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述了优质红花标记杂交棉鲁HB标杂-5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特有的红花性状可以方便、快捷地在田间区分真假F1代杂交种子。
关键词:杂交棉;鲁HB标杂-5;红花标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37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109-02
鲁HB标杂-5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具有红花性状标记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2020号)。该品种纤维品质优,铃大,出苗好,长势较强,吐絮畅,易采摘。
1亲本来源
鲁HB标杂-5为红花标记品种间F1代杂交抗虫棉。母本为自育的优质转基因抗虫棉GK52系,是以海陆杂交优质品系鲁原343为母本、GK19为父本杂交并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大铃、抗虫及高衣分新品系;父本为红花标记抗虫棉HBR26系,是本课题组以野生比克氏棉转育而来的陆地棉红花大基斑纯合系B8为母本,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9号为父本和轮回亲本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HB红花标记抗虫棉新品系,该系株型稍紧,纤维品质优。
2选育方法与过程
针对转基因杂交棉的纤维品质改良,我们在亲本选育过程中重点加强了纤维品质的考察和利用。通过优势测配筛选出高优势杂交组合,成功地利用红花性状作为标记性状,方便、快捷、直观地鉴定F1代种子纯度,并可在田间随时剔除假杂种,最终将海岛棉、陆地棉和比克氏棉三者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育成了优质、抗虫、抗病、具HB标记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连续对双亲进行自交纯化和回交转育,2005年以GK52系为母本、HBR26系为父本配制一代杂交种,并同时进行品系比较和多点鉴定试验。2009~2010年推荐参加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2012年审定命名为鲁HB标杂-5。2010年获得黄河流域棉区转基因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0)第130号]。
3特征特性
鲁HB标杂-5属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28 天。出苗好,苗壮,长势强,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形,叶功能好,叶片中等大小,花冠粉红色,基部有紫红斑,铃卵圆形、较大,吐絮畅,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株高121 cm,第一果枝节位77节,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219个,铃重68 g,霜前衣分402%,籽指116 g,霜前花率935%。
该品种纤维品质突出。2009~2010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CC)测试:纤维主体长度310 mm,断裂比强度330 cN/tex,马克隆值45,整齐度862%,纺纱均匀性指数1638,适纺高支纱。
4产量表现
在2009~2010年山东省棉花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中,2009年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4265、4 1790、1 7955 kg和1 7010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19%、124%、110%和117%;2010年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295、3 5520、1 5030 kg和1 4070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44%、164%、137%和15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565、3 5970、1 5915 kg和1 4925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4%、146%、86%和123%。连续三年的区试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杂交棉新品种。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适时播种
黄河流域棉区3月底至4月初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棉田4月20日前后播种。播前注意晒种,造好墒,力争一播全苗。
52适当稀植
该杂交种植株较松散,丰产性好,个体增产潜力大,前期营养生长旺盛,架子大,应适当稀植,以充分发挥其单株的增产潜力。高肥水地块24~30万株/hm2,中等肥水地块32~36万株/hm2,旱薄地38万株/hm2以上,具体视地力和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
53简化施肥
首先要重施有机肥作底肥,播种时在两垄中间每公顷沟施氮磷钾(23∶11∶6)缓控释复混肥600~750 kg,同时每公顷增施75 kg硼肥、15 kg锌肥。后期依据田间长势,补施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54适度化控
该品种前期生长稳健,进入花铃期后长势明显加快。应根据长势现蕾时每公顷用缩节胺75~150 g,蕾期用225~300 g,初花期用300~375 g,打顶后7天左右用450 g,喷施植株中上部,抑制赘芽和无效蕾的生长,同时抑制顶部果枝因生长过快造成的遮阴郁闭,以达到封顶的目的。
55及时整枝
第一果枝明显出生后,及时打掉果枝以下叶枝,保留全部真叶。6月10日以前的早蕾结合整枝去掉,7月15~20日打顶(要一叶一心)。为控制封行程度,中部果枝碰头时,有条件的可在顶部果枝长到3~5个蕾时,及时打边心,可促使棉株多结铃、结大铃。
56病虫害防治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应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棉盲蝽和烟飞虱等非靶标害虫。当蚜虫(卷叶率5%)、棉盲蝽象(百株10头)、红蜘蛛(被害5%)等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标准时,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该品种叶功能好,长势较强,特别应加强棉盲蝽和烟飞虱的防治。根据其发生特点,应采取统防统治的策略,一般是多家棉农联合统一防治,防止转移,同时清除田间杂草也是减少发生几率的有效措施。枯(黄)萎病重病地块不宜种植。
57中后期其它管理
中后期以预防涝灾为主,平整沟底,保证雨后能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及时去除下部老叶空枝,减少郁蔽。阴雨天要抢摘熟铃和黄铃。持续阴雨过后要及时松土和叶面喷肥。遇旱及时浇水直至9月上旬。
6适宜种植区域
