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艺术可以说是中国音乐领域中最年轻的家族,自黄自先生1933年首次将合唱作品《长恨歌》带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至今,合唱早已悄然生息地在我们生活中绚丽绽放。对于合唱团体来说,音准是个难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无疑也是一个难点。在合唱中有很多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所以要解决这个难点,可以由这些因素着手,找准问题所在,加以训练,最终解决这个难题。
一、音准的感知练习
(一)稳定音高的感知练习
所谓音准它是指在固定的音高存在的前提下,演奏者所表现出的音的准确度。音准的概念不会单独存在,要有音高的概念作为尺标,从而才能够说明什么样的音表现的准确,什么样的音表现的不准确。所以,音准是在先有音高的前提下才能够来判定的,音高是音准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所以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音高的概念。以教材第七册《大家来唱》为例。通过动作使音高得到加强,教师歌唱,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手势的高低来感受歌曲音高的走向,然后学生逐渐跟随老师的手势,通过手势动作感觉、体验持续稳定的音高规律。
但是,只有感觉还不够,学生还要通过聆听老师的哼鸣来进一步感知,最后反复用韵母音哼唱歌曲,如a,lu,li,wu,来进一步巩固对音高的认知。
(二)感知音高和二聲部音高
在音准方面,对于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和富于变化的音色,其中最基本的是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唱出来的歌曲曲不成调,其他一切都谈不上。可见,音准在合唱的演唱中具有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伴随歌曲或者歌谣中能够比较独立地聆听出音高时,就可以发展音高的感知了。因为,学生已经在实践中感觉到,有时两个声音音高相同,有时两个声音音高不同。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大家来唱》时,让学生跟歌曲里的音高出现进行拍手,同时要求学生关注节拍里的声音。学生感觉区别:有的时候一小节里唱一个声音,有的一小节里唱三个声音。为了进一步感知音高,可以在学生熟悉歌曲后,把原来的歌词换成单一的韵母来练习,因为相同的声音可以比歌词更容易地让学生感觉声音的变化,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有的小节有一个声音,有的小节里有三个声音。同时配合相应的动作,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的高低,从而建立音高的概念。之后,便自然而然进入音高的学习。
(三)音高的模仿练习
音高问答式模仿练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音高练习之一,教师可以从单音开始进行,这样能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找到音准的感觉,另外,为避免学生精神紧张,师生互换不应太过频繁。将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加在每个音的中间,不但可以克服节奏的呆板,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紧张的作用。
1.音高问答式模仿
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请学生来当“老师”与大家问答,也可以每位学生当一回“老师”,即兴弹奏一个音让大家说出音高。为加强学生感受音高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进行单音或多音的模仿练习,教师和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做二声部模仿。
2.音高动机的模仿练习
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看谱进行,也可以只凭听觉练习,以锻炼音高记忆。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一小节、两小节、三小节的句式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提取要学习的歌曲或乐曲中有代表性的或者有难度的乐句,从音高模仿先练习,通过音高模仿,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减少学习难度。但是,音高模仿练习要适可而止,细水长流,每次练习几分钟,当学生兴趣减弱或精神不集中时就要停止。
教师轻唱,学生模仿,但不要求学生看谱。在学生熟悉音高后学习歌曲,减少了学习的难度。进行音高模仿接龙也是非常有趣而有益的方法,练习时以乐句为一个句式进行,老师先唱一句,学生进行下一句,教师连续唱下去学生边轻声跟唱老师的前一句,边跟唱后面的旋律,教师设计旋律时要注意把容易和难的间隔进行,难度太大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在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领着大家练。
二、音准练习伴随歌唱
教师可以用二声部为童谣、儿歌、歌曲等担任伴奏,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诵和歌唱的热情。在练习时,采用简单音高是最佳途径,就是一个句式注意编配原则,声部间要交错互补,避免填的满满的大齐奏,有些声部哪怕全句只唱一个音,在音准的训练上也不亚于从头到尾。
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已经熟悉的歌曲设计简单的固定音高做声势练习伴随歌唱,歌曲的相同音高和不同音高的对比使歌曲练习变得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这是中段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三、音准要素的学习与掌握
从现在的人音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各种二声部乐句的认识与掌握,由易到难分散在七至十二册之中。第七、八册以认识二声部合唱为主。第九、十册掌握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第十一、十二册能够独立的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音准入门要比多声部音准容易,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以为掌握音高真的很容易,往往在一年时间里把所有的音高全都灌给学生,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其实还是不懂。虽然音高入门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准确地掌握音高的准确度也非易事,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中段学生在音高要素的学习中不能在广度上追求,而是要往深度发展。例如前面讲到的多声部的音高练习等等,它既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音高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将来其他多声部类型的学习,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中段学习音高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小步子、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负担,而且使学生对乐谱有比较生动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合唱歌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这个问题上,只要抓住音准的几个要素,找准方法,逐一击破,音准这个难题自然不攻而破。
