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误判是体育魅力的一部分。”但将来,你可能再也看不到科里亚和司线喋喋不休地争执,萨芬冲着主裁判摔拍子的镜头了,这是因为“鹰眼”(Hawk--Eye)“即时重放”(Instant Replay)系统开始亮相网球赛场。这也是自1 970年引入“抢七局”之后的最大变革。
3月20日--4月2日在迈阿密举行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有幸成为历史的见证地。在这项由ATP大师赛和WTA一级赛事合并成的大赛期间,男女选手们总共提出了161次判罚申诉,其中53次得到鹰眼的支持而成功改判,“鹰眼”电子裁判的权威得到了一致的拥护。今年8月底的美网将是首次引入新技术的大满贯比赛。
何为“鹰眼”?
“鹰眼”系统由英国人保罗·霍金斯(PauL Hawkins)发明,这个锐利的名字来自发明者姓氏的前四个字母。这套系统用围绕球场的10台高速摄像机跟踪网球飞行的轨迹,并生成三维立体图像;网球的每次弹跳都至少会被5台摄像机捕捉到。
其实,“鹰眼”最早并不是为网球比赛量身定做的,霍金斯经过两年酝酿后发明出这一系统,于2001年首先用于板球赛场。
准确性和公正性是“鹰眼”的立身之本。作为冰冷的机器,它不会掺杂任何感情因素,不会像某些司线慑于明星或现场观众的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有利于某方的判罚。
“鹰眼”能在职业赛场上岗,曾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在官方进行的250次严格测试中,准确率为100%,哪怕是球出界1毫米。不过,这次在迈阿密各方并没有把话说满.公开的提法是准确性在“3毫米之内”。
目前,“鹰眼”并没有威胁到裁判的“饭碗”,司线裁判和主裁还是一个都不少,而且纳斯达克100公开赛也只在中心球场使用鹰眼。尽管比赛全程都在“鹰眼”的监视之下,但只有比赛中的某方对判罚有异议并提出疑问时,它才“显身”前台,在10秒钟内把争议球的飞行轨迹和落点显示在现场大屏幕上,对阵双方、裁判、现场观众——当然还有电视直播观众都能同时看到结果。鹰眼显示的“IN”(好球)或“OUT”(出界)是最终判罚。
“鹰眼”问世
事实上,关心网球的观众早在四年前就在电视转播中见识了类似“鹰眼”的即时重放镜头。ESPN在2002年3月的迈阿密公开赛中首次引入了“自动司线”技术,并于第二年推广到澳网、法网和温网等大满贯赛事的电视转播中,之后即时重放几乎成了所有的网球直播的保留节目。不过,ESPN的这套系统并不是“鹰眼”前身,而是叫“ESPN Shot Spot”。
电视转播中的即时重放屡屡显示当值裁判的判罚是错误的,才使得网球运动的管理者压力越来越大。3月因为心脏病发作过世的《网球周刊》发行人和上世纪60年代世界级选手吉恩·斯科特就认为网球运动早在十年前就该引入“即时回放”了,“这项运动的速度早已超过了人眼的能力。”
“鹰眼”问世之前,最出名的两个误判例子是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的2004年澳网女单决赛。小威廉姆斯和卡普里亚蒂的美网决赛,前者使海字在争议中第三次在决赛中击败克里斯特尔斯,赛后“比利时双姝”几近反目成仇;后者使现役女子选手中最多的大满贯得主成了最大的“怨妇”。
在那场值得纪念的美网女单决赛中.小威数次蒙冤,甚至有一个球电视回放显示明显落在界内、而司线也认定的好球却被坐在另一边的主裁改判为出界,当时小威大声地质问主裁:“你离球那么远,为什么能这么肯定?”赛后美网组委会正式向小威道歉,那位主裁也被赶出了美网赛场,但这些都无法补偿给小威一座大满贯奖杯。“黑珍珠”用一连串的“痛苦”、“愤怒”、“欺骗”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甚至把它称为“又一次温网阴谋”——她的姐姐大威在同年的温网中也遭遇过明显的误判。
