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富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质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又是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有这么多劳动者和智力资源,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活劳动是生产中最积极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国发展的支柱和资源,是决定我国必然发展兴盛的最根本的物质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发展繁荣、人民幸福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中国梦;改革开放;生产力;物质财富;扩大再生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智力资源;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3-0001-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6.8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6倍;人均收入从381元增长到29 547元,增长了约14倍。尽管我国人均收入仍低于发达国家,但人民生活有明显改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高兴。国际友人普遍反映:“中国变化实在太大了”。德国外交部官员,曾任过驻印、驻日、驻华大使的康拉德·赛茨的观察有代表性。他说:“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谁经常访问中国,他就会亲身体验到这种巨大的发展,不论是沿海各省,西部地区,还是中国内地,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①。联合国经合与发展组织秘书长阿甘·基利雅站得更高,他说:“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所处的时代时,可能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像中国崛起那样引人注目。”②
  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是财富的增长,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但不仅如此,还有精神和文化财富的增长、人力智力财富的增长,制度财富的增长。它们既是中国发展变化的标志,又是决定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中国梦的四大支柱。这四者以物质财富为基础,相互联系,相关促进,相互制约,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规律性现象可以研究。我们要倍加珍惜,进一步巩固它,不断丰富发展它,完善它。
  一、物质财富是基础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生产发展史,人类与自然界关系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发展史。人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创造了生产力,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进步。经济是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社会生产力决定物质财富发展程度,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后者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
  物质财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晶,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又是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不能发展,人们生活得不到改善,一切都谈不到,也谈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因为这样,我们党一再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本质最迫切的任务,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我国才从生产力落后走向生产力高速发展,才有了物质财富巨大增长的今天。
  在从公元前5世纪到1820年的几千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世界的1/4~1/3。公元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6.1%,是日本的20倍,前苏联的37倍,东欧国家总和的12.7倍,西欧国家总和的1.4倍,拉美国家总和的1.7倍,非洲国家总和的2.7倍。18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32.9%,是日本的9.9倍,美国的17.2倍,前苏联的5.1倍,东欧国家总和的8.1倍,欧洲十二国的0.6倍,拉美国家总和的13.9倍,非洲国家总和的6.3倍。但后来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新中国建立前的500年内,美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818.8倍,日本增加了19.9倍,德国增加了31.7倍,欧洲增加了122.5倍,世界总和增加了20.6倍,我国仅增加了2.8倍。因此,到1949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落后到只相当于美国的16%,欧洲十二国的18.6%,西欧国家的17.1%,拉丁美洲的56.6%,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为4.4%。新中国建立后,情况才有了改变。1949—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而世界年平均仅增长3%左右,高时不过4%,比我国慢2/3~1/2。1998年与1950年比,我国经济总量增加了15.1倍,而美国仅增加了4倍,德国为4.5倍,英国为2.1倍,法国为4.2倍,世界平均水平为5.3倍。2008—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美国仅3.66%,德国为3.7%,西德为0.08%,日本是-1.26%,英国是-2.29%,意大利是-6.74%,世界平均为3.2%。我国增长了16倍,美国仅增长1.3倍,德国为70%,法国为99%,英、意、日是负增长,世界平均为2.1倍。增长速度不同,经济总量随之发生变化——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2位,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建国初的4.4%上升为10%以上。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约比100年前大220倍,比200年前大233倍,比300年前大640倍。换言之,目前半天的产量相当于1700年时全年的产量,1天半的产量相当于1820年全年的产量,4天的产量相当于1949年全年的产量。
  发展变化的原因人们熟知:即社会制度在起作用。1820年前中国经济之所以超前,是由于我国自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逐步形成的封建制度比欧洲及世界上一些封建农奴和奴隶制更加成熟,比较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延续时间过长。到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19世纪初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固步自封,固守着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肯前进一步,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帝国主义又趁机侵入中国,把中国变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不仅遭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又增加了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身上,岂能不落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才出现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我国生产力不仅有量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有质的变化。我国已由一个建国初期手工业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农业大国。2012年,我国第二产业占45.2%,工业占38.4%,第一产业占10%。工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在近千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包括钢铁、电子产品、水泥等在内的900多种产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水果等也多年居世界第一。技术进步快,发明专利2011年达到17万件,进入世界专利大国行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领先世界,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和亿吨大港口居世界第一。铁路每天延长6公里,公路每天延长64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每天运送2 000万人次。这种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物质贫乏、处处不如人的日子已经永远过去了。
