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加强红色文化的正向植入,掌握校园网络文化的话语领导权,以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健全网络文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以发挥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要广泛开展网络媒介教育,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开展网络文化创意竞赛活动,以发挥行为文化的熏陶作用。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李春梅(196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孟丹(1982-),女,山东淄博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Z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150-0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先进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基础,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完整体系。本文拟就此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先进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高校的精神源泉和发展动力。因此,必须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唱响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1.加强红色文化的正向植入
  校园网络文化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项红色活动、每一堂人文讲座、每一个红色网站都折射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必须加强红色文化的正向植入,倡导红色文化主旋律,占领校园网络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一是建好红色网站。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关键是要建设好一批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通过校园红色网站的产品和文化服务来传播先进文化。在红色网站,可以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加大正确价值理念的宣传力度,拓展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辐射空间;可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转化成信息化、数字化产品,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而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二是依托活动载体。一方面依托重大节庆典礼活动。充分利用好节庆活动资源,我国的革命节庆、传统节庆活动比较多(如庆奥运会、庆改革开放等),改变崇尚洋节淡化民族节庆的状态。这需要大力发掘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的体会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以学习道德楷模为载体。每年度“感动中国”道德模范楷模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公众人物身上体现了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震撼力,可以促使广大在校青年学生完善自身进而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2.掌握网络文化的话语领导权
  高校校园文化的话语领导权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发表意见、提供信息等手段对校园文化生活施加影响的权利。校园文化话语权是在师生生活话语权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广大师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权与表达权。然而,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兴起,极大冲击着传统规范化的思想教育体系,校园网络文化的话语权受到挑战。为保证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就需要研究网络语言的规律与趋势,掌握校园网络文化的话语领导权。
  一是主动设置议程。议程设置理论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校园网络文化的舆论导向,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要有意识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内容编排与设置,在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在议程设置的内容编排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科学安排主题,精心创建各个模块以及各种栏目,及时协调应对,努力掌握热点问题的舆论导向,把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与服务结合起来,提高议程设置效果,营造和谐有序、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是培育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网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应从专家学者和学生中挑选一些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文字表达能力强,人气指数高,了解网络传播技术、熟悉网络语言的精英,将其培养成意见领袖,强化主流言论、引导网络民意导向。
  三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必须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具备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和工作实际经验、热爱网络文化工作以及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等基本要求。为此,学校应统一部署,积极组建专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加强网络评论员培训。比如,邀请有关专家对网络传播与安全、网络评论与引导、突发事情的处理与引导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评论员建设的各种有效机制,诸如培养机制、选拔机制、奖惩机制、淘汰机制等。
  二、强化制度文化的规范作用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成员的行为准则,对校园网络文化起着规范与约束作用。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为核心,符合校园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的纪律严格、管理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和谐的发展。
  1.健全网络规章制度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有完善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来护驾,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谈不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校应根据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依据校园网络文化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制定一套既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合法权利,又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网络文化管理规章制度,以保障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此,应贯彻落实依法、科学、有效的管理方针,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思想教育等手段,规范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秩序。   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技术保障机制,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氛围。比如加强防火墙、绿色上网等屏蔽技术建设,从技术上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为广大师生提供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和内容。
  3.建立网上预警机制
  网上预警机制,就是运用科学预测以及逻辑推理的技术与方法,通过推测与估计,对某些网络安全危机现象出现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等做出预测与推断,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网络危险进行事先预报,并告知学校和师生提前了解网络事态的发展状况,以便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达到防止进而消除不利后果的目的。尽管有些网络安全危机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但是通过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学校的网络安全危机则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一是实名备案。在当前网络匿名的背景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管理措施与制度保障,网络虚拟空间变成“无政府”状态下的言论自由,诽谤、侵权、暴力等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上泛滥,无节制的网络自由被过度放大,这不得不引起对网络实名备案管理的思索和探讨。实名备案是规范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推动校园网络持续向前健康发展的保障。校园网络可以通过技术对其实施实名制,要求在校师生在使用论坛、博客等交互式栏目时使用实名注册。登录者的实名制对广大青年学生都是透明的,但是实名备案不代表限制广大师生的发言权,而是促进守法、诚信的意识,既要保护广大师生的言论自由,又要打击犯罪,减少校园网络违法现象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二是齐抓共管。网上预警机制需要管理干部、教师、学生齐抓共管,一旦发现网络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为此,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校园网络管理队伍。这就要求学校注重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本素质,不断增强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培育一批技术力量强的校园网络管理干部队伍。
  三、发挥行为文化的熏陶作用
  1.广泛开展网络媒介教育
  媒介教育是一种思维方法与思想启迪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理论。大学生从媒介中获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以及教育,并通过媒介进行沟通与交流,加速其价值观形成的进程。健康和谐的媒介环境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和辐射力,疏导学生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应对现实与网络中学习和生活压力的承受能力,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一是养成对网络媒介环境真实性的质疑意识。校园网络具有开放性、匿名性、自由性等多重特点,是媒介资源中一个非常特殊的虚拟区域,这就决定了校园网络媒介同时具有真实性与非真实性的双重特征。因此,在网络这个媒介中,必须养成对网络媒介环境真实性的质疑意识,提高有效利用和批判接受传媒的能力,形成社会责任。
