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仁爱思想的历史演变、当代价值与时代发展

来源 :理论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仁爱思想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训诂释义、体用探讨、启蒙转向等发展阶段,呈现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的演变特征.当前,中华仁爱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滋养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思想资源,还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根基.推进中华仁爱思想的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合理内涵,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
其他文献
从思想史、唯物史观、革命实践的维度视域研读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经典著作,对准确把握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著作中蕴含的“首要问题意识”的思想和“革命策略”的战略智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基本路数和方法论指导.其中运用的“阶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对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深入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研究,是我们准确把握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和革命思想的关键,也是我们学习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追求先进文化使人类具有永恒意义.先进文化辨识过程中,对不易辨识的文化现象有两个基本态度,一方面是不急于下结论,允许先进文化在“审视”和“较量”中突出重围;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对纷繁复杂的文化进行规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化建设既能淘汰腐朽、落后文化,又能使先进文化获得有利发展条件从而成长壮大,进而使人的主体能力获得提升.文化建设具有历史过程性,不能一蹴而就.理念先行、文化辨识、提升主体能力、守护意识形态边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化建设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