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能够确认韩国所藏的敦煌写本是岭南大学图书馆藏《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一卷(以下称“岭大敦煌经卷”),其内容为《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中《寿命品第三》和《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卷首有“大般涅槃经卷第三”题,卷中有“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题。《寿命品第三》共303行,5156字;《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共170行,2884字。关于此卷,32年前由韩国学者洪瑀钦先生介绍卷子的来源,并加以台湾潘重规先生1977年访韩时写的跋文(见附录),发表于韩国学术期刊《中国语文学》1981年第3辑。{1}此卷抄写整齐,字体较佳,每行大约有17字,从经卷的大小和篇幅来看,可谓比较完整的一套。潘重规先生在跋文中说此卷“楮纸四界,书法精工”。前半部分的内容是《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寿命品”,可没有“寿命品”题,第一行写“大般涅槃经卷第三”题后直接开始佛经正文。
据洪瑀钦先生解题,这卷子是清末搬到北京的敦煌写本之一。当时正在北京留学的首尔大学李相佰教授获得几件卷子,包括岭大敦煌经卷,都带回韩国故乡大邱。后来,经过韩国战争,李相佰教授去世,他的藏书一部分流失到大邱市内古书店。1968年,岭南大学赵润济教授在大邱古书店“集古堂”{2}购买到的可能是李相佰教授旧藏的敦煌遗书两卷,其中《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一卷寄赠到岭南大学图书馆,另一卷送给当时釜山大学的李东英教授。{3}1977年5月,岭南大学授予台湾潘重规先生以名誉博士学位,并请他来鉴定这部岭大敦煌经卷。潘先生在跋文中推测此卷是隋代写本,因为没有避讳“世”、“治”字等唐代皇帝之名,并且其笔体也近乎隋代字样。{4}
可惜的是,从30多年前最初发表解题以后,在韩国几乎没有对岭大敦煌经卷进行研究,岭大图书馆也没有公开原卷。但是30年前和现在的研究环境大为改变,当时很难看到敦煌写本,可现在中、英、法等国家的敦煌遗书都已经影印出版,并且通过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资料集或者网站资料库,可以看敦煌写本的照片,尤其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网上提供的原本照片比任何资料更清楚,能够用来校勘。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这30年来没被提到的海外敦煌遗书。
从“品”的次数来看,岭大敦煌经卷是北本《大般涅槃经卷》。现存《高丽大藏经》本北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以《寿命品第一之三》、《金刚身品第二》、《名字功德品第三》三品构成,但此卷只有前两品,没有《名字功德品》,这与卷子本身的篇幅有关。岭南大学图书馆书志提示:“此卷为敦煌经卷,笔写本,1轴,有界,25.7×786厘米。”{5}可以说是完整的敦煌卷子形式,也就是首尾没有残缺的完整本。敦煌遗书中,北本《大般涅槃经》数量相当多。“北图有珠97等三百号左右,英、法、俄、日等亦藏有三百号以上。” 除了岭大敦煌经卷外,敦煌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分散在英国、法国、中国的所藏处,其编号如下:{6}
S.0172、S.2298、S.2835、S.2876、S.4720、S.4868、S.5613、S.6742;P.4834;北6298(列015/BD01215)、北6299(出055/BD04355)、北6300(皇054/BD07654)、北6301(皇059/BD07659)、北6302(余070/BD02370)、北6303(人016/BD07156)、北6304(吕026/BD02726)、北6307(官062/BD07462)、北6537(余036/BD02336)。
以上遗书大部分是残卷,与之不同,岭大敦煌经卷首尾均全,只有几个字的残缺。岭大敦煌经卷的价值就在这里,通过此卷,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以前《大般涅槃经卷第三》的原貌,并且可以与后代大藏经校对。此卷的前一部分与《高丽大藏经》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有如下不同:
岭大本的“如来应知遍知”确实是错写的,应改为“如来应正遍知”,实际上在同卷后边改成了“如来应正遍知”。“青索无于”也要改成“债索无所”,这也许是因为“青”和“债”字样相似,抄手错写的。可是就“偏袒右肩”和“偏袒右臂”而言,岭大本“偏袒右肩”可说是更合适的描写。如此,我们能够通过校对,知道抄写的情况,判断正误。为了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与其他敦煌本《大涅槃经卷第三》校勘。
洪瑀钦:《敦煌卷子〈大般涅槃经卷三〉·〈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解题》,《中国语文学》,第3辑,1981年。洪先生提示此卷是“《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和《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连接的一文卷”。可是“金刚身品”本身是《大般涅槃经》中的一品(第二品),前一品是“寿命品”,所以不能说是“连接”的卷子。