  但我们看到,我国物质财富不论在量上还是质上距离发达还有很大差距,与现实需要不相称。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10%,按人口平均排在世界的100多位。人均财富拥有量按货币量计只有美国的5.1%,英国的5.5%,荷兰的5.1%,德国的6.1%,加拿大的5.9%,世界平均水平的29.6%。经济总量增加2倍,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增长15倍,才能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增长16~18倍,才能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
  从质量看,我国经济处于当代中等偏上水平,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缺陷,需要向更高水平发展。我国科技独创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创新率低。制造加工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大,重复建设严重,生产消耗高,污染严重,效益低。总产出占世界的1/10,但资源消耗占世界的30%,单位产品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欧盟的4.3倍,日本的4.9倍。污染排放远高于发达国家,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我国资源丰富、品种齐全,但结构存量不平衡,有些资源可采储量少,加上产业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对外依赖度超过50%,跨国公司趁机抬价,存在价格和成本不断升高、供应安全的风险。农业基础薄弱,消费不足,供求关系、生产与消费关系不平衡。
  高消耗计入经济总量,却不能得到应有的产出。污染不仅是经济总量的负数,还要付出更多劳动加以治理。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都是经济质量和水平低的反映,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济结构,降低消耗,消除污染,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调整分配关系,提高消费比重,才能解决这一矛盾。使经济发展达到高效益、低消耗、无污染,低收入、高产出、供求协调的水平,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降耗,资源才能缓解,供给才能得到保障,产品得到实现,生产转化为消费,生产才有效。经济总量速度增长不变,单位产品消耗降低一半,污染减少一半,将降耗部分再投入生产,实际经济总量可多增加20%~50%。技术进步加快,高科技产品由1/3上升为2/3,经济总量的实际价值至少可上升1倍。农业基础薄弱问题,也要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来解决。科技创新、收入产出比、单位产品消耗量、消除污染程度、体制创新和结构创新达到世界最高峰,我国经济的总量和质量才能达到世界最高峰,人民生活水平才能达到最高峰。
  我们仍要重视量的发展,但要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质与量是对立的统一。没有量谈不到质,但质高于量,更高的质才能带来更高的量。经济发展方式和内涵达到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规模才能达到新阶段。
  近些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十分关心、纷纷预测中国什么时候超过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有人预测是2025年,有人预测2016年,有人说“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已超过美国”①。有些预测显然夸大了我国的经济规模。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国高1倍以上,我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带有必然性。但关键不在规模,而在质量,不在总规模,而在按人口计算的规模和质量。量达到世界第一不是真正的第一,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发达程度达到世界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繁荣昌盛,共同富裕,人人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才是我们的目标。
  二、精神财富照亮方向
  物质财富是基础,耸立在其上、融入社会发展之中的是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精神文化生活等上层建筑,后者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像阳光一样照亮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沐浴温暖哺育着我们的身心,指挥着我们的行动。她看来是抽象的、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着人们认识和驾驭自然和社会客观理解的水平和能力、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达程度,给我们以信念、动力、凝聚力和进取创新力,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极大地影响、决定促进或阻碍社会前进。
  邓小平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具有丰厚的精神文明传统与根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世界鲜有的具有崇高精神追求和深厚文化道德底蕴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又形成一整套更加崇高和重要的精神财富,两者融合为一体,构成为一种光茫四射的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先进精神文明。   我国传统精神文明有着丰富、卓越、优秀的内涵,如民为邦本、公而忘私、公忠爱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进取精神;仁义博爱、仁者爱人的利众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敬畏大自然精神;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师重教、扶危济困、修身律己、宽以待人、自尊、自信、自重、自勉、自律的做人精神,以及实事求是、攻坚求索、多思多问的思维方法等这些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像《周易》所说的“厚德载物”,《左传》所说的“德,国家之基也”,司马迁所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孟轲所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民之所乐,民亦乐其乐;忧民之所忧,民亦忧其忧”,《荀子》所说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诸葛亮所说的“志当存高远”,《后汉书》范晔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论语》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清照所说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论语》所说的“言必信,行必果”,《孟子》所说的“诚者,天之道也”“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提倡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思而后行”,魏征提倡的“运筹帷幄”,《贞观政要》提倡的“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概括,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和气节,已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和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必须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积极地继承发扬,将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社会发展。
  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又产生和形成了新的更加重要的精神财富,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赋予精神财富以新内涵,把我国精神财富提升到反映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更高阶段,形成为社会主义精神财富,成为指引我国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立党之本,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它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思维基本规律,给我们以完整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世界的精辟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对社会发展也作过大量探索,但都不彻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缜密性、彻底性、全面性和革命性,达到当代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自己的最高水平,是最根本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引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革命和建设。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引全国人民适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丰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最新实践的总结和重大理论升华,是指引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大踏步前进的根本理论武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追求,凝聚了13亿人口的意志,形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目标、共同意志、共同行动。