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定义与治疗原则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介绍了呼吸衰竭的定义与治疗原则
  【关键词】呼吸衰竭;定义;治疗原则
  
  1呼吸衰竭的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血气:PaO2<7.89kPa(60mmHg)伴(或不伴)PaCO2>6.65kPa(50mmHg)。
  呼吸衰竭可以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PaO2<7.89kPa(60mmHg),PaCO2正常或轻度下降。。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血症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89kPa(60mmHg),伴PaCO2>6.65kPa(50mmHg)。
  (1)血气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下,静息条件呼吸室内空气,排除心内分流或心排出量降低因素后,PaO2<7.89kPa(60mmHg)伴(或不伴)PaCO2>6.65kPa(50mmHg)。
  (2)临床分型:根据血气改变,将呼吸衰竭分为两型: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PaO2<7.89kPa(60mmHg),PaCO2正常或轻度下降。可给予高浓度氧疗,以纠正缺氧。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血症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89kPa(60mmHg),伴PaCO2>6.65kPa(50mmHg)。此型病人常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失去刺激作用,因而缺氧就成为维持呼吸的唯一动力,若给予吸人高浓度氧纠正缺氧,则缺氧对颈动脉窦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或消失,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变浅、变慢、甚至停止,通气量下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故应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时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PO2低于8kPa(60mmHg),伴或不伴有PCO2高于6.77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正常范围包括不同个体间的生物学差异以及检测方法固有的技术误差,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血气分析,医生应该有能力判断血气分析的准确性。
  20岁以上的成人动脉血PO2(PaO2)的正常平均值按以下公式计算:PaO2(mmHg)=100.1—0.323×年龄(岁)。正常变异范围为平均值±0.67Kpa(5mmHg)。
  动脉血PCO2(PaCO2)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健康人正常值范围为5.33±0.67kPa(40±5mmHg
  
  2治疗原则
  2.1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严重者宜住院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乙酰半光氨酸(痰易净)、盐酸溴己新(必嗽平)等药物.必有时可用尼可刹米、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2.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32Kpa(55mmHg),PaCO2明显增高或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2.4治疗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5病因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2.6一般支持疗法加强液体管理,防止血容量不足和液体负荷过大,保证血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水平,对于维持氧输送能力和防止肺水过多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摄人不足或代谢失衡,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2.7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呼吸衰竭往往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因此应及时将重症患者转人ICU,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参考文献
  [1]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
  [2]殷凯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254页
  
  作者简介:
  亚森·麦提库尔班,男,大专,新疆民丰县叶亦克乡卫生院,内科
其他文献
【摘要】孕产妇猝死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孕产妇猝死约占孕产妇诊断死亡的5%。引起孕产妇猝死的原因很多。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孕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孕产妇一旦发生猝死,要求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孕产妇猝死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的探讨,已逐渐被重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孕产妇;猝死;妊娠高血压;合并心脏疾病;羊水栓塞;电解质紊乱;预防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简称TI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住院或门诊TIA患者156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每天20毫克、联合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塞通、胞二磷胆碱治疗,根据情况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后180天统计两组症状控制情况,观察两组间疗效差别。结论:在TIA治疗中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的疗效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人群发病率为0.5%[1]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在增高,60岁以一人群其发病率可达6%左右,该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对房颤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于以后预防房颤的发生及房颤发生后并发症的预防都有一定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确诊的心房颤动患者652例,并对其病因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 为了解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便于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2011年1月~6月在我院生产孕妇200例。结果 大部分孕妇对产褥期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计划生育婴儿的护理及早教等方面的指导缺乏科学的认识。结论 需采取多种形式对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从而使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保证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产褥期;健康教育;调查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春季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阐述了及时治疗春季皮肤病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春季皮肤病的基本方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皮肤病;预防;治疗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疾病属于过敏性皮肤病,而春季又是这些皮肤病的发病高峰期。由此可见,春季预防皮肤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预防春季皮肤病比治疗更为重要。  1春季常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70例肝外胆管癌、80例肝脏局灶性占位和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扩散系数。分析肝外胆管癌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价值。结果:肝脏良性病变的患者ADC值明显高于胆管癌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外胆管癌患者ADC值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儿科门诊输液处方1587张,从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配伍合理性、给药途径、频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所抽查的1587张输液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使用注射剂2.71种;不合理用药处方计143张(9.01%),以剂量、频次不合理为多见,占不合理处方的62.24%,药物选择不合理与给药途径不合理次之;抗菌药物处方846张
期刊
【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CR片、体层摄影技术、计算机。目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此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由骨生长发育障碍引起。本文收集我院2008-2011年间平片诊断23例及CT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例25例,均经临床病理结果证实,分析讨论X线CR及CT影像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CR平片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6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方法将36 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进行为期8 周的疗效观察。,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因子分和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干预组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因子和对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单侧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胫排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 根据跨关节固定分为二组。A组18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 支架治疗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28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 可涉及关节面, 支架治疗需要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A组骨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