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打造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的主渠道。为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按照体现党校宗旨、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党员需求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模式、建强机制,改革完善党校机制,创新推出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建设,探索形成了党员经常性教育平台,延伸党校触角到镇进村,形成“区委领导、党校负责、部门参与、基地带动”的“微党校、大培训”新格局。去年,16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运行以来,累计开设班次110期,集中培训学员7520人次,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欢迎。
立足本地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规范“四化”标准,确保“微党校”运行规范有序。
一是搭建体系化组织架构。建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组织委员与党政办主任任副校长的党校组织架构。统筹培训师资,配强教学力量,组建由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专职教师,派出所、司法所、农技站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担任兼职教师,省委、市委、区委党校及其他部门专家学者担任特邀教师的“1 1 1”优秀师资库,目前在库教师450人。
二是打造规范化教学阵地。按照“整合功能、因地制宜、规范节俭”的原则,以智慧党建为支撑,以乡镇街道为核心,以334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支点,以辖区规模较大、效益突出、富有特色的种养基地和樟树脚党建公园、红六军团西征永州指挥部旧址等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构建起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地三级网络化党校体系。目前,全区有大型党性教育基地6个、“田间学校”基地137个。
三是制定标准化教材课件。突出“党校姓党”要求,把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聚焦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等7个基本任务,围绕“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制定必修课程。农业、司法、卫生等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初向各基层党校下发选修课程。全区编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读本》《群众读本》等通用教材,分门别类制作其他标准化培训教材12类和课件80个。
四是构建常态化保障制度。出台《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教师职业规范(暂行)》《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学员管理规定(暂行)》等4项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配齐教学桌椅、电脑投影、智慧平台、书籍报刊等,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主、区里统筹的经费保障制度,按照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针对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对授课流程和方式进行探索创新,做到“四个精准”,务求“微党校”受欢迎、有实效。
一是精准培训对象。建立培训台账,深入分析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岗位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开设妇女干部班、党外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统筹安排不同对象参与,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和零次培训。在“十一”国庆假日期间,举办了流动党员培训班,为返乡党员集中授课,收到良好反响。
二是精准设置课程。按照有的放矢、因类施教的原则,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关心关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按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菜单”,共开设党校主体班、专题培训班等18个教学专题。比如,村两委干部培训班、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农业技术培训班等,使学到的内容能够与实践相融合、相匹配。一些乡镇开设青年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后,为来年村社区换届提供支撑。
三是精准选派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从“1 1 1”师资库中,选择适宜老师,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等,做到讲身边话、说身边事,使授课对象学得进、用得上。七里店街道举办社会治理培训班,邀请政法委、网格办相关负责同志前来授课,为街道网格化治理把脉问诊,打造了7个示范性红色小区。接履桥街道党校举办产业建设培训班,邀请当地零陵古村生态园总经理授课,受到群众欢迎。
四是精准教学形式。广泛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泥土味”教学,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教学,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提高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利用智慧党建、远程教育平台等先进手段,大力推广直播式集中教学,使基层党员学习更加经常、更加便捷。特别是结合“田间学校”,现场手把手教学、现场互动交流、现场答疑释惑,吸引广大学员参与。珠山镇、石岩头镇分别将产业建设培训班办在产业基地上,推动建立500亩以上产业基地4个,带动周边农户180户。
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实现党校运行科学化、长效化。
一是上下联动机制。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区委党校校长任副组长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成立由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管理机制,负责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组织具体实施、推动工作开展。
二是联点指导机制。建立党校联系制度,区委党校班子成员按照“一对多”的模式,分别挂钩联系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定期对党校办班、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帮助提高教学能力。每年定期对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进行更新完善,完善教育培训基地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办学作用。
三是“双向评估”机制。建立评教、评学、评管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实行“一班一评”管理制度,对课程与专题对应情况、教师配备与授课情况、学员参与和收获情况,逐个班次全程跟踪了解、客观纪实评价,掌握培训成果转化情况等,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推动长效发展。