集体意志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巨大精神财富,代表着并必然转化为一种过去“一盘散沙”时不具有的巨大物质力量。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把共同理想具体化,转化为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行动和实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现在,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改革开放,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坚持自力更生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学习吸收一切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走出去,请进来,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凝聚为新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振兴中华的事业。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人们行为的一种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个人、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会直接表现出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样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处理好,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道德文化建设转化为经济建设,人与人的关系影响生产力。人正,人的思想行为正,人心凝聚,团结一致,精神振奋,相互促进,我们的事业就会兴盛;反之精神贫困,人心涣散,矛盾重重,社会就不得安宁。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我们社会仍然存在并会长期存在腐朽落后的封建精神文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共同理想,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抵制消除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美好。
  三、人力智力财富是源泉
  我国是世界人力智力资源大国。我国有7亿多劳动者,劳动力占世界的26%。全世界每4个劳动力中,1个是中国的。有科学技术人才4 000多万人,占世界第2位;有几千万熟练工人,熟练工人占世界的17.5%。工程师和熟练工人比一些国家的人口都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有这么多劳动者和智力资源。这是我国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活劳动是生产中最积极的决定性因素。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劳动者,有劳动者建设我们国家的积极性,什么都可以创造出来。这是我国发展的支柱和资源,是决定我国必然发展兴盛的最根本的物质力量。   我国人力智力资源有三大特点:
  一是总量大,勤劳聪慧。我国13亿多人口中,15~64岁的占73%,就业人数近8亿,过去10年新增就业人数就超过1亿。我国就业人口是美国的4.7倍,是英国的27.4倍,是法国的32.7倍,是德国的20.1倍,是意大利的3.5倍,是高收入国家劳动力总和的43%。这是一股多么巨大的物质力量。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勤劳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中国人吃苦耐劳,任何挫折困难都能克服,多么艰苦的条件都能生存发展。不要小看普通劳动者,卑贱者才智并不卑贱。经验是财富,长期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形成更大的财富。不要小看体力劳动者和劳动时间。再尖端的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体力劳动,越复杂的劳动需要越复杂艰苦的智力体力付出。不要小看“勤”字,勤劳是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巨大物质财富。多1小时的劳动,能够多创造1小时的价值。8亿劳动者的“勤”,每天多劳动半小时,就是4亿小时,1年相当于可多创造1 400多亿小时的价值。正是勤劳聪慧,勤于动脑,艰苦奋斗,才出了袁隆平,也才出现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创造和培育出了枸杞嫁接的辣椒和奶香猪。我国才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才以价廉物美的产品供应全国和世界多个国家,使中国从贫困上升为经济大国。
  二是智力资源丰富,进步快。我国人均受教育和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大学文化的超过7 000万人,劳动者受过高等教育的达12.5%,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30%。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过亿,其中1/4是高科技人才,包括200多万专家和高级工程师,4千万技术人才,上千万各级领导人才和企业家。我国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占14.7%,农林资源生产人员占13.3%,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占17.9%。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研究生学历的占49.7%,大专的占34%;我国领导干部管理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能力,受到世界的称赞和羡慕。一位国家元首说:“贵国科学家的人数比我们的总人口都多,到处都能看到高科技人才,真让人羡慕”。我国已形成一套包括国家科研基地、区域创新点和大学、大中型企业创新主体在内的科研体系,科研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智力创新贡献日益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是当家作主,有建设自己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激发出来的从来没有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这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不一样的。有这样的积极性创造性,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就形成为一种巨大生产力,即恩格斯所说的摆脱了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那种社会主义“联合生产力”。它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共同理想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是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物质力量,决定着我国发展。这些因素将在我国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不断发展完善,相互促进,是长期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物质力量。
  我国人力智力资源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文化技术水平还低,体力劳动占的比重尚大。从业人员中文化程度仍以初中和小学为主体(占75%),高中的占13.5%,大专以上的占6%,我国拥有的高端人才比发达国家低,在每万个劳动力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美国为74.3人,日本为79.6人,德、法、英为48~61人,我国仅为7人。高科技人才少,成为我国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落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根本原因。现在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知识和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生产力的性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实际价值。谁拥有知识和创新能力高,谁就会在未来世界中处于有利地位;谁占领技术知识高峰,谁就占领世界经济高峰。知识和创新能力决定于我们拥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全民族复杂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科技专家、院士,科研带头人,熟练技工,德才兼备的领导人和企业家增长1倍,每万劳动力中拥有的科学家、工程师由7增长到30,我国经济会上一个大台阶;增长2倍,由30增至70,我国经济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另一个问题是就业不足,失业者上千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达4 000万人。
  我国人口比较年轻,15~64岁人口占72.7%,总抚养比低。人口年轻,充分就业,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劳动者的作用,使年轻人更快成长,同时抚养好青年和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会变化的,随着出生率的下降,被抚养人口会上升,但被抚养人口也是财富,仍可发挥重大作用,要倍加珍惜。
  四、制度财富是根本保障
