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实是人生立足之本,是处理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德。诚实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幼儿时期是诚实品德以及一些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幼儿的诚实教育由于受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制约有其独特的原因、原则、方法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诚实教育;说谎;原因及表现;方法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美德趋臻完美。在新的世纪,民族要创新,国家要发展,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突出我们民族的特性。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文化成果之一。古代流传至今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植称象等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使多少中国人从小就有了谦让、助人、遇事动脑筋的美德。而今,我们在赞赏当今幼儿的优势、优点时,是否忽略了传统美德教育?而在这些美德中诚实无疑是首当推崇的美德。诚实是人生立足之本,是处理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德。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实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这里先分析下幼儿不诚实说谎的原因及表现:
1.主观原因
1.1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作祟。
据有关统计表明,儿童的谎言中,有67%左右是由于畏惧惩罚或者为了换取表扬而为之,只有10%左右与儿童的想象有关。罗素也说过,幼儿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由于是恐惧心理的作祟,幼儿有意说谎的外显表现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隐蔽说谎,即幼儿内心深处潜藏着有意说谎的动机。尤其是当幼儿初尝有意说谎的好处后,势必会形成一种习惯,相应地也会扩散到幼儿的社会行为中。
1.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驱使。
虚荣心是一种爱慕表面光彩的虚浮心理,是为获得他人的注意、赞赏、羡慕等而产生的动机和情感。这既是一种情感需要,也是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的需要。但是,5岁幼儿则更倾向于折中。如,一个刚满5岁的小孩,对于妈妈提出的两难问题“想妈妈还是想爸爸”,他回答:“都想。”妈妈高兴万分,夸奖儿子是乖孩子。可是,这样的信息反馈在幼儿内心形成了一种说话要讨好别人的谎言定势,讨好别人所带来的愉快体验强化了幼儿有意说谎的动机和行为。
1.3“意义障碍”期的反抗心理。
意义障碍是幼儿表现出的品德心理阻抗现象,它阻碍了幼儿对品德要求的完全接受和正确理解,从而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产生消极反抗心理。有意说谎是反抗心理的表现之一,严重者还伴有报复行为发生。如: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为了争抢玩具会发生矛盾,并会产生诸如嫉妒、不满甚至仇恨心理。
1.4惰性心理。
惰性人人有之,但幼儿的自我控制力没有成人强,所以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但又“吝音”付出劳动和努力,因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躲避责任或获取利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惰性滋生了幼儿的有意说谎。
2.客观原因
2.1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富于想象,充满好奇,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容易把自己头脑中产生的幻想引人现实,甚至把幻想当作是现实,容易把幻想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在陈述事实时往往把现实和自己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说,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做已经得到的东西。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这种不诚实和说假话的现象,一般都不是有意的,这因为幼儿还不能正确区别想象与真实。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家长和老师不应粗暴地指责,或者强行干涉和制止,无端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而是应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2社会环境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和“模仿”的强化。
模仿是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相似性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行为。首先是“效前”模仿。幼儿的行为受先前者的刺激而发生,称为社会行为的“效前律”,也叫“社会环境无意识影响”。成人不经意的谎言,随口的承诺被幼儿误认为说谎是有趣之事,会照着做。其次是“社会性参照”模仿。
2.3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方法。5岁幼儿的言行处于向有意性和稳定性转折的时期,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消极“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就谈谈关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方法,具体包含这几个方面:
一、教师和家长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抓好诚实教育的关键。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示范教育具有其科学的依据。幼儿好模仿,思维上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感性认识能力强,思想和行为都易受他人感染,特别是对直观的事物印象最深。
二、创设健康良好的环境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都掺杂着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如何创设一个充满诚信,没有欺骗、谎言且协调一致的大环境,是幼儿进行诚實教育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随时对幼儿的不诚实行为进行疏导教育。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做到同步、一致,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相互矛盾,相互抵触,使幼儿无所适从,造成困惑和疑虑,这样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其次,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需要社会诚信环境的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着由教育者控制的自觉因素,而在社会环境中,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消极因素,如诈骗等犯罪案件充斥着电视网络荧屏,马路上经常可见乱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现象,幼儿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反面教育。
三、情感教育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方式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在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过程中应突出“幼儿”二字。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够成熟、完善。所以,出现过错不可避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幼儿。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所以进行道德教育和其他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不能像教学生知识一样的灌输,要通过使幼儿多一些自然的体验,多一些情感的体验,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第一效应”,防徽杜渐。
抓住幼儿说谎是的矛盾心理,幼儿说谎的实质是恐惧心理支持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有了第一次说谎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导致形成习惯,所以应该把问题灭杀在萌芽里。
(二)信任幼儿。
德国教育家克雷奇默认为,说谎是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父母不信任。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便可从最初避免其有意说谎。但要让幼儿相信父母,首先要信任幼儿,要向其说明并以行动让其意识到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并且我很愿意帮助你。让其感到改正了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信任。
近念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诚实这一品质无疑是道德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幼儿期又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各种品质和习惯形成的时期,所以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就被提到日程上。本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及表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对幼儿诚实教育的原则、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本文的论述只是浅尝辄止的,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著.《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德育.2008年03期.
[5]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6]现代家教.2003年11期.
[7]魅力中国.2007年09期.
[8]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9]胡晓.《儿童道德习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08-10.
