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就是带领、引导社会公众的信任力量,是“君子之守,政事之本”。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社会的精英群体,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一旦放在社会中就会被无限放大,对社会民众起着一个示范和引领作用。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四种能力:一是人格感召力;二是科学政绩力;三是制度保障力;四是网络驾驭力。
人格感召力
什么是“人格感召力”?人格感召力就是指领导干部在做人、办事、从政过程中在员工中形成的威望和信赖度,是领导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思想道德的总和,是领导干部的内力、内功。
领导干部要想有人格感召力,关键就是要树立威信。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树立威信呢?
要以“德”立威。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本。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成绩显著、群众威信高的干部,莫不是如此。
要以“才”增威。有才無德要坏事,有德无才要误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短,领导干部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行。
要以“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廉”是安身立命之本。领导干部要放正自己的心,把好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手,拢住自己的腿,还要管好自己的人。要修为官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弃非分之想,省自身之过,以“廉”生威。
要以“公”助威。《臣轨》中说:“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领导干部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办实事不做虚事,干明事不干暗事。
要以“情”育威。古人云:“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领导干部要做到站起来当伞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鞠躬尽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政绩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必须做出政绩。但是,有些领导干部追求的政绩是那些为自己“树碑、留名、邀官”的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身为领导干部,做人无信,讲话无应,工作无力,怎能带领人民群众搞建设、谋发展?用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赵勇的话说就是,即使你的政策是对的,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领导干部抓了多少大事、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干了哪些坏事,老百姓最清楚,老百姓最明白。
制度保障力
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不仅要有人格魅力,能做出实事,同时还要有一套制度、规则来保证。一是完善领导者选拔任用机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浦兴祖等专家认为,社会转型期的干部选任工作已经被摆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现在的广大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嘴巴是自由的”。领导干部选任工作一定要正视这种舆论变化趋势,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取信于民。
干部制度要真正地按程序办,经得起检验。同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选人用人原则,真正做到透明化、“阳光化”。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群众满意度是考察考评一个领导者公信力的重要标志。通过以信访、电话、网络等“明线”形式和从“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普通群众中聘请监督信息员等“暗线”形式来获取群众评论。
网络驾驭力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会增强我们的公信力。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驾驭好网络呢?
要有网上公开的魄力。公开首先是态度上的,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争取了主动权。其次是公开方式,从“简单发布、一发了之”到“先谋而后动、策划公布”。最后是公开机制,从“个案公布”走向“常态公开”,建立长效机制。
要有网络抗压能力。对于网络,领导干部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是不要恐慌,二是不要生气。恐慌容易乱了方寸,生气容易气大伤身。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领导干部应该有禁得起批评乃至被骂的气度。
要有网络回应能力。这种回应第一要讲究个“实”字,说的是真话新话,而不是空话套话,并且及时通过网络回应。第二要讲究个“快”字,掌握网络发言的“黄金4小时”法则,赢得主动权。第三要讲究个“多”字,就是不能单干,要形成一个群体,集体发声,持续发声。第四要讲究个“常”字,网络回应要建立一种常态化的机制。
要有网络运用能力。当前的基层干部很多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场的“暴风骤雨”中败下阵来。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弥补“本领缺陷”尚需要干部与“网”俱进。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责编/张立新)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四种能力:一是人格感召力;二是科学政绩力;三是制度保障力;四是网络驾驭力。
人格感召力
什么是“人格感召力”?人格感召力就是指领导干部在做人、办事、从政过程中在员工中形成的威望和信赖度,是领导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思想道德的总和,是领导干部的内力、内功。
领导干部要想有人格感召力,关键就是要树立威信。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树立威信呢?
要以“德”立威。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本。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成绩显著、群众威信高的干部,莫不是如此。
要以“才”增威。有才無德要坏事,有德无才要误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短,领导干部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行。
要以“廉”生威。“公生明,廉生威”,“廉”是安身立命之本。领导干部要放正自己的心,把好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手,拢住自己的腿,还要管好自己的人。要修为官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弃非分之想,省自身之过,以“廉”生威。
要以“公”助威。《臣轨》中说:“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领导干部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办实事不做虚事,干明事不干暗事。
要以“情”育威。古人云:“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领导干部要做到站起来当伞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鞠躬尽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政绩力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必须做出政绩。但是,有些领导干部追求的政绩是那些为自己“树碑、留名、邀官”的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身为领导干部,做人无信,讲话无应,工作无力,怎能带领人民群众搞建设、谋发展?用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赵勇的话说就是,即使你的政策是对的,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领导干部抓了多少大事、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干了哪些坏事,老百姓最清楚,老百姓最明白。
制度保障力
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不仅要有人格魅力,能做出实事,同时还要有一套制度、规则来保证。一是完善领导者选拔任用机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浦兴祖等专家认为,社会转型期的干部选任工作已经被摆在了“全社会的聚光灯”下,现在的广大群众不仅“眼睛是雪亮的”,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嘴巴是自由的”。领导干部选任工作一定要正视这种舆论变化趋势,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取信于民。
干部制度要真正地按程序办,经得起检验。同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选人用人原则,真正做到透明化、“阳光化”。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群众满意度是考察考评一个领导者公信力的重要标志。通过以信访、电话、网络等“明线”形式和从“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普通群众中聘请监督信息员等“暗线”形式来获取群众评论。
网络驾驭力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会增强我们的公信力。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驾驭好网络呢?
要有网上公开的魄力。公开首先是态度上的,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争取了主动权。其次是公开方式,从“简单发布、一发了之”到“先谋而后动、策划公布”。最后是公开机制,从“个案公布”走向“常态公开”,建立长效机制。
要有网络抗压能力。对于网络,领导干部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是不要恐慌,二是不要生气。恐慌容易乱了方寸,生气容易气大伤身。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领导干部应该有禁得起批评乃至被骂的气度。
要有网络回应能力。这种回应第一要讲究个“实”字,说的是真话新话,而不是空话套话,并且及时通过网络回应。第二要讲究个“快”字,掌握网络发言的“黄金4小时”法则,赢得主动权。第三要讲究个“多”字,就是不能单干,要形成一个群体,集体发声,持续发声。第四要讲究个“常”字,网络回应要建立一种常态化的机制。
要有网络运用能力。当前的基层干部很多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如果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场的“暴风骤雨”中败下阵来。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弥补“本领缺陷”尚需要干部与“网”俱进。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