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愿意亲手试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几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好动、思维能力弱等特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学中,我仿照课本上的图,在教室前方布置了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一名学生坐在课桌前,手拿铅笔在桌子上写字,桌上放一个文具盒,一本练习本,一支铅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这些东西的个数都相同吗?这个数是几呢?待学生回答后,把东西拿走,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给这个同学送一个文具盒,一本练习本,一支铅笔。
  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处于教材内容所设定的情境中,通过具体事例,抽象出自然数“1”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再如一年级的“统计”一课,教材安排是让学生统计各种花的数量,再是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我就把这些教学环节编成了一个故事: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很多小动物们来祝贺,他们给小白兔送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小白兔高兴极了,拿出各种好吃的水果招待大家。然后让学生帮小白兔统计花、吃水果的人数。这样,通过统计,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还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学生整节课自始至终兴趣浓厚。
  
  二、重视操作,调动思维
  
  陶行知说:“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可见动手动脑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演示和操作,指导他们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并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刚入学时,我就让学生每人准备“圆形、三角形、小棒”等,向他们提出摆放学具的具体要求。如教学大于号、小于号时,先让学生整齐地摆出6个圆形,每个圆形要放均匀,并在下面摆出4个三角形,要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圆形,这样学生摆成以下图形:
   ○○○○○○
   △△△△
  使学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6>4或4<6。
  又如在教学进位加法“26 38”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可以列出竖式。但由于各位数相加满十是新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出26根小棒,再在其下面摆出38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然后让学生讨论先加什么,在学生提出不同的摆法后,我启发学生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14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这时还剩4根单根的小棒。结合摆的结果,在竖式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写“4”,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1”,表示新捆的一捆,也就是“进上一个十”。然后再看十位,把进上来的“1”与十位上的数加在一起一共是“6”,最后得“64”。
  经过这样的操作与思考,既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训练语言,促进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思维的过程和认识活动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之,语言的磨练也将促进思维的更加精确。所以,我认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启蒙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更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8的组成”时,我让学生用8根小棒分一分,先让学生自己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再说给大家听一听。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易拉罐、茶叶筒、笛子等,说说它们共同的特征——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一样。在教了“0”的认识时,书上出现了三幅插图,我就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很正确地列出算式,而且加深理解“0”的含义,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对事情的条理化叙述,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教学8 3=□时,要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怎样加这件事,可叙述为:先将3分成2和1,8加2得10,10加1得11。结合图与算式还要叙述为:原来有8支蓝粉笔,又添上3支黄粉笔,现在一共有多少支彩色粉笔?经过“原来……又添上……现在……”这样条理化的叙述,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而且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学生去听、去想、去說、去读、去写,从而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也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链接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能达到分解阅读目标的效果,借助于图表能发展学生的对比意识,将课堂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拓展、探究、多角度、限时、思辨五种模式的阅
根据已知裂叶牵牛花PNZIP启动子碱基序列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怀地黄基因组中扩增出5个基因片段,回收和克隆出其中一个1 096bp的基因片段。经过NCBI对比分析,发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学习。但在数学活动中只有少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多数学生处于探究之外,处于“观望”状态e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养成主动探究意识,并逐步学会探究。  关键词:活动;欲望;探究;生成    “探究”是小学教育的灵魂,数学活动的本质更在于探究。美洲一些国家
一、设计理念.理清教材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课程目标为主线,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相关活动,把思考、体验和反思的机会给予学生。激发其主动学习,通过学生的活动促成知识的自然生成。新
摘 要: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根本在于落实数学课本的阅读。本文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课本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谈利用课本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本;兴趣;习惯;阅读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课本,只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骤、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有的学生认
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服务于信息社会的同时,还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展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信息教学的优势作用,发挥它最大的服务作用
持家基因Actin常被用作定量、半定量PCR试验的内参。为研究其他基因的调控机制或外源基因在蕙兰中的相对表达提供内参,根据GenBank已经登录的肌动蛋白(Actin)基因的同源核苷酸
为明确贵州新引进的14个柑橘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其对柑橘炭疽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4个参试柑橘品种在接种4d和5d后,抗病性存在差异。其中,天草在
改革开放30a来,我国畜牧水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使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为实现我国畜牧水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粮型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