历时12天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期间,在球员和裁判的较量中,球员的得分率不到1/3——也就是说平均3次申诉中只有不到1次成功。看来,曾被某些球员贬低得一无是处的裁判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迈阿密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11点,是个值得被记入网球史的时刻,在中心球场上演揭幕战的两位美国女将哈克罗德和杰克逊有幸成为历史的亲历者。不过,现场观众屏息期待了53分钟才等到了职业比赛中的首次“鹰眼”判罚。
首日的全部5场比赛中,总共出现了14次申诉并有7次成功。
“鹰眼”前景
初试成功后,“鹰眼”的最大推动者、美国网协执行总裁阿伦·坎塔里安有些喜出望外:“目前得到了亲历选手100%的支持,在网球运动100多年历史中,规则改变能取得这样一致的支持是很少见的。”
之前有人担心要求申请即时重放,会影响比赛的节奏和流畅性,因为在美国职业橄榄球比赛中的即时重放环节要花掉两三分钟。但纳斯达克公开赛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疑虑基本被排除了。“鹰眼”在不到10秒钟就可以给出结果,而以前司空见惯的为了一次争议判罚就会让比赛停止几分钟。美国“大炮”邓特早在年初霍普曼杯试用鹰眼期间就指出:“鹰眼”不是延误了比赛,而是加快了比赛进程。
不过,反对派声音依然强大,甚至可能影响到“鹰眼”的未来。费德勒之前的反对理由是,所发生的一切完全是在浪费金钱。因为每套“鹰眼”系统起码需要10万美元,其每周的维护费用更是高达4万美元以上。费德勒在亲身经历“鹰眼”后,又发现了新问题:“以前选手们打出压线好球时,观众往往会鼓掌喝彩,但现在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将有新的挑战了’,如果人们对申诉期待太多,反而不再真正关注网球本身。”
从前的网球比赛中,看萨芬摔拍子是球场上的一大乐趣,有了“鹰眼”后,观众的兴趣转移到,到底是球员愚蠢还是裁判出丑方面了——连主裁现在都懒得去理会某一方的改判了,难怪萨芬把引入“鹰眼”斥之为“是哪位天才想出的白痴主意”。
另一个争议在申诉次数上,虽然迈阿密期间没有一位选手用满所有的次数,但完全可能出现在某盘末尾,尤其是决胜盘关键时刻借助“鹰眼”而申诉次数用完的情况。在目前的规则下,如果双方用完了每盘3次申诉机会(不包括成功改判的),这盘比赛就又重新回到了没有“鹰眼”的监督下。
链接
NFL(美国橄榄球联盟)是最早引入即时重放技术的运动。教练可以对场上的某个判决提出置疑,每半场两次机会,接到申诉后,裁判会通过即时重放系统来检查是否有误判。每次重放耗时远远超过现在的网球比赛,这样打打停停经常使一场只要1个小时的比赛拖上3个小时,因此,在经过几个赛季的试验后.NFL在1992年被取消即时重放,直到1999年才再次恢复。
NBA在2003-2004赛季开始使用即时重放技术,这一技术主要用来确定在某节比赛最后时刻的投篮是否已经在结束哨响以后,此时裁判们将根据即时重放技术来确定球员投篮时间,此外也可以借助回放确定球员投3分球时脚是否踩在了3分线上。如2003年季后赛首轮,在黄蜂队和魔术队的比赛中,主队球员戴维斯在比赛最后1秒投中制胜的3分球,却被裁判硬给吹掉了,赛后录像显示戴维斯的投篮是在比赛结束哨响前出手的。
足球类似于橄榄球和板球,但足球比赛中如果每一个模糊的判罚都需要看一遍即时回放就太糟糕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2005年初就再次表示,国际足联不会采纳使用录像重放来帮助裁判进行正确判罚的建议。不过,国际足联打算采取其他措施,如在内部置入一个微型传感器的新式足球,这种足球可以对越过球门线等不易看清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
责编/马玉星
3月20日--4月2日在迈阿密举行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有幸成为历史的见证地。在这项由ATP大师赛和WTA一级赛事合并成的大赛期间,男女选手们总共提出了161次判罚申诉,其中53次得到鹰眼的支持而成功改判,“鹰眼”电子裁判的权威得到了一致的拥护。今年8月底的美网将是首次引入新技术的大满贯比赛。
何为“鹰眼”?
