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肩负着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
“半年前,我们家搬到生态城,这里环境很好,绿化率高,而且生活非常方便。”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陈先生告诉本刊记者。在这之前,他住在滨海新区的海港城小区,但由于2015年天津“8·12”爆炸事故受到牵连,便搬来这里。
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八年前这片区域还是盐碱荒滩,废弃盐田、盐碱荒地、污染水面各占三分之一。如今,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经实现华丽蜕变。
绿色在这里扎根
距离天津市区40多公里的渤海之滨,穿过天津彩虹大桥后,一个“秘密花园”便映入眼帘。放眼望去,树木、绿草、鲜花、湖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花园里,这里就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
“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绿化的标准。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绿色城市人均绿地率不小于12平方米,而生态城目前人均绿地率接近100多平方米。
“绿化只是生态城‘看得见生态’的一部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看得见的生态”有道路设施、新能源设备,“看不见的生态”有城市管理、清洁能源利用、水的治理等。正是这两种生态,让生态城蜕变成满眼是绿、处处是绿的全国样板。
然而,最初的生态城并非如此美丽。“这块地以前是盐池子。”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管理局副调研员刘文闯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发展盐业,兴于辽,盛于金。当时盐业推动了地区北部乃至汉沽最开始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这个曾经兴旺的地区变成了盐碱荒滩。
随着国家对环境愈加重视,这块环境恶劣的地区在2007年出现了转机。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经反复比选,两国政府于2007年9月底确定选址天津。2008年9月28日,生态城正式开工奠基。
自开工建设以来,生态城在规划设计、产业促进、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悉,目前生态城居住建筑节能率均大于75%,建起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再生水厂,全年太阳能热水供应量占总生活热水量的80%,实施国内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生态城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
打造宜居新城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肩负着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
在打造宜居生态新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走在了前列。从事媒体工作的陈先生说:“与之前小区相比,这里随处可见的节能设施,包括太阳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及小区垃圾职能分类回收平台等,让我觉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0.5%。尤其是电能,201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900万度,接近20%。”刘文闯说,不仅如此,生态城绿色建筑达到100%,还可以进行电能的自发自用。
据了解,2008年以来,生态城每年都将超过80%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出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与探索,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托“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经验,生态城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集中配置社区管理、医疗、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各种配套服务。“在小区里,可以满足看病、买菜、上学、缴费、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需求。”陈先生说,这里还有图书馆、老年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室,生活非常方便。
此外,在生态城,水资源也以不同的循环路径加以利用。借鉴新加坡经验,依靠屋顶、路面、公园建设的雨水收集系统已覆盖生态城全域,每年可收集利用雨水约540万立方米,并汇聚到静湖、故道河、惠风溪等景观水系。中新双方合资成立了水务公司,并建成一座再生水厂,每天可为市政和景观补水2.1万吨水。目前,生态城已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新加坡水计划的经验将在打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广为应用。
绿色产业是发展动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绿色经济是生态城的核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过八年的发展,生态城已进入产城融合深度整合,以文化创意、互联网 高科技、精英配套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正在这片热土上逐渐成长壮大,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
“为了支持鼓励企业落户,生态城推出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说,比如“意愿结汇”试点政策、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政策等。此外,为鼓励处于初创期的产业发展,企业还可享受到包括一站式审批服务、融资支持、办公租金补贴、认证费用减免或补贴、物业费减免、人才扶持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2015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落户,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其中,以美团电影、蓝色光标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暴风科技、联众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以亿利生态旅游岛、中加低碳示范区为代表的精英配套产业加快聚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生态城累计注册企业3500余家,累计注册资金近1400亿元,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7家。
据本刊记者了解,为了增进对东盟国家的了解,东盟商业中心也将落户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盟商业中心将包含特色餐饮、动漫娱乐、商品零售、美容健身、儿童早教等多项功能,今后这里将成为东盟十国特色商品、美食小吃、旅游文化在中国北方的综合展示体验平台。
