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海雪原》本是一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
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该书稿的编辑龙¨廿辉竟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
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堆积如山,因为编辑人手少,所以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领走厚厚一大摞原稿,打算在编辑手头书稿之余,尽早处理这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
当他打开稿件一看,稿名为《林海雪原荡匪记》,稿纸有大有小,每一叠用各种不同的毛线拴着,字儿老长一个,“伸胳膊踢腿”的,很不好认。说实话,当时龙世辉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来读这部长篇稿件。但是,当他耐心地一页页地翻下去后,却完全沉浸在小说故事当中了。书中奶头山和威虎山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杨子荣和少剑波的英雄业绩激荡着这位年轻编辑的心。读罢全文,龙世辉马上向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做了汇报,也同作者曲波取得了联系。
曲波,1923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从胶东抗大毕业,次年随部队开赴东北。1946年冬天,他带领小部队参加北满林海雪原剿匪斗争,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年他转业到铁道部,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1954年,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任职的曲波,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刘波的大力支持,担当起了曲波的专职抄写员,也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每眷写完一章,刘波就随手揪一段正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把文稿装订起来,所以装订文稿的线都是五颜六色的。
在东北,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前面的大半部分,1955年调回北京后,完成了小说的结尾。曲波之所以选择业余时间创作是担心自己写不成,让别人笑话。所以,直到完成,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
小说写成后,曲波和妻子对出版的事情尚一窍不通。看到街对面有一个出版社,他们就买了块布,裁成两个包袱皮,把书稿包上就给“对门”送去了。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个译文出版社,不出他这样的书。经这里的编辑指点,他们才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交上了稿子,曲波对那里的编辑嘱咐了又嘱咐:“行与不行,都请把电话打到家里,不要打到单位。不行,我就把稿子取回去。”
小说完成时并没有正式的名字,曲波暂时用的名字是《林海雪原荡匪记》。这样的题目,很容易被编辑误解为回忆录而置之不理。
曲波委托龙世辉亲自修改
龙世辉,湖南武冈人。195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小说组副组长,《当代》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龙世辉在向楼适夷的汇报中,既为发现一部优秀的长篇新稿而兴奋,同时也谈到这部稿子在艺术和文字上还需进一步提炼。在楼适夷的肯定和鼓励下,《林海雪原》的编辑发稿任务就落在了龙世辉的肩上。作为一个资深编辑,龙世辉一眼就看出作品的先天不足: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文学性不强,严格地讲只是一堆素材。可他又敏锐地发现这个题材很棒,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有改写的基础。他热情地邀请作者曲波来出版社,和他一道商量如何修改书稿。
曲波如约而至,龙世辉苦口婆心地向他讲如何结构文章,如何剪裁取舍。曲波很虚心,说您是大编辑,我听您的。原稿中没有对爱情的描写,龙世辉觉得一部长篇小说全都是男子汉打仗不容易吸引读者,便别出心裁进行了新的艺术构思。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了曲波。
但编辑的想法真要转化为作者优美的文字,并非一日之功。稿件的修改一般由作者负责。曲波修改过一次后自谦地表示,还需出版社进一步加工。他委托编辑部对稿件全权处理。出于对文学工作的热忱和工作责任心,龙世辉毅然接受了作者的委托。
龙世辉索性亲自动笔修改,呕心沥血几乎把小说重新改写了一遍。其中,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就是他加上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设计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目的,一是鸽子象征和平,设计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白茹,表达共产党人“战争为了和平”的思想:二是用小白鸽的活泼、美丽,可以冲淡战争的恐怖气氛,避免故事的单调。白茹除了作为少剑波的‘歌颂者”、“崇拜者”出现以外,她还是整个战争丑陋、血腥的对立面,以一个护士的身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小白鸽彻夜施医术》这一章当中,白茹的医疗经验有效防止了战士们的冻伤。
龙世辉经过3个多月废寝忘食的修改,《林海雪原》终于定稿。龙世辉向《人民文学》的副主编秦兆阳推荐相关片段登载,率先引发读者的关注与兴趣。1957年9月《林海雪原》正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曲波一举成名。
据粗略统计,仅至1964年1月,该书的印量便超过了156万册。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英雄故事所倾倒。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尤其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其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形象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鼓励曲波
曲波作为著名作家,后被召回部队,授予上校军衔。他在部队工作了5年又转到铁道部任副局长。周恩来总理读了《林海雪原》后亲切接见了曲波,说:“你只读过六年小学,家里又穷,参军后坚持自学,业余时间搞创作。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党培养的结果。你要清醒地认识到,《林海雪原》只是你的起点,不是终点;《林海雪原》只是你刨作水平的基点,不是高点。你要多学习,多创作,写得更好!”