  我们建立起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财富,是我国发展繁荣、人民幸福的根本制度保障。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保持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我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统一意志,保证国家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的历史选择,是社会主义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我国社会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社会就会变得乱糟糟的,建设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强国富民之路。坚持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外部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有利于中国发展。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并不矛盾。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搞私有化。经济建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既不偏离“一个中心”,又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点。
  我国建立起中国特色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历史和现实实践充分表明,这一套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由这些制度构成的国体、政体,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
  走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一条: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走上历史舞台的。没有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的领导,不把人民组织起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方向、战略和策略,就不能消灭旧制度,也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13亿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领导能力。有坚强正确的党的领导,有了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基本纲领,形成中国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路线,形成为我国的根本性财富,这是任何别的无法取代的。
  以上四种主要财富,物质财富是基础,精神财富是指导,制度财富是制度保障,人力智力资源是源泉,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中国不断发展繁荣。
  注释:
  ①康拉特·赛茨:《中国 —— 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97~198页。
  ②《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表现》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368页。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抵押品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以2002—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种渠道对企业融资的差异,采用DID方法分析金融发展程度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充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越依赖于外部融资的行业,在银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中小企业成长相对较慢;而在风险投资发展程度高
期刊
摘要:以货币政策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非对称性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针对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时间非对称效应,利用C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关于经济周期、传导渠道、政策取向三个方面的非对称形式。  关键词: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非对称效应;CARCH模型;利率;银行信贷;货币政策工具;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企业创新能力受其所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关系和结构特征的双重影响,网络关系强度、稳定性、互惠性和中心性与企业创新能力正相关,而网络密度则相反。为此,改善网络关系、优化网络结构将对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创新能力;网络稳定性;网络互惠性;网络密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5)04-0068-03  
期刊
摘要:从企业与主要客户/供应商之间形成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视角出发,从经济动因的角度更深刻地研究关系专用性投资如何作用企业的长期绩效(生产效率)。研究发现,企业与主要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专用性投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后,这种影响会因关系专用性投资方向不同而产生变化,即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会增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程度,而多元化程度的增加会
期刊
摘要: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  关键词:市民社会;资本论;马克思;恩
期刊
摘要:科学评价成员企业的知识贡献度,可以有效地激励联盟企业中的知识共享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由于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知识贡献度难以度量,因此基于网络租金理论将影响知识收益的知识分为专用性知识和专有性知识,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将众多评价因素分成核心能力、资源投入、努力程度和风险系数几个方面,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完成定性指标的评价,最终得到各个成员的知识贡献度分配比例。  关键词:层次
期刊
摘要:测度工业行业污染强度和政策环境规制强度,利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证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基本上成立。同时污染强度与规制强度间存在反向关系,污染避乱所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不过环境规制对不同区域污染治理的效果不同,东部最明显,然后依次为中部和西部。为应对污染产业转移,应实施环境责任追溯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民众诉求的畅通渠道。  关键词:环境规制强度;污染避乱所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特殊的性质、历史使命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其经营目标及宗旨既不同于西方国有企业,也不同于我国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探索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须结合中国国情,从宏观、微观及企业内部组织三个角度来考察,从而科学界定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联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  关键
期刊
摘要: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流域上下游地区在不同经济空间结构下,河流污染的跨区域治理行为及其对应的福利状况,并通过仿真技术对稳态均衡结果(ESS)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虽然可能付出一定的制度成本,但无论处于何种经济空间结构,补偿机制必须与力度足够的惩罚机制相互配合,河流污染的协同治理才有可能成为稳态均衡。在惩罚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地区间经济的互补性越强,上游地区经济越发达,机制失效造成的潜在福利损失越
期刊
摘要:金融系统功能一直是西方经济理论中联系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两种理论的一条主轴、核心与关键,是探讨金融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石。通过对新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熊彼特主义两个分析框架下关于金融功能的不同解释即资源配置效率与产出效率进行分析与比较,发现两个分析框架并不矛盾,配置效率关注金融的质量,而产出效率则关注金融的数量,将两个视角的分析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认识金融系统功能,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