四是目标管理机制。把党校“建管用”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容,建立查学、述學、评学、考学的督学体制。从严教育管理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运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手段,建立起参训情况与评先评优相挂钩机制,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规范标准“建”
立足本地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规范“四化”标准,确保“微党校”运行规范有序。
一是搭建体系化组织架构。建立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组织委员与党政办主任任副校长的党校组织架构。统筹培训师资,配强教学力量,组建由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专职教师,派出所、司法所、农技站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担任兼职教师,省委、市委、区委党校及其他部门专家学者担任特邀教师的“1 1 1”优秀师资库,目前在库教师450人。
二是打造规范化教学阵地。按照“整合功能、因地制宜、规范节俭”的原则,以智慧党建为支撑,以乡镇街道为核心,以334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支点,以辖区规模较大、效益突出、富有特色的种养基地和樟树脚党建公园、红六军团西征永州指挥部旧址等党性教育基地为载体,构建起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地三级网络化党校体系。目前,全区有大型党性教育基地6个、“田间学校”基地137个。
为发挥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零陵区按照‘体现党校宗旨、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党员需求’的原则,整合资源、优化模式、建强机制,改革完善党校机制,创新推出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建设,探索形成了党员经常性教育平台,延伸党校触角到镇进村,形成‘区委领导、党校负责、部门参与、基地带动’的‘微党校、大培训’新格局。
三是制定标准化教材课件。突出“党校姓党”要求,把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点,聚焦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等7个基本任务,围绕“三大攻坚战”等中心工作,制定必修课程。农业、司法、卫生等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初向各基层党校下发选修课程。全区编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干部读本》《群众读本》等通用教材,分门别类制作其他标准化培训教材12类和课件80个。
四是构建常态化保障制度。出台《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教师职业规范(暂行)》《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学员管理规定(暂行)》等4项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配齐教学桌椅、电脑投影、智慧平台、书籍报刊等,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主、区里统筹的经费保障制度,按照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
二、创新形式,丰富手段,因地制宜“教”
针对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对授课流程和方式进行探索创新,做到“四个精准”,务求“微党校”受欢迎、有实效。
一是精准培训对象。建立培训台账,深入分析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岗位需求等情况,因地制宜开设妇女干部班、党外干部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统筹安排不同对象参与,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和零次培训。在“十一”国庆假日期间,举办了流动党员培训班,为返乡党员集中授课,收到良好反响。
二是精准设置课程。按照有的放矢、因类施教的原则,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关心关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按需求量身定做“培训菜单”,共开设党校主体班、专题培训班等18个教学专题。比如,村两委干部培训班、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农业技术培训班等,使学到的内容能够与实践相融合、相匹配。一些乡镇开设青年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后,为来年村社区换届提供支撑。
三是精准选派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从“1 1 1”师资库中,选择适宜老师,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辅导、案例分析等,做到讲身边话、说身边事,使授课对象学得进、用得上。七里店街道举办社会治理培训班,邀请政法委、网格办相关负责同志前来授课,为街道网格化治理把脉问诊,打造了7个示范性红色小区。接履桥街道党校举办产业建设培训班,邀请当地零陵古村生态园总经理授课,受到群众欢迎。
四是精准教学形式。广泛开展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情景式等“泥土味”教学,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教学,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提高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利用智慧党建、远程教育平台等先进手段,大力推广直播式集中教学,使基层党员学习更加经常、更加便捷。特别是结合“田间学校”,现场手把手教学、现场互动交流、现场答疑释惑,吸引广大学员参与。珠山镇、石岩头镇分别将产业建设培训班办在产业基地上,推动建立500亩以上产业基地4个,带动周边农户180户。
三、建强机制,明确责任,齐心协力“管”
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四个机制”,实现党校运行科学化、长效化。
一是上下联动机制。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区委党校校长任副组长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成立由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管理机制,负责研究制定管理办法、组织具体实施、推动工作开展。
二是联点指导机制。建立党校联系制度,区委党校班子成员按照“一对多”的模式,分别挂钩联系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定期对党校办班、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帮助提高教学能力。每年定期对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进行更新完善,完善教育培训基地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办学作用。
三是“双向评估”机制。建立评教、评学、评管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实行“一班一评”管理制度,对课程与专题对应情况、教师配备与授课情况、学员参与和收获情况,逐个班次全程跟踪了解、客观纪实评价,掌握培训成果转化情况等,不断完善教育机制,推动长效发展。
四是目标管理机制。把党校“建管用”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内容,建立查学、述學、评学、考学的督学体制。从严教育管理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运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手段,建立起参训情况与评先评优相挂钩机制,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