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根据初一学生身心特点,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健康课教学大纲,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并对其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和反思。
关键词:游戏教学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智力发展,最主要的是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等逻辑课题。国内学者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由发展心理学对初中阶段学生智力研究的结果来看,初中生的智力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只采用单一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往往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多采用形象、生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观摩、讨论、探究、参与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获得知识。
人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书本上、听讲中间接获得,一种是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们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实践、参与、动手操作中获得体验,然后收获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环节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技巧。“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游戏的手段,如运用游戏产品( 电子游戏、游戏卡片等)、开设游戏课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 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单纯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因其比较生涩、学术化,学生对此缺少兴趣和耐心,而通过游戏的引导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新课改也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在快乐中学习,获得感悟和成长,学生参与游戏和小组活动,通过自己的参与,能不断体验、感悟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在健康课中引入游戏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
(二)研究内容
1、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符合教学目标的游戏环节。
2、通过课堂观察、课下访谈、课后反思等方式判断游戏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地引入游戏,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游戏教学的文献,了解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为课题开题和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又将指导课堂教学,是对行动研究法的最好诠释。
(五)研究时间:2009.10-2009.12
三、研究过程
(一)备课环节巧设计
有效教学源于精彩设计,备课这个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不同的班级。笔者执教四个班级,各个班的学生情况不太一样,有的班级学生纪律性强,教学过程好控制,而有的班级平时就比较散漫,学生课上过于活跃,如选择过于开放的游戏,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因此,虽然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是一样的,在选择游戏时也有所区别。例如笔者在执教“沟通拉近我们的距离”这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击鼓传话”。要求:第一轮,一名学生看到字条上的话语后,口头向后传话,传话过程中学生不能发问。最后一名学生大声说出传话内容。第二轮,与第一轮要求一样,只不过同学之间可以发问和回答。最终比较哪一轮的结果接近原话。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第二轮更容易接近原话?(2)单向诉说与双向沟通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游戏是“我说你画”。要求:第一轮,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图片进行描述,其他学生听描述进行画图,中间不需发问和交流;第二轮要求和第一轮一样,只不过可以发问和交流。最后看哪一轮画出的图片接近原图。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第二轮画的图片接近原图?(2)单向诉说与双向沟通有什么区别?
两个游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不同的是,第一个游戏过程比较开放,要求学生纪律性和配合性强,第二个游戏过程是半开放,便于教师控制,这就符合了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实践证明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只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而备好课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要控制
笔者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小组内需要合作完成游戏任务时,经常鼓励学生小组内部集体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找到完成游戏任务的最好方案。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并且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会常常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身特色,表达自己观点,并倾听他人,从而引起头脑风暴,拓展思维。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要么是某个学生滔滔不绝,掌握着小组的话语霸权,其它人很少有说话和表达观点的机会;要么是小组多数成员认真讨论,而部分同学完全置身事外,从不参与。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如果教师对活动过程缺少控制,就会导致小组内的“话语霸权”现象或者小组内“搭便车”的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长期以往,会导致一些能力较差或不善表达的同学失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甚至感到受排挤、被冷漠,而那些善于表达、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不愿意和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同学商讨。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控制活动过程,以小组讨论为例,为了避免“话语霸权”和“搭便车”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承担一个独立的小任务,并且让小组成员将观点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再将组内观点进行汇总和归纳,最后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和交流,小组长的职位在组内要轮流。这样小组任务的实现就是小组成员集体思考、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小组的集体智慧,这种情境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也就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指导要到位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把关的作用,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加以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游戏的意图,避免走弯路,避免跑题。
因此,无论是游戏过程中,还是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都不应扮演冷眼旁观者的角色,而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
四、研究结果及反思
(一)研究结果
通过几个月的游戏教学实践,为了探究游戏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采取了课堂观察和课下访谈两种方式。笔者课上观察发现,学生对游戏环节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兴趣,每节课的游戏环节,学生都能按照游戏要求,认真完成。并能按照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思考游戏的意义。与枯燥的讲授课相比,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更好的激发起来。课下访谈,当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健康课时?一位学生说:“我希望健康课不枯燥,更好玩,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所以,现在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
行动研究的效果证明,健康课中引入游戏教学环节的确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反思
游戏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最终的实践反思,学生要反思游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则需要反思游戏教学的不足之处。行动研究的效果证明,游戏确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但也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1、学生存在“只重视参与游戏,而忽略了思考游戏的意义和目的的现象”,当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时,部分学生缺少归纳和提升的能力。
2、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与到集体游戏活动中来,还存在害羞和胆怯的心理。
因此,在下一步的游戏教学中,笔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思考游戏体现的道理或意义,并鼓励那些胆怯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他们也参与到游戏中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5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版.
[2]刘微.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浅探[J]. 9(24)3,三明学院学报,2007.
[3]李国斌;徐敏. 浅谈农村村小体育游戏教学[J]. 4,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
[4]谷月绒.利用游戏教学应关注的几个方面[J]. 4 ,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
[5]阚双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学习[J]. 4(11),吉林教育,2009.