该杂交种植株较松散,丰产性好,个体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耐病性较好。适宜在山东棉区高肥水纯作棉田或棉麦(菜)间套棉田种植。
关键词:杂交棉;鲁HB标杂-5;红花标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37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4-0109-02
鲁HB标杂-5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具有红花性状标记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2020号)。该品种纤维品质优,铃大,出苗好,长势较强,吐絮畅,易采摘。
1亲本来源
鲁HB标杂-5为红花标记品种间F1代杂交抗虫棉。母本为自育的优质转基因抗虫棉GK52系,是以海陆杂交优质品系鲁原343为母本、GK19为父本杂交并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大铃、抗虫及高衣分新品系;父本为红花标记抗虫棉HBR26系,是本课题组以野生比克氏棉转育而来的陆地棉红花大基斑纯合系B8为母本,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9号为父本和轮回亲本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HB红花标记抗虫棉新品系,该系株型稍紧,纤维品质优。
2选育方法与过程
针对转基因杂交棉的纤维品质改良,我们在亲本选育过程中重点加强了纤维品质的考察和利用。通过优势测配筛选出高优势杂交组合,成功地利用红花性状作为标记性状,方便、快捷、直观地鉴定F1代种子纯度,并可在田间随时剔除假杂种,最终将海岛棉、陆地棉和比克氏棉三者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育成了优质、抗虫、抗病、具HB标记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连续对双亲进行自交纯化和回交转育,2005年以GK52系为母本、HBR26系为父本配制一代杂交种,并同时进行品系比较和多点鉴定试验。2009~2010年推荐参加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2012年审定命名为鲁HB标杂-5。2010年获得黄河流域棉区转基因生产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0)第130号]。
3特征特性
鲁HB标杂-5属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28 天。出苗好,苗壮,长势强,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形,叶功能好,叶片中等大小,花冠粉红色,基部有紫红斑,铃卵圆形、较大,吐絮畅,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株高121 cm,第一果枝节位77节,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219个,铃重68 g,霜前衣分402%,籽指116 g,霜前花率935%。
该品种纤维品质突出。2009~2010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CC)测试:纤维主体长度310 mm,断裂比强度330 cN/tex,马克隆值45,整齐度862%,纺纱均匀性指数1638,适纺高支纱。
4产量表现
在2009~2010年山东省棉花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中,2009年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 4265、4 1790、1 7955 kg和1 7010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19%、124%、110%和117%;2010年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295、3 5520、1 5030 kg和1 4070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44%、164%、137%和156%。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8565、3 5970、1 5915 kg和1 4925 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4%、146%、86%和123%。连续三年的区试多点试验表明,该品种为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杂交棉新品种。
5栽培技术要点
51适时播种
黄河流域棉区3月底至4月初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棉田4月20日前后播种。播前注意晒种,造好墒,力争一播全苗。
52适当稀植
该杂交种植株较松散,丰产性好,个体增产潜力大,前期营养生长旺盛,架子大,应适当稀植,以充分发挥其单株的增产潜力。高肥水地块24~30万株/hm2,中等肥水地块32~36万株/hm2,旱薄地38万株/hm2以上,具体视地力和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
53简化施肥
首先要重施有机肥作底肥,播种时在两垄中间每公顷沟施氮磷钾(23∶11∶6)缓控释复混肥600~750 kg,同时每公顷增施75 kg硼肥、15 kg锌肥。后期依据田间长势,补施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54适度化控
该品种前期生长稳健,进入花铃期后长势明显加快。应根据长势现蕾时每公顷用缩节胺75~150 g,蕾期用225~300 g,初花期用300~375 g,打顶后7天左右用450 g,喷施植株中上部,抑制赘芽和无效蕾的生长,同时抑制顶部果枝因生长过快造成的遮阴郁闭,以达到封顶的目的。
55及时整枝
第一果枝明显出生后,及时打掉果枝以下叶枝,保留全部真叶。6月10日以前的早蕾结合整枝去掉,7月15~20日打顶(要一叶一心)。为控制封行程度,中部果枝碰头时,有条件的可在顶部果枝长到3~5个蕾时,及时打边心,可促使棉株多结铃、结大铃。
56病虫害防治
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应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棉盲蝽和烟飞虱等非靶标害虫。当蚜虫(卷叶率5%)、棉盲蝽象(百株10头)、红蜘蛛(被害5%)等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标准时,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该品种叶功能好,长势较强,特别应加强棉盲蝽和烟飞虱的防治。根据其发生特点,应采取统防统治的策略,一般是多家棉农联合统一防治,防止转移,同时清除田间杂草也是减少发生几率的有效措施。枯(黄)萎病重病地块不宜种植。
57中后期其它管理
中后期以预防涝灾为主,平整沟底,保证雨后能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及时去除下部老叶空枝,减少郁蔽。阴雨天要抢摘熟铃和黄铃。持续阴雨过后要及时松土和叶面喷肥。遇旱及时浇水直至9月上旬。
6适宜种植区域
该杂交种植株较松散,丰产性好,个体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耐病性较好。适宜在山东棉区高肥水纯作棉田或棉麦(菜)间套棉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