“半年前,我们家搬到生态城,这里环境很好,绿化率高,而且生活非常方便。”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陈先生告诉本刊记者。在这之前,他住在滨海新区的海港城小区,但由于2015年天津“8·12”爆炸事故受到牵连,便搬来这里。
对于中新天津生态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八年前这片区域还是盐碱荒滩,废弃盐田、盐碱荒地、污染水面各占三分之一。如今,昔日的不毛之地已经实现华丽蜕变。
绿色在这里扎根
距离天津市区40多公里的渤海之滨,穿过天津彩虹大桥后,一个“秘密花园”便映入眼帘。放眼望去,树木、绿草、鲜花、湖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花园里,这里就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
“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绿化的标准。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绿色城市人均绿地率不小于12平方米,而生态城目前人均绿地率接近100多平方米。
“绿化只是生态城‘看得见生态’的一部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看得见的生态”有道路设施、新能源设备,“看不见的生态”有城市管理、清洁能源利用、水的治理等。正是这两种生态,让生态城蜕变成满眼是绿、处处是绿的全国样板。
然而,最初的生态城并非如此美丽。“这块地以前是盐池子。”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管理局副调研员刘文闯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发展盐业,兴于辽,盛于金。当时盐业推动了地区北部乃至汉沽最开始的经济发展,但随着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这个曾经兴旺的地区变成了盐碱荒滩。
随着国家对环境愈加重视,这块环境恶劣的地区在2007年出现了转机。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经反复比选,两国政府于2007年9月底确定选址天津。2008年9月28日,生态城正式开工奠基。
自开工建设以来,生态城在规划设计、产业促进、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据悉,目前生态城居住建筑节能率均大于75%,建起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再生水厂,全年太阳能热水供应量占总生活热水量的80%,实施国内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生态城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
打造宜居新城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肩负着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
在打造宜居生态新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走在了前列。从事媒体工作的陈先生说:“与之前小区相比,这里随处可见的节能设施,包括太阳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及小区垃圾职能分类回收平台等,让我觉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0.5%。尤其是电能,201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1900万度,接近20%。”刘文闯说,不仅如此,生态城绿色建筑达到100%,还可以进行电能的自发自用。
据了解,2008年以来,生态城每年都将超过80%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养老和出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与探索,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依托“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经验,生态城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集中配置社区管理、医疗、商业、文化、体育等设施,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各种配套服务。“在小区里,可以满足看病、买菜、上学、缴费、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需求。”陈先生说,这里还有图书馆、老年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室,生活非常方便。
此外,在生态城,水资源也以不同的循环路径加以利用。借鉴新加坡经验,依靠屋顶、路面、公园建设的雨水收集系统已覆盖生态城全域,每年可收集利用雨水约540万立方米,并汇聚到静湖、故道河、惠风溪等景观水系。中新双方合资成立了水务公司,并建成一座再生水厂,每天可为市政和景观补水2.1万吨水。目前,生态城已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新加坡水计划的经验将在打造“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广为应用。
绿色产业是发展动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绿色经济是生态城的核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过八年的发展,生态城已进入产城融合深度整合,以文化创意、互联网 高科技、精英配套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正在这片热土上逐渐成长壮大,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
“为了支持鼓励企业落户,生态城推出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说,比如“意愿结汇”试点政策、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政策等。此外,为鼓励处于初创期的产业发展,企业还可享受到包括一站式审批服务、融资支持、办公租金补贴、认证费用减免或补贴、物业费减免、人才扶持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2015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吸引了一大批项目落户,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速。其中,以美团电影、蓝色光标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暴风科技、联众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以亿利生态旅游岛、中加低碳示范区为代表的精英配套产业加快聚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生态城累计注册企业3500余家,累计注册资金近1400亿元,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7家。
据本刊记者了解,为了增进对东盟国家的了解,东盟商业中心也将落户中新天津生态城。东盟商业中心将包含特色餐饮、动漫娱乐、商品零售、美容健身、儿童早教等多项功能,今后这里将成为东盟十国特色商品、美食小吃、旅游文化在中国北方的综合展示体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