  二是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在校园网络虚拟空间里,人们认为有绝对的自由,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随处可见,因此,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必须要强化网络道德自律修身和慎独养性的观念,提升道德素养,养成高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怀,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效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
  2.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
  优良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校园网络文化吸引力、凝聚力的外在表现。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建设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立足学校实际,在正确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创造融合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保证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精品”不断涌现,并进行培育;使之品牌化。
  一是创办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网站。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内容充实的校园专题网站,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从内容上保障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理论学习网站、公共信息服务网站等一系列校园主题教育网站的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内容,发挥校园网络文化优势,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二是培育“E”系列文化产品。“E”是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新经济时代的象征。不可否认,网络占领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感受“E”文化,享受“E”生活。“E”文化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的转型与升级,“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网上淘宝”等等,都是代表数字信息时代的“E”系列文化。“E”系列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可以提高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注重培育“E”系列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比如建立“网络数字化图书馆”,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知识增值性的电子信息服务。还可以建立陶冶人文情操的“网络游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游戏研发运营中贯穿正确的价值理念并倡导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保障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增强网络游戏的文化内涵。
  3.开展网络文化创意竞赛活动
  校园网络文化竞赛活动是现实校园文化活动的拓展方式,不仅具有现实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引导、规范渗透等功能,同时更具有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便捷性、迅速性、仿真性、开放性、广泛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从而实现了现实校园文化活动在内容与形式、渠道与空间上的新拓展。
  在校园网络文化创意竞赛活动建设中,要创造性的将网络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学生思想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为主线,将知识性与思想性、娱乐性与互动性融为一体,通过网页制作比赛、网上投票、网上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作品竞赛、手机撰写短信等多种网络活动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一方面丰富其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自觉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和境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正确的思想舆论引导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丰富的活动塑造人、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让广大青年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中,不断受到先进文化的引领与文明时尚的感染,进而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材料力学”是工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和满足21世纪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针对“材料力学”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材料力学”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特点,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注重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材料力学;学习兴趣;比较法;归纳法;多媒体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从独立学院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单片机”课程设计为例,用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指导实践。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创设实际情境、彰显学生优点、确定挑战性的设计任务、成绩评定多元化等手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建构主义;单片机  作者简介:屈霞(1968-),女,甘肃张掖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文杰(1982-)
期刊
摘要:分析了地方工科院校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校内实习基地资源的一些措施。通过在校内建立功能完善的学生实习基地,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实现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郑雷(1976-),男,山东莒南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世田(1979-),男,山东五莲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遵循错位发展的原则,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基本目标,而实验室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结合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对当前独立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讨论了实验室建设的流程优化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沈良忠(1978-),男,浙江海盐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讲师;李莹(1977-),女,广西桂平人,
期刊
摘要:以江苏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的得失。江苏大学实行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主要是针对部分拔尖学生开展的一项竞技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本科生拔尖人才方面的发掘和培养。但在学生受益面、课题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度、学生与实际科研的结合度等方面还相对欠缺。  关键词:理工科本科生;大学生研究计划;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吕柳(1981-),女,福建南平人,江苏大学机械学院,讲师;许孝芳(198
期刊
摘要: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教师是知识传授过程的载体,其综合素质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水平,也决定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针对新建专业,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高校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新建专业过程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新专业;实践能力;高校教师  作者简介:徐颖(1981-),女,辽宁海城人,东北石油大学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针对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围绕着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这一主题,从改变选题方式、调整时间安排、加强过程管理和改良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曹云(1975-),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工程
期刊
摘要:根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项目管理应用为主线,以项目管理目标为核心,综合运用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相关内容的知识,提出了建立项目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思想,以PowerOn系统为基础,构建了项目管理综合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教学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平台,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太华(1963-),男,贵州仁怀
期刊
摘要:为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把“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文章就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力;方式创新  作者简介:周黎琼(1970-),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及国内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安全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对大学生常见的安全事故进行梳理,探究事件背后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大学生安全素质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素质;综合教育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