洪瑀钦先生指出赵教授在“考古堂”买敦煌遗书,可是1968年报纸都明示是“集古堂”,当时“考古堂”主人也证实是“集古堂”,但这古书店早已关门。
据1968年《东亚日报》10月5日第五面报道,1968年赵润济教授在大邱发现的另一卷敦煌遗书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438卷。
洪瑀钦,同上书,第613~615页。
参见岭南大学图书馆,陶南文库,书志。
敦煌研究院:《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
据洪瑀钦先生解题,这卷子是清末搬到北京的敦煌写本之一。当时正在北京留学的首尔大学李相佰教授获得几件卷子,包括岭大敦煌经卷,都带回韩国故乡大邱。后来,经过韩国战争,李相佰教授去世,他的藏书一部分流失到大邱市内古书店。1968年,岭南大学赵润济教授在大邱古书店“集古堂”{2}购买到的可能是李相佰教授旧藏的敦煌遗书两卷,其中《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一卷寄赠到岭南大学图书馆,另一卷送给当时釜山大学的李东英教授。{3}1977年5月,岭南大学授予台湾潘重规先生以名誉博士学位,并请他来鉴定这部岭大敦煌经卷。潘先生在跋文中推测此卷是隋代写本,因为没有避讳“世”、“治”字等唐代皇帝之名,并且其笔体也近乎隋代字样。{4}
可惜的是,从30多年前最初发表解题以后,在韩国几乎没有对岭大敦煌经卷进行研究,岭大图书馆也没有公开原卷。但是30年前和现在的研究环境大为改变,当时很难看到敦煌写本,可现在中、英、法等国家的敦煌遗书都已经影印出版,并且通过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资料集或者网站资料库,可以看敦煌写本的照片,尤其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网上提供的原本照片比任何资料更清楚,能够用来校勘。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考察这30年来没被提到的海外敦煌遗书。
从“品”的次数来看,岭大敦煌经卷是北本《大般涅槃经卷》。现存《高丽大藏经》本北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以《寿命品第一之三》、《金刚身品第二》、《名字功德品第三》三品构成,但此卷只有前两品,没有《名字功德品》,这与卷子本身的篇幅有关。岭南大学图书馆书志提示:“此卷为敦煌经卷,笔写本,1轴,有界,25.7×786厘米。”{5}可以说是完整的敦煌卷子形式,也就是首尾没有残缺的完整本。敦煌遗书中,北本《大般涅槃经》数量相当多。“北图有珠97等三百号左右,英、法、俄、日等亦藏有三百号以上。” 除了岭大敦煌经卷外,敦煌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分散在英国、法国、中国的所藏处,其编号如下:{6}
S.0172、S.2298、S.2835、S.2876、S.4720、S.4868、S.5613、S.6742;P.4834;北6298(列015/BD01215)、北6299(出055/BD04355)、北6300(皇054/BD07654)、北6301(皇059/BD07659)、北6302(余070/BD02370)、北6303(人016/BD07156)、北6304(吕026/BD02726)、北6307(官062/BD07462)、北6537(余036/BD02336)。
以上遗书大部分是残卷,与之不同,岭大敦煌经卷首尾均全,只有几个字的残缺。岭大敦煌经卷的价值就在这里,通过此卷,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以前《大般涅槃经卷第三》的原貌,并且可以与后代大藏经校对。此卷的前一部分与《高丽大藏经》本《大般涅槃经卷第三》有如下不同:
岭大本的“如来应知遍知”确实是错写的,应改为“如来应正遍知”,实际上在同卷后边改成了“如来应正遍知”。“青索无于”也要改成“债索无所”,这也许是因为“青”和“债”字样相似,抄手错写的。可是就“偏袒右肩”和“偏袒右臂”而言,岭大本“偏袒右肩”可说是更合适的描写。如此,我们能够通过校对,知道抄写的情况,判断正误。为了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与其他敦煌本《大涅槃经卷第三》校勘。
洪瑀钦:《敦煌卷子〈大般涅槃经卷三〉·〈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解题》,《中国语文学》,第3辑,1981年。洪先生提示此卷是“《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和《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连接的一文卷”。可是“金刚身品”本身是《大般涅槃经》中的一品(第二品),前一品是“寿命品”,所以不能说是“连接”的卷子。
洪瑀钦先生指出赵教授在“考古堂”买敦煌遗书,可是1968年报纸都明示是“集古堂”,当时“考古堂”主人也证实是“集古堂”,但这古书店早已关门。
据1968年《东亚日报》10月5日第五面报道,1968年赵润济教授在大邱发现的另一卷敦煌遗书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第438卷。
洪瑀钦,同上书,第613~615页。
参见岭南大学图书馆,陶南文库,书志。
敦煌研究院:《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