一次,曲波在北京医院看病,进了高干病房。正检查时来了几个人,他认出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便忙让座。贺龙关切地问他是啥毛病、在哪儿工作?当知道他是在铁道部工作后,贺龙略有所思:“你们铁道部有一个人你知道不?他写了一本小说叫《林海雪原》”
曲波愣住了,他没想到连贺龙都知道他写的《林海雪原》。当贺龙得知他打听的人就是面前这个年轻人时,非常高兴。他拉着曲波的手,把曲波介绍给周围的医生和护士。后来,他又问曲波:“你爱人叫什么名字?”当曲波回答爱人叫刘波时,贺龙摇摇头说“不对,你爱人不是应该叫小白鸽白茹吗?”
然而,那个年代的人脑袋里时刻绷紧阶级斗争的弦,有人指责这本书里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章节有小资味儿,不像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海雪原》因此遭受批判。龙世辉因此受到批评,背了个处分。
龙世辉周围的同事都为这个朴实的苗族编辑因发掘《林海雪原》而遭处分打抱不平,可龙世辉毫无怨言。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王任叔(巴人)曾担任中国驻印尼大使,见多识广,知人善任。他对龙世辉充满同情,虽然社里迫于压力给龙世辉一个处分,可王社长居然在调级中一次性给龙世辉连升三级。他是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以一种特殊方式给一个敬业的编辑以最大的支持。
龙世辉没有辜负王任叔社长对自己的厚爱,他编辑了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马识途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莫应丰的长篇小说《将军吟》……其中,《青春之歌》成了风靡大江南北的畅销书,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芙蓉镇》和《将军吟》荣获茅盾文学奖。
龙世辉殚精竭虑,用自己的才华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世辉就没有《林海雪原》。
小说,林海雪原》自面世以来,甚获赞誉。殊不知,该书的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而发掘该书稿的编辑龙¨廿辉竟因此遭到批评,背了个处分。
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的50年代。当时,国内的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堆积如山,因为编辑人手少,所以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领走厚厚一大摞原稿,打算在编辑手头书稿之余,尽早处理这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
当他打开稿件一看,稿名为《林海雪原荡匪记》,稿纸有大有小,每一叠用各种不同的毛线拴着,字儿老长一个,“伸胳膊踢腿”的,很不好认。说实话,当时龙世辉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来读这部长篇稿件。但是,当他耐心地一页页地翻下去后,却完全沉浸在小说故事当中了。书中奶头山和威虎山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杨子荣和少剑波的英雄业绩激荡着这位年轻编辑的心。读罢全文,龙世辉马上向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做了汇报,也同作者曲波取得了联系。
曲波,1923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从胶东抗大毕业,次年随部队开赴东北。1946年冬天,他带领小部队参加北满林海雪原剿匪斗争,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年他转业到铁道部,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1954年,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任职的曲波,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刘波的大力支持,担当起了曲波的专职抄写员,也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每眷写完一章,刘波就随手揪一段正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把文稿装订起来,所以装订文稿的线都是五颜六色的。
在东北,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前面的大半部分,1955年调回北京后,完成了小说的结尾。曲波之所以选择业余时间创作是担心自己写不成,让别人笑话。所以,直到完成,也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件事情。
小说写成后,曲波和妻子对出版的事情尚一窍不通。看到街对面有一个出版社,他们就买了块布,裁成两个包袱皮,把书稿包上就给“对门”送去了。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个译文出版社,不出他这样的书。经这里的编辑指点,他们才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交上了稿子,曲波对那里的编辑嘱咐了又嘱咐:“行与不行,都请把电话打到家里,不要打到单位。不行,我就把稿子取回去。”
小说完成时并没有正式的名字,曲波暂时用的名字是《林海雪原荡匪记》。这样的题目,很容易被编辑误解为回忆录而置之不理。
曲波委托龙世辉亲自修改
