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进入初中,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成为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如果不转化,我们的教育目的将会大打折扣。
【关键词】 互助合作;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学习是种持久的劳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学习将是枯燥和乏味的。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太过乏味。天天不是读书就是写字,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也是厌学的根源。当成绩落后的学生遇到某些知识点的困难时,自己由于虚荣心作怪,不好意思请教同学,而其他同学又不愿主动帮助困难学生。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我们通常称为后进生)。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最终成为成天混日子、调皮捣蛋、扰乱班级秩序的坏学生。为了改变这些学生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切断形成后进生的根源,采用利用集体的力量,转化后进生这一教學法。
一、合作学习小组形成过程
在班中构建平行小组,通过对小组的评价,达到小组之间竞争的目的,从而激发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最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后进生优化的方法与过程:
1、通过通过小组评价与竞争,提高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
2、通过评比制度倾向,提高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困难学生遇到问题的。
二、理论依据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
1.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功能。
2、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功能。
3、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4.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竞争是社会进步之母,特别是文明的、公平的竞争对于推动人类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竞争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人在竞争条件下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而且在竞争中能获得对自己的比较实际的评价。竞争还能使集体生活变的的丰富多彩,避免后减轻学习的单调感,增强学习的乐趣。培养竞争气氛,有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过程
1、小组组建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成几个平行学习小组。并根据上述特点对各组内成员编出序号。从而达到同一编号的各小组人员,能力基本平衡。
通过小组内部评选的方式评出组长,讨论得出小组名称、组内格言、小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及其措施。
(1)建立评价委员会
为了得到评价的公平性,评价委员会成员是由各小组一号同学组建而成。
(2)评价结果的记录员
为了达到小组成绩及时公布的目的,从而激发小组之间竞争意识。评价结果的记录员由各组长轮流记录,每节课记录完毕后要签字确认,并负责在每节课结束后宣布评价结果。
2、竞争与评价
为了促进对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形成,促进课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相互辅导,课堂上,小组内共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每堂课需进行3次小组竞争评价活动:
第一次是在上课刚开始,用来检测上一节所学的知识(又叫知识回顾评价),抽测的人员是每组后几名编号的同学,目的是巩固旧知识,促进课余时间小组成员间的辅导与监督。
第二次评价(又叫新知识起步评价)是在讲授完新课后,抽测的人员是组内一半以前编号的学生,其目的是检测授课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分层次教学的合理化的运用,又是评价结束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第三次评价(又叫新知识落实评价)是在小组合作辅导之后,本节课下班之前,抽测每组后几名编号的同学,目的是检测合作辅导的结果,达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评价结果记录方式:
评价结果的记录要根据不同编号的同学记录不同的成绩。以便提高小组内对后进生的重视,提高小组内辅导困难学生的重要性,加强后进生学习的压力,促进后进生学习。
对一周内每节课的评价等级汇总形成周综合成绩并公示在周评价量化表中,对每月内每周的小组量化等级汇总形成月评价结果并公示在月评量化表中,然后在一学期结束时,把每月的量化结构汇总成学期量化评价成绩并作为本学期小组的课堂评价总成绩,最后由各组长根据小组内每位同学的表现,把本小组取得的课堂评价总成绩分配给每位同学,形成一学期内学生个人课堂表现成绩。
评价量化汇总方式:评价的主要方式有教师本人、听课教师、教育专家、听课学生、家长,针对教师能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特别是在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形式上更加多样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加强实践环节。
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在是在第二次评价之后与课后进行,当第二次评价结束后,认为前四号同学已经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前四号同学辅导后四号同学,最终达到小组内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确保小组内取得好成绩。辅导过程中最好采用一对一辅导。
四、取得成效