个人简介:朱爱学,女,北京十四中心理老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100055)
关键词:游戏教学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智力发展,最主要的是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等逻辑课题。国内学者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由发展心理学对初中阶段学生智力研究的结果来看,初中生的智力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只采用单一讲授方式传授知识,往往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多采用形象、生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通过观摩、讨论、探究、参与等多种活动形式来获得知识。
人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书本上、听讲中间接获得,一种是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也提倡“教学做合一”,他们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不仅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实践、参与、动手操作中获得体验,然后收获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环节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技巧。“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游戏的手段,如运用游戏产品( 电子游戏、游戏卡片等)、开设游戏课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转换成“游戏”, 通过游戏的感性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单纯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因其比较生涩、学术化,学生对此缺少兴趣和耐心,而通过游戏的引导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新课改也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在快乐中学习,获得感悟和成长,学生参与游戏和小组活动,通过自己的参与,能不断体验、感悟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在健康课中引入游戏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
(二)研究内容
1、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增加符合教学目标的游戏环节。
2、通过课堂观察、课下访谈、课后反思等方式判断游戏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地引入游戏,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游戏教学的文献,了解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为课题开题和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又将指导课堂教学,是对行动研究法的最好诠释。
(五)研究时间:2009.10-2009.12
三、研究过程
(一)备课环节巧设计
有效教学源于精彩设计,备课这个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不同的班级。笔者执教四个班级,各个班的学生情况不太一样,有的班级学生纪律性强,教学过程好控制,而有的班级平时就比较散漫,学生课上过于活跃,如选择过于开放的游戏,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因此,虽然各个班级的教学目标是一样的,在选择游戏时也有所区别。例如笔者在执教“沟通拉近我们的距离”这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击鼓传话”。要求:第一轮,一名学生看到字条上的话语后,口头向后传话,传话过程中学生不能发问。最后一名学生大声说出传话内容。第二轮,与第一轮要求一样,只不过同学之间可以发问和回答。最终比较哪一轮的结果接近原话。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第二轮更容易接近原话?(2)单向诉说与双向沟通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游戏是“我说你画”。要求:第一轮,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图片进行描述,其他学生听描述进行画图,中间不需发问和交流;第二轮要求和第一轮一样,只不过可以发问和交流。最后看哪一轮画出的图片接近原图。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第二轮画的图片接近原图?(2)单向诉说与双向沟通有什么区别?
两个游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不同的是,第一个游戏过程比较开放,要求学生纪律性和配合性强,第二个游戏过程是半开放,便于教师控制,这就符合了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实践证明游戏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只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而备好课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要控制
笔者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小组内需要合作完成游戏任务时,经常鼓励学生小组内部集体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找到完成游戏任务的最好方案。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并且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教学实践中,之所以会常常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身特色,表达自己观点,并倾听他人,从而引起头脑风暴,拓展思维。
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要么是某个学生滔滔不绝,掌握着小组的话语霸权,其它人很少有说话和表达观点的机会;要么是小组多数成员认真讨论,而部分同学完全置身事外,从不参与。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如果教师对活动过程缺少控制,就会导致小组内的“话语霸权”现象或者小组内“搭便车”的现象,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长期以往,会导致一些能力较差或不善表达的同学失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甚至感到受排挤、被冷漠,而那些善于表达、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不愿意和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同学商讨。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控制活动过程,以小组讨论为例,为了避免“话语霸权”和“搭便车”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承担一个独立的小任务,并且让小组成员将观点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再将组内观点进行汇总和归纳,最后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和交流,小组长的职位在组内要轮流。这样小组任务的实现就是小组成员集体思考、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小组的集体智慧,这种情境下,没有逃避责任的人,也就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教师指导要到位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和把关的作用,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加以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游戏的意图,避免走弯路,避免跑题。
因此,无论是游戏过程中,还是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都不应扮演冷眼旁观者的角色,而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
四、研究结果及反思
(一)研究结果
通过几个月的游戏教学实践,为了探究游戏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采取了课堂观察和课下访谈两种方式。笔者课上观察发现,学生对游戏环节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兴趣,每节课的游戏环节,学生都能按照游戏要求,认真完成。并能按照教师的引导和提问,思考游戏的意义。与枯燥的讲授课相比,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更好的激发起来。课下访谈,当我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健康课时?一位学生说:“我希望健康课不枯燥,更好玩,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所以,现在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
行动研究的效果证明,健康课中引入游戏教学环节的确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反思
游戏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最终的实践反思,学生要反思游戏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则需要反思游戏教学的不足之处。行动研究的效果证明,游戏确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较大的热情,但也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1、学生存在“只重视参与游戏,而忽略了思考游戏的意义和目的的现象”,当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时,部分学生缺少归纳和提升的能力。
2、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与到集体游戏活动中来,还存在害羞和胆怯的心理。
因此,在下一步的游戏教学中,笔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思考游戏体现的道理或意义,并鼓励那些胆怯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注,让他们也参与到游戏中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5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版.
[2]刘微.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浅探[J]. 9(24)3,三明学院学报,2007.
[3]李国斌;徐敏. 浅谈农村村小体育游戏教学[J]. 4,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
[4]谷月绒.利用游戏教学应关注的几个方面[J]. 4 ,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
[5]阚双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学习[J]. 4(11),吉林教育,2009.
个人简介:朱爱学,女,北京十四中心理老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期刊。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1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