龙世辉,湖南武冈人。195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小说组副组长,《当代》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龙世辉在向楼适夷的汇报中,既为发现一部优秀的长篇新稿而兴奋,同时也谈到这部稿子在艺术和文字上还需进一步提炼。在楼适夷的肯定和鼓励下,《林海雪原》的编辑发稿任务就落在了龙世辉的肩上。作为一个资深编辑,龙世辉一眼就看出作品的先天不足: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文学性不强,严格地讲只是一堆素材。可他又敏锐地发现这个题材很棒,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有改写的基础。他热情地邀请作者曲波来出版社,和他一道商量如何修改书稿。
曲波如约而至,龙世辉苦口婆心地向他讲如何结构文章,如何剪裁取舍。曲波很虚心,说您是大编辑,我听您的。原稿中没有对爱情的描写,龙世辉觉得一部长篇小说全都是男子汉打仗不容易吸引读者,便别出心裁进行了新的艺术构思。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了曲波。
但编辑的想法真要转化为作者优美的文字,并非一日之功。稿件的修改一般由作者负责。曲波修改过一次后自谦地表示,还需出版社进一步加工。他委托编辑部对稿件全权处理。出于对文学工作的热忱和工作责任心,龙世辉毅然接受了作者的委托。
龙世辉索性亲自动笔修改,呕心沥血几乎把小说重新改写了一遍。其中,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就是他加上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设计小白鸽白茹这个人物目的,一是鸽子象征和平,设计一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白茹,表达共产党人“战争为了和平”的思想:二是用小白鸽的活泼、美丽,可以冲淡战争的恐怖气氛,避免故事的单调。白茹除了作为少剑波的‘歌颂者”、“崇拜者”出现以外,她还是整个战争丑陋、血腥的对立面,以一个护士的身份,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小白鸽彻夜施医术》这一章当中,白茹的医疗经验有效防止了战士们的冻伤。
龙世辉经过3个多月废寝忘食的修改,《林海雪原》终于定稿。龙世辉向《人民文学》的副主编秦兆阳推荐相关片段登载,率先引发读者的关注与兴趣。1957年9月《林海雪原》正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曲波一举成名。
据粗略统计,仅至1964年1月,该书的印量便超过了156万册。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英雄故事所倾倒。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尤其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其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形象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鼓励曲波
曲波作为著名作家,后被召回部队,授予上校军衔。他在部队工作了5年又转到铁道部任副局长。周恩来总理读了《林海雪原》后亲切接见了曲波,说:“你只读过六年小学,家里又穷,参军后坚持自学,业余时间搞创作。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党培养的结果。你要清醒地认识到,《林海雪原》只是你的起点,不是终点;《林海雪原》只是你刨作水平的基点,不是高点。你要多学习,多创作,写得更好!”
一次,曲波在北京医院看病,进了高干病房。正检查时来了几个人,他认出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便忙让座。贺龙关切地问他是啥毛病、在哪儿工作?当知道他是在铁道部工作后,贺龙略有所思:“你们铁道部有一个人你知道不?他写了一本小说叫《林海雪原》”
曲波愣住了,他没想到连贺龙都知道他写的《林海雪原》。当贺龙得知他打听的人就是面前这个年轻人时,非常高兴。他拉着曲波的手,把曲波介绍给周围的医生和护士。后来,他又问曲波:“你爱人叫什么名字?”当曲波回答爱人叫刘波时,贺龙摇摇头说“不对,你爱人不是应该叫小白鸽白茹吗?”
然而,那个年代的人脑袋里时刻绷紧阶级斗争的弦,有人指责这本书里的“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章节有小资味儿,不像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海雪原》因此遭受批判。龙世辉因此受到批评,背了个处分。
龙世辉周围的同事都为这个朴实的苗族编辑因发掘《林海雪原》而遭处分打抱不平,可龙世辉毫无怨言。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王任叔(巴人)曾担任中国驻印尼大使,见多识广,知人善任。他对龙世辉充满同情,虽然社里迫于压力给龙世辉一个处分,可王社长居然在调级中一次性给龙世辉连升三级。他是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以一种特殊方式给一个敬业的编辑以最大的支持。
龙世辉没有辜负王任叔社长对自己的厚爱,他编辑了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马识途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莫应丰的长篇小说《将军吟》……其中,《青春之歌》成了风靡大江南北的畅销书,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芙蓉镇》和《将军吟》荣获茅盾文学奖。
龙世辉殚精竭虑,用自己的才华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世辉就没有《林海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