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发展迅速,疗效逐年提高。肺部并发症是影响HSCT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儿童HSCT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50%,包括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常见的移植后早、中期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植入综合征(ES)、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等,常见晚期并发症包括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等。笔者拟就患儿接受HSCT后常见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思路。
【机 构】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小儿血液科,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小儿血液科,济南 25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发展迅速,疗效逐年提高。肺部并发症是影响HSCT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儿童HSCT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50%,包括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常见的移植后早、中期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植入综合征(ES)、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等,常见晚期并发症包括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等。笔者拟就患儿接受HSCT后常见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河南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抑郁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关注隔辈家庭老年人抑郁情绪。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基线资料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收集,老年抑郁情绪筛查采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结果本次调查最终收集65岁及以上老年人7673名,2265名检出抑郁情绪(2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孙辈照看方式、宗教信仰、地区、生活自理程度等15个因素影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抑郁情绪,其中孙辈照看方式中,相对于与子女共同照看,老年人独自照看是老年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OR(9
造影剂脑病(CIE)是血管内使用造影剂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短暂、可逆性异常。CIE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高渗透压和高血压可能参与了CIE的发生发展过程。高渗性的造影剂参与的CIE报道较多。本文报道1例低渗性造影剂碘比醇所致CIE病例,患者用碘比醇200ml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答不切题,定向力障碍,视物模糊不清,头颅CT平扫见静脉窦内造影剂存留,考虑为CIE。给予糖皮质激素抗变态反应,水化、利尿疗法,以稀释和加快造影剂的排泄,患者频繁恶心、呕吐,给予昂丹司琼镇吐等积极对症治疗,次日
以1例67岁女性急性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L1)为例,介绍一种单侧入路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的手术关键步骤。单侧入路骨囊袋填充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部分恢复椎体前缘的高度,在减少手术创伤、减低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可达到与双侧入路相同的手术结果,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技术。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常表现为机体多系统功能下降、储备功能减退,更易发生健康不良事件,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但衰弱可能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具有同源性,是研究人类疾病常用的动物模型。因此,啮齿类动物衰弱模型有助于促进人类衰弱的研究和干预。本文就啮齿类动物衰弱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其特点是伴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骨骼肌质量和强度进行性、全身性丧失。老年人发生肌少症不仅会导致跌倒、骨折、失能、运动能力下降,还会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和加重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专业组织和机构先后发表了肌少症的评估和诊断共识,但纳入的参数不完全一致,本文就各个共识的诊断标准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综述。
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并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程、促进转归,然而我国MCI就诊率不足4‰,大部分患者未获得相关的卫生服务,转诊是连接患者筛查与获取后续卫生服务的关键步骤,也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CI筛查后转诊的现状进行综述,并从受者、供者和环境三方面总结并分析影响转诊的因素,探索提高转诊率的干预措施,为改善MCI患者的就医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和照护,减轻相关的疾病负担。
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的跨膜糖蛋白CD160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成员,可通过与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根据是否存在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和细胞膜表面锚定方式的差异,CD160分子可被分为4种异构体。CD160与其配体疱疹病毒进入介质(HVEM)形成的CD160-HVEM复合体是IgS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间直接相互作用的特例,并且根据靶细胞的不同,CD160-HVEM复合体可产生共刺激或共抑制信号,从而调控免疫应答。HVEM作为一个信号分子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以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增殖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中经典型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即Ph-MPN。MPN驱动基因Janus激酶(JAK)2、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和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均可激活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上调MPN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形成炎症微环境,并促进克隆细胞不断增殖,导致患者体质症状加重、血栓形成、易向骨髓纤维化(MF)和急性白血病(A
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抑制剂luspatercept是一种针对SMAD2/3信号通路的可溶性受体融合蛋白,该药对改善β地中海贫血、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luspatercept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较低危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S)或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伴RS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相关贫血的成年患者。目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luspatercept对改善骨髓纤维化(MF)相关贫血可能具有
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新型免疫疗法,能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目前,BsAb已成为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组5成员D(GPRC5D)和Fc受体同源物(FcRH)5靶点BsAb的早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反应率达70%~83%,其主要治疗不良反应为低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细胞减少和感染。笔者拟就B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