一、音准的感知练习
(一)稳定音高的感知练习
所谓音准它是指在固定的音高存在的前提下,演奏者所表现出的音的准确度。音准的概念不会单独存在,要有音高的概念作为尺标,从而才能够说明什么样的音表现的准确,什么样的音表现的不准确。所以,音准是在先有音高的前提下才能够来判定的,音高是音准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所以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音高的概念。以教材第七册《大家来唱》为例。通过动作使音高得到加强,教师歌唱,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手势的高低来感受歌曲音高的走向,然后学生逐渐跟随老师的手势,通过手势动作感觉、体验持续稳定的音高规律。
但是,只有感觉还不够,学生还要通过聆听老师的哼鸣来进一步感知,最后反复用韵母音哼唱歌曲,如a,lu,li,wu,来进一步巩固对音高的认知。
(二)感知音高和二聲部音高
在音准方面,对于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和富于变化的音色,其中最基本的是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唱出来的歌曲曲不成调,其他一切都谈不上。可见,音准在合唱的演唱中具有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伴随歌曲或者歌谣中能够比较独立地聆听出音高时,就可以发展音高的感知了。因为,学生已经在实践中感觉到,有时两个声音音高相同,有时两个声音音高不同。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大家来唱》时,让学生跟歌曲里的音高出现进行拍手,同时要求学生关注节拍里的声音。学生感觉区别:有的时候一小节里唱一个声音,有的一小节里唱三个声音。为了进一步感知音高,可以在学生熟悉歌曲后,把原来的歌词换成单一的韵母来练习,因为相同的声音可以比歌词更容易地让学生感觉声音的变化,也有助于学生发现有的小节有一个声音,有的小节里有三个声音。同时配合相应的动作,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的高低,从而建立音高的概念。之后,便自然而然进入音高的学习。
(三)音高的模仿练习
音高问答式模仿练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音高练习之一,教师可以从单音开始进行,这样能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找到音准的感觉,另外,为避免学生精神紧张,师生互换不应太过频繁。将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加在每个音的中间,不但可以克服节奏的呆板,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紧张的作用。
1.音高问答式模仿
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请学生来当“老师”与大家问答,也可以每位学生当一回“老师”,即兴弹奏一个音让大家说出音高。为加强学生感受音高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进行单音或多音的模仿练习,教师和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做二声部模仿。
2.音高动机的模仿练习
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看谱进行,也可以只凭听觉练习,以锻炼音高记忆。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一小节、两小节、三小节的句式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提取要学习的歌曲或乐曲中有代表性的或者有难度的乐句,从音高模仿先练习,通过音高模仿,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减少学习难度。但是,音高模仿练习要适可而止,细水长流,每次练习几分钟,当学生兴趣减弱或精神不集中时就要停止。
教师轻唱,学生模仿,但不要求学生看谱。在学生熟悉音高后学习歌曲,减少了学习的难度。进行音高模仿接龙也是非常有趣而有益的方法,练习时以乐句为一个句式进行,老师先唱一句,学生进行下一句,教师连续唱下去学生边轻声跟唱老师的前一句,边跟唱后面的旋律,教师设计旋律时要注意把容易和难的间隔进行,难度太大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在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请学生当小老师领着大家练。
二、音准练习伴随歌唱
教师可以用二声部为童谣、儿歌、歌曲等担任伴奏,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诵和歌唱的热情。在练习时,采用简单音高是最佳途径,就是一个句式注意编配原则,声部间要交错互补,避免填的满满的大齐奏,有些声部哪怕全句只唱一个音,在音准的训练上也不亚于从头到尾。
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已经熟悉的歌曲设计简单的固定音高做声势练习伴随歌唱,歌曲的相同音高和不同音高的对比使歌曲练习变得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这是中段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方式。
三、音准要素的学习与掌握
从现在的人音版教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各种二声部乐句的认识与掌握,由易到难分散在七至十二册之中。第七、八册以认识二声部合唱为主。第九、十册掌握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第十一、十二册能够独立的完成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音准入门要比多声部音准容易,正因为此,很多教师以为掌握音高真的很容易,往往在一年时间里把所有的音高全都灌给学生,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其实还是不懂。虽然音高入门比较简单,但要真正准确地掌握音高的准确度也非易事,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中段学生在音高要素的学习中不能在广度上追求,而是要往深度发展。例如前面讲到的多声部的音高练习等等,它既为旋律多声部打基础,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音高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将来其他多声部类型的学习,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中段学习音高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小步子、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负担,而且使学生对乐谱有比较生动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音乐合唱歌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这个问题上,只要抓住音准的几个要素,找准方法,逐一击破,音准这个难题自然不攻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