“鹰眼”系统由英国人保罗·霍金斯(PauL Hawkins)发明,这个锐利的名字来自发明者姓氏的前四个字母。这套系统用围绕球场的10台高速摄像机跟踪网球飞行的轨迹,并生成三维立体图像;网球的每次弹跳都至少会被5台摄像机捕捉到。
其实,“鹰眼”最早并不是为网球比赛量身定做的,霍金斯经过两年酝酿后发明出这一系统,于2001年首先用于板球赛场。
准确性和公正性是“鹰眼”的立身之本。作为冰冷的机器,它不会掺杂任何感情因素,不会像某些司线慑于明星或现场观众的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有利于某方的判罚。
“鹰眼”能在职业赛场上岗,曾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在官方进行的250次严格测试中,准确率为100%,哪怕是球出界1毫米。不过,这次在迈阿密各方并没有把话说满.公开的提法是准确性在“3毫米之内”。
目前,“鹰眼”并没有威胁到裁判的“饭碗”,司线裁判和主裁还是一个都不少,而且纳斯达克100公开赛也只在中心球场使用鹰眼。尽管比赛全程都在“鹰眼”的监视之下,但只有比赛中的某方对判罚有异议并提出疑问时,它才“显身”前台,在10秒钟内把争议球的飞行轨迹和落点显示在现场大屏幕上,对阵双方、裁判、现场观众——当然还有电视直播观众都能同时看到结果。鹰眼显示的“IN”(好球)或“OUT”(出界)是最终判罚。
“鹰眼”问世
事实上,关心网球的观众早在四年前就在电视转播中见识了类似“鹰眼”的即时重放镜头。ESPN在2002年3月的迈阿密公开赛中首次引入了“自动司线”技术,并于第二年推广到澳网、法网和温网等大满贯赛事的电视转播中,之后即时重放几乎成了所有的网球直播的保留节目。不过,ESPN的这套系统并不是“鹰眼”前身,而是叫“ESPN Shot Spot”。
电视转播中的即时重放屡屡显示当值裁判的判罚是错误的,才使得网球运动的管理者压力越来越大。3月因为心脏病发作过世的《网球周刊》发行人和上世纪60年代世界级选手吉恩·斯科特就认为网球运动早在十年前就该引入“即时回放”了,“这项运动的速度早已超过了人眼的能力。”
“鹰眼”问世之前,最出名的两个误判例子是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的2004年澳网女单决赛。小威廉姆斯和卡普里亚蒂的美网决赛,前者使海字在争议中第三次在决赛中击败克里斯特尔斯,赛后“比利时双姝”几近反目成仇;后者使现役女子选手中最多的大满贯得主成了最大的“怨妇”。
在那场值得纪念的美网女单决赛中.小威数次蒙冤,甚至有一个球电视回放显示明显落在界内、而司线也认定的好球却被坐在另一边的主裁改判为出界,当时小威大声地质问主裁:“你离球那么远,为什么能这么肯定?”赛后美网组委会正式向小威道歉,那位主裁也被赶出了美网赛场,但这些都无法补偿给小威一座大满贯奖杯。“黑珍珠”用一连串的“痛苦”、“愤怒”、“欺骗”等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甚至把它称为“又一次温网阴谋”——她的姐姐大威在同年的温网中也遭遇过明显的误判。
历时12天的纳斯达克100公开赛期间,在球员和裁判的较量中,球员的得分率不到1/3——也就是说平均3次申诉中只有不到1次成功。看来,曾被某些球员贬低得一无是处的裁判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迈阿密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11点,是个值得被记入网球史的时刻,在中心球场上演揭幕战的两位美国女将哈克罗德和杰克逊有幸成为历史的亲历者。不过,现场观众屏息期待了53分钟才等到了职业比赛中的首次“鹰眼”判罚。
