB/OL].[20120208].http://baike.baidu.com/view/3023380.htm.
[12]百度知道.世界各国划分标准[EB/OL].[2012020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512045.html.
[13]百度知道.世界七大洲划分标准[EB/OL].[2012020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04453.html.
[14]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78381.
[15]GIS空间站.Arcview GIS使用手册[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153.
[16]地信网论坛.GIS论坛[EB/OL].[20120208].http://bbs.gissky.net/.
[17]冯继宏,张卫建,卞新民,等.基于GIS的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6165.
[18]李森,黄晖明,许浩.空间自相关在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的应用[J].体育与科学,2008,29(1):7679.
[19]董春,王桂新,宋全红,等.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359362.
[20]王天亮.ARCVIEW在区域环境评价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