我采用本教学法以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竞争意识,人人争先、不甘落后;充分促进了互助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每位综合能力;杜绝了班内困难学生的产生,彻底实现了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充分把时间还给学生,变“教你学”为“我要学”,充分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以便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研究课程内涵及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个别需要老师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与学积极性,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增加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进行适当调节和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互助合作;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学习是种持久的劳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学习将是枯燥和乏味的。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太过乏味。天天不是读书就是写字,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也是厌学的根源。当成绩落后的学生遇到某些知识点的困难时,自己由于虚荣心作怪,不好意思请教同学,而其他同学又不愿主动帮助困难学生。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我们通常称为后进生)。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最终成为成天混日子、调皮捣蛋、扰乱班级秩序的坏学生。为了改变这些学生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切断形成后进生的根源,采用利用集体的力量,转化后进生这一教學法。
一、合作学习小组形成过程
在班中构建平行小组,通过对小组的评价,达到小组之间竞争的目的,从而激发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最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后进生优化的方法与过程:
1、通过通过小组评价与竞争,提高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
2、通过评比制度倾向,提高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困难学生遇到问题的。
二、理论依据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
1.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功能。
2、保证教学目的实现的功能。
3、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4.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竞争是社会进步之母,特别是文明的、公平的竞争对于推动人类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竞争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人在竞争条件下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而且在竞争中能获得对自己的比较实际的评价。竞争还能使集体生活变的的丰富多彩,避免后减轻学习的单调感,增强学习的乐趣。培养竞争气氛,有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过程
1、小组组建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成几个平行学习小组。并根据上述特点对各组内成员编出序号。从而达到同一编号的各小组人员,能力基本平衡。
通过小组内部评选的方式评出组长,讨论得出小组名称、组内格言、小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及其措施。
(1)建立评价委员会
为了得到评价的公平性,评价委员会成员是由各小组一号同学组建而成。
(2)评价结果的记录员
为了达到小组成绩及时公布的目的,从而激发小组之间竞争意识。评价结果的记录员由各组长轮流记录,每节课记录完毕后要签字确认,并负责在每节课结束后宣布评价结果。
2、竞争与评价
为了促进对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形成,促进课间小组合作学习与相互辅导,课堂上,小组内共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每堂课需进行3次小组竞争评价活动:
第一次是在上课刚开始,用来检测上一节所学的知识(又叫知识回顾评价),抽测的人员是每组后几名编号的同学,目的是巩固旧知识,促进课余时间小组成员间的辅导与监督。
第二次评价(又叫新知识起步评价)是在讲授完新课后,抽测的人员是组内一半以前编号的学生,其目的是检测授课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分层次教学的合理化的运用,又是评价结束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第三次评价(又叫新知识落实评价)是在小组合作辅导之后,本节课下班之前,抽测每组后几名编号的同学,目的是检测合作辅导的结果,达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评价结果记录方式:
评价结果的记录要根据不同编号的同学记录不同的成绩。以便提高小组内对后进生的重视,提高小组内辅导困难学生的重要性,加强后进生学习的压力,促进后进生学习。
对一周内每节课的评价等级汇总形成周综合成绩并公示在周评价量化表中,对每月内每周的小组量化等级汇总形成月评价结果并公示在月评量化表中,然后在一学期结束时,把每月的量化结构汇总成学期量化评价成绩并作为本学期小组的课堂评价总成绩,最后由各组长根据小组内每位同学的表现,把本小组取得的课堂评价总成绩分配给每位同学,形成一学期内学生个人课堂表现成绩。
评价量化汇总方式:评价的主要方式有教师本人、听课教师、教育专家、听课学生、家长,针对教师能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特别是在利用现有条件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形式上更加多样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加强实践环节。
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在是在第二次评价之后与课后进行,当第二次评价结束后,认为前四号同学已经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前四号同学辅导后四号同学,最终达到小组内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确保小组内取得好成绩。辅导过程中最好采用一对一辅导。
四、取得成效
我采用本教学法以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竞争意识,人人争先、不甘落后;充分促进了互助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每位综合能力;杜绝了班内困难学生的产生,彻底实现了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充分把时间还给学生,变“教你学”为“我要学”,充分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以便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一步研究课程内涵及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个别需要老师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与学积极性,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增加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进行适当调节和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