首日的全部5场比赛中,总共出现了14次申诉并有7次成功。
“鹰眼”前景
初试成功后,“鹰眼”的最大推动者、美国网协执行总裁阿伦·坎塔里安有些喜出望外:“目前得到了亲历选手100%的支持,在网球运动100多年历史中,规则改变能取得这样一致的支持是很少见的。”
之前有人担心要求申请即时重放,会影响比赛的节奏和流畅性,因为在美国职业橄榄球比赛中的即时重放环节要花掉两三分钟。但纳斯达克公开赛后,关于这个问题的疑虑基本被排除了。“鹰眼”在不到10秒钟就可以给出结果,而以前司空见惯的为了一次争议判罚就会让比赛停止几分钟。美国“大炮”邓特早在年初霍普曼杯试用鹰眼期间就指出:“鹰眼”不是延误了比赛,而是加快了比赛进程。
不过,反对派声音依然强大,甚至可能影响到“鹰眼”的未来。费德勒之前的反对理由是,所发生的一切完全是在浪费金钱。因为每套“鹰眼”系统起码需要10万美元,其每周的维护费用更是高达4万美元以上。费德勒在亲身经历“鹰眼”后,又发现了新问题:“以前选手们打出压线好球时,观众往往会鼓掌喝彩,但现在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将有新的挑战了’,如果人们对申诉期待太多,反而不再真正关注网球本身。”
从前的网球比赛中,看萨芬摔拍子是球场上的一大乐趣,有了“鹰眼”后,观众的兴趣转移到,到底是球员愚蠢还是裁判出丑方面了——连主裁现在都懒得去理会某一方的改判了,难怪萨芬把引入“鹰眼”斥之为“是哪位天才想出的白痴主意”。
另一个争议在申诉次数上,虽然迈阿密期间没有一位选手用满所有的次数,但完全可能出现在某盘末尾,尤其是决胜盘关键时刻借助“鹰眼”而申诉次数用完的情况。在目前的规则下,如果双方用完了每盘3次申诉机会(不包括成功改判的),这盘比赛就又重新回到了没有“鹰眼”的监督下。
链接
NFL(美国橄榄球联盟)是最早引入即时重放技术的运动。教练可以对场上的某个判决提出置疑,每半场两次机会,接到申诉后,裁判会通过即时重放系统来检查是否有误判。每次重放耗时远远超过现在的网球比赛,这样打打停停经常使一场只要1个小时的比赛拖上3个小时,因此,在经过几个赛季的试验后.NFL在1992年被取消即时重放,直到1999年才再次恢复。
NBA在2003-2004赛季开始使用即时重放技术,这一技术主要用来确定在某节比赛最后时刻的投篮是否已经在结束哨响以后,此时裁判们将根据即时重放技术来确定球员投篮时间,此外也可以借助回放确定球员投3分球时脚是否踩在了3分线上。如2003年季后赛首轮,在黄蜂队和魔术队的比赛中,主队球员戴维斯在比赛最后1秒投中制胜的3分球,却被裁判硬给吹掉了,赛后录像显示戴维斯的投篮是在比赛结束哨响前出手的。
足球类似于橄榄球和板球,但足球比赛中如果每一个模糊的判罚都需要看一遍即时回放就太糟糕了,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2005年初就再次表示,国际足联不会采纳使用录像重放来帮助裁判进行正确判罚的建议。不过,国际足联打算采取其他措施,如在内部置入一个微型传感器的新式足球,这种足球可以对越过球门线等不易看清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
责编/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