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概述
  
  黄褐斑为发生于面部的黄褐色斑片。其发病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日晒、皮肤炎症、精神因素、睡眠、慢性肝病等有关。
  
  2 治疗现状
  
  2.1 没有认识色素代谢生理与病理的理论知识、缺乏治疗信心:色素的生成受巯基、维生素、氨基酸、细胞因子、肾上腺素、促黑素细胞激素、睡眠、内脏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如果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治疗则无针对性,医生信心不足,影响疗效。
  
  2.2 治疗缺乏系统性、效果欠佳:仅单独外用氢醌、维甲酸、激素等,疗效不稳定,且有一定刺激性。或简单口服维生素C、E或者单纯口服中药,疗效不明显。
  
  2.3 不注意皮肤再生修复,色素斑加深:皮肤的角质层、皮脂膜具有很好的保护、屏障作用,外用一些脱色剂及剥脱剂,将造成角质层、皮脂膜的破坏,皮肤失去保护、屏障作用,对外界物理、化学等因素没有抵抗力,绎紫外线的照射,使色素加黑。
  
  2.4 不重视防晒剂的使用,新的色素斑又出现:治疗过程中不重视使用防晒剂。紫外线照射一方面可直接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另一方面,可使体内氧自由基增多,破坏皮肤巯基,使黑素生成增加。
  
  2.5 不注意表皮更替时间,影响疗效:黄褐斑的色素是由位于基底层的黑素细胞产生,所产生的色素应从基底层随表皮更替时间到达角质层而脱落,皮肤美容祛斑的过程应该符合皮肤的生理功能,如果剥脱厉害疗程过短,没有维持疗程治疗,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3 治疗对策
  
  3.1 掌握色素代谢生理:黄褐斑的发生与色素代谢障碍密切相关。只有掌握色素代谢的生理及病理,才能使这一类色素性皮肤病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和美容效果。日晒、皮肤炎症、化学剥脱等都可破坏皮肤角质,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色素增多;维生素C、E有抗氧化作用,使酪氨酸活性减低,黑素生成减少;维生素A能增加皮肤巯基含量,减少色素生成,谷胱甘肽、半胱氨酸能够减低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减少;B族维生素、睡眠不好、雌激素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内分泌改变,如:甲状腺疾病,均可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素生成增多。因此,治疗时应避免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的因素,利用有利因素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3.2 系统治疗:中西医结合加外用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针对色素代谢的生理及病理,进行系统治疗,如: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每次1.2 g、维生素C针,每次3g,每周2次;内服维生素E。
  中医治疗:内服中药,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型:伴有肋胀胸痞、烦躁易怒、月经不调,或者患有肝疾、气短乏力、疲倦纳差,舌苔薄白或薄黄。应舒肝理气,活血消斑,可予逍遥散加减:脾湿型:伴有气短乏力、神疲倦怠、纳差便溏、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应健脾益气,祛湿消斑,可予健脾丸加减;肾虚型:伴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肢冷、少寐健忘,形体瘦弱,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或舌红苔薄黄。应温肾壮阳祛斑,或滋阴补肾祛斑,可予金匮肾气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
  外用药物:3%氢醌、0.1%全反式维甲酸、0.1%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外用脱色剂20%壬二酸、曲酸,可减轻色素沉着;外用剥脱剂30%果酸,具有加速色素脱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3.3 注意皮肤再生修复:外用脱色剂、剥脱剂,能使皮肤表皮更替时间缩短,色素及表皮剥脱增快,皮脂膜破坏,刺激皮肤,皮肤变得敏感、干燥、脱屑,可造成炎症后的色素生成增多,应使用医学护肤品,如:雅漾修复保湿系列,使皮脂膜重建,促进表皮修复再生,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增强皮肤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
  
  3.4 使用防晒霜:防晒霜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使用防晒指数SPF>30的防晒剂,合理防晒,避免紫外线引起的色素生成。
  
  3.5 坚持足够疗程:应遵循皮肤表皮更替时间规律,常常需要3个月。
  另外,临床采用激光治疗黄褐斑,可暂时性的引起色素减退,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8例(34侧)咬肌肥大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其中16例双侧咬肌肥大就医者每侧注射剂量为50U/1ml,2例单侧咬肌肥就医者每侧注射剂量为60U/1ml。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就医者咬肌厚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咬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01),药物注射后4-12周咬肌厚度减小最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采用电子线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随访1998-2005年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接受电子线放射治疗的66例(共78处)患者,总照射剂量20Gy,随访时间均在18个月以上,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疗效分析结果表明,总复发率为25.64%,病程长的瘢痕疙瘩、由感染所致瘢痕疙瘩及存在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偏高,分别为40.00%、46.15%和55.56%(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PAR指数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经直丝弓或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束的患者74例,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评,根据是否拔牙及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将患者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37人,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咬(牙/合)关系的PAR及总分数低于方丝弓组(P<0.05)且直丝弓组平均疗程缩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计算机对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自动识别系统。方法:针对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图像的特征,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来确定头影测量所需标志点;用Borland C Builder编程语言编写程序。结果:提取了头颅定位侧位片的软组织和硬组织轮廓曲线和图像内部的某些特征曲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9个头影测量标志点,建立了X线头影测量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结论:利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开发建立X线头影测量计
期刊
[摘要]目的:量化评估经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方法:采用国产Jasper-Jumper矫治器临床矫治30例骨性下颌后缩患者,拍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手腕片。结果:Jasper-Jumper矫治器治疗5-7个月(平均6个月)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平均增加了5.67mm2,前下面高平均增加了3.46mm,后面高平均增加了1.90mm。结论:J
期刊
2000年1月-2006年5月,我们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面部痤疮患者3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4-4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诊断及分型参照文献,按中医辩证标准分为丘疹脓疱性(热毒型),囊肿性(正虚热毒型),结节性(肝郁血滞型)三种。治疗患者均为Ⅱ-Ⅲ级寻常痤疮。    2 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
期刊
东方女性历来对肌肤崇尚“肤如雪,凝如脂”的境界,认为白皙的肌膚是一种美,采用各种防晒霜和美白用品,追求水嫩透白的肌肤。西方人则喜欢小麦色或古铜色皮肤,但对各种皮肤暗斑、雀斑、脂褐素沉积也积极要求治疗。因此,皮肤美白与祛斑便成为世界美容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骨牵引成骨术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5例,着重讨论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本研究5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型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成人骨性安氏ⅡI类错(牙/合)的有效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隆乳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目前使用的假体材料主要为硅凝胶乳房假体和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隆乳术后假体取出病例75例,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取出原因,供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5岁,已婚51例,未婚24例。填充假体为硅凝胶乳房假体66例,盐水充注式乳房假体9例,隆
期刊
1 概述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在颜面、前胸、后背出现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有的可形成瘢痕。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高达,45.6%。男性发病高峰在16-19岁,女性发病高峰在14-16岁,可持续至30-40岁。目前认为痤疮的发病与雄激素过度分泌、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导管角化过度、痤疮内酸杆菌感染、环境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2 临床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