关键词:幼儿;诚实教育;说谎;原因及表现;方法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美德趋臻完美。在新的世纪,民族要创新,国家要发展,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突出我们民族的特性。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则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文化成果之一。古代流传至今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植称象等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使多少中国人从小就有了谦让、助人、遇事动脑筋的美德。而今,我们在赞赏当今幼儿的优势、优点时,是否忽略了传统美德教育?而在这些美德中诚实无疑是首当推崇的美德。诚实是人生立足之本,是处理社会中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德。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诚实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这里先分析下幼儿不诚实说谎的原因及表现:
1.主观原因
1.1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作祟。
据有关统计表明,儿童的谎言中,有67%左右是由于畏惧惩罚或者为了换取表扬而为之,只有10%左右与儿童的想象有关。罗素也说过,幼儿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由于是恐惧心理的作祟,幼儿有意说谎的外显表现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隐蔽说谎,即幼儿内心深处潜藏着有意说谎的动机。尤其是当幼儿初尝有意说谎的好处后,势必会形成一种习惯,相应地也会扩散到幼儿的社会行为中。
1.2取悦他人的虚荣心理驱使。
虚荣心是一种爱慕表面光彩的虚浮心理,是为获得他人的注意、赞赏、羡慕等而产生的动机和情感。这既是一种情感需要,也是希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的需要。但是,5岁幼儿则更倾向于折中。如,一个刚满5岁的小孩,对于妈妈提出的两难问题“想妈妈还是想爸爸”,他回答:“都想。”妈妈高兴万分,夸奖儿子是乖孩子。可是,这样的信息反馈在幼儿内心形成了一种说话要讨好别人的谎言定势,讨好别人所带来的愉快体验强化了幼儿有意说谎的动机和行为。
1.3“意义障碍”期的反抗心理。
意义障碍是幼儿表现出的品德心理阻抗现象,它阻碍了幼儿对品德要求的完全接受和正确理解,从而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要求产生消极反抗心理。有意说谎是反抗心理的表现之一,严重者还伴有报复行为发生。如:在幼儿园中,幼儿之间为了争抢玩具会发生矛盾,并会产生诸如嫉妒、不满甚至仇恨心理。
1.4惰性心理。
惰性人人有之,但幼儿的自我控制力没有成人强,所以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但又“吝音”付出劳动和努力,因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躲避责任或获取利益。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惰性滋生了幼儿的有意说谎。
2.客观原因
2.1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富于想象,充满好奇,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容易把自己头脑中产生的幻想引人现实,甚至把幻想当作是现实,容易把幻想与现实相混淆,他们在陈述事实时往往把现实和自己的幻想结合在一起说,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做已经得到的东西。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这种不诚实和说假话的现象,一般都不是有意的,这因为幼儿还不能正确区别想象与真实。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家长和老师不应粗暴地指责,或者强行干涉和制止,无端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而是应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2.2社会环境及社会交往的影响和“模仿”的强化。
模仿是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及相似性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行为。首先是“效前”模仿。幼儿的行为受先前者的刺激而发生,称为社会行为的“效前律”,也叫“社会环境无意识影响”。成人不经意的谎言,随口的承诺被幼儿误认为说谎是有趣之事,会照着做。其次是“社会性参照”模仿。
2.3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方法。5岁幼儿的言行处于向有意性和稳定性转折的时期,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消极“榜样作用”是造成幼儿有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就谈谈关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方法,具体包含这几个方面:
一、教师和家长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抓好诚实教育的关键。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来看,示范教育具有其科学的依据。幼儿好模仿,思维上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感性认识能力强,思想和行为都易受他人感染,特别是对直观的事物印象最深。
二、创设健康良好的环境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都掺杂着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因素。如何创设一个充满诚信,没有欺骗、谎言且协调一致的大环境,是幼儿进行诚實教育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与家长要紧密联系,相互配合,随时对幼儿的不诚实行为进行疏导教育。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做到同步、一致,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相互矛盾,相互抵触,使幼儿无所适从,造成困惑和疑虑,这样不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其次,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需要社会诚信环境的支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着由教育者控制的自觉因素,而在社会环境中,会出现各种不利于幼儿诚实教育的消极因素,如诈骗等犯罪案件充斥着电视网络荧屏,马路上经常可见乱闯红灯等违反交通规则现象,幼儿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反面教育。
三、情感教育是进行诚实教育的重要方式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在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过程中应突出“幼儿”二字。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发育都不够成熟、完善。所以,出现过错不可避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幼儿。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所以进行道德教育和其他的知识的教育是不同的,不能像教学生知识一样的灌输,要通过使幼儿多一些自然的体验,多一些情感的体验,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第一效应”,防徽杜渐。
抓住幼儿说谎是的矛盾心理,幼儿说谎的实质是恐惧心理支持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有了第一次说谎如果不加以制止,则会导致形成习惯,所以应该把问题灭杀在萌芽里。
(二)信任幼儿。
德国教育家克雷奇默认为,说谎是由于幼儿对成人尤其是父母不信任。如果父母能采用理解的方式对待幼儿的说谎,便可从最初避免其有意说谎。但要让幼儿相信父母,首先要信任幼儿,要向其说明并以行动让其意识到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并且我很愿意帮助你。让其感到改正了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信任。
近念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尤其是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诚实这一品质无疑是道德中重要的一方面。而幼儿期又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各种品质和习惯形成的时期,所以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就被提到日程上。本文只是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及表现,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对幼儿诚实教育的原则、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本文的论述只是浅尝辄止的,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帼眉著.《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德育.2008年03期.
[5]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6]现代家教.2003年11期.
[7]魅力中国.2007年09期.
[8]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9]胡晓.《儿童道德习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