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作为战略:重视内部品牌化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我受邀参访了一家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该集团起步于1978年10月,起初做工业外贸,如今业务已扩展到船舶工程、成套工程、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七大领域。我在与该集团高管们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到,该集团的员工工作干劲和敬业度高,离职率低;高管们一致认为,这与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集团下属的六家核心企业设置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比重占三分之二,且职工所持股份会根据工作业绩的变化而动态调整。这种制度设计很好地保障了员工的工作激情,促进他们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敏锐地捕捉市场商机,使得集团业务不断扩大,业绩大幅增长。
  然而,高管们感到,集团的经营业绩固然令人欣慰但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弱。由于业务多元化,集团内部(产品)品牌众多,公司(集团)品牌的作用更是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作为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代企业,这个集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已走过企业初级阶段的公司,现在到了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实施品牌战略的时候了。市场导向带来公司业务的增长,而要提高企业竞争力与赢利能力,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提高品牌强度。品牌强度需要品牌一致性作为基本保障。而要做到品牌一致性,内部品牌化是十分必需的。但与外部品牌化相比,内部品牌化往往得不到重视。这种状况需要迫切加以改变。
  那么,什么是内部品牌化呢?简单地说,内部品牌化是通过公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明确有效的品牌政策,统一并强化员工对品牌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并维护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促使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协调一致,与外部营销努力无缝对接,从而使得外部顾客对品牌具有持续一致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态度与行为意向。具体来说,企业开展内部品牌化,需要做好如下四项工作。
  第一,建立企业的品牌导向。品牌导向把品牌当作资源和战略性集合中枢,它是企业围绕品牌识别(身份)的建立、发展和保护,并与目标顾客持续互动的过程,目的是以品牌的形式获取长期竞争力优势。如果说市场导向是从外至内、形象驱动的方式,那么品牌导向则是从内至外、识别(身份)驱动的方式。在品牌导向下,企业不仅力争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而且要强调品牌的重要性。在品牌导向下,企业需要建立品牌承诺,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导向是品牌管理系统的核心构成,是企业开展所有品牌创建活动的前提和驱动力。贯彻和坚持品牌导向,使得企业坚持明确的品牌战略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在外部市场中提升品牌的一致性和强度。
  第二,建设以公司价值观和愿景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简单地说,价值观是持久的信念。价值观影响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对企业目标的承诺度、道德判断、对竞争行为的反应等等。价值观是企业行为的底线,它指导企业行动,是企业所做各种决策的指南。愿景则是企业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未来目标的界定与描述。价值观引领企业实现愿景。内部品牌化工作,就是要在公司品牌的层面上,明确其价值观和愿景,以使企业通过实际行动,把价值观转化为作为,把愿景转化为现实。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愿景,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和实现美好愿景。值得指出的是,员工对价值观的一致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为此企业要重视培训活动,对价值观进行演绎,让员工在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第三,建立以员工满意度和内部品牌承诺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是内部品牌化工作的基本保障。但与通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的是,在品牌导向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要围绕员工的满意度而开展,把员工当作内部顾客,理解并洞察他们的需要和欲望,由此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包括设计薪酬和激励机制,晋升与职业生涯发展,选拔、培训与企业文化建设,领导表率与团队管理等等,并以建立和维护员工对品牌的内部承诺(Internal Brand Commitment)为目标。员工满意度是工作动力与激情、敬业度和内部品牌承诺的重要保证,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这对服务型企业尤其重要。根据服务价值链,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和所在企业的满意度与情绪表达会通过各种途径带给外部顾客,从而影响外部顾客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还可以促进组织公民行为,让员工自主地充当品牌大使。
  第四,建立以品牌识别和品牌架构为核心的品牌政策。品牌政策犹如品牌的宪章,它以书面的方式描绘公司对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界定品牌识别系统,规定各个品牌、各层级品牌使用的方式以及相互关系的处理(即品牌架构),明确各级人员和各个部门对品牌的责任,以及管理品牌的组织形式。品牌政策的核心实质是,它规定了在品牌的名义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做,以及如何做的基本精神,因此也可理解为品牌的行为规范。很显然,品牌政策有效地保证了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从而在与外部市场沟通中,这种一致性也得以形成。当前,在企业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品牌政策的制定还较为薄弱。很多本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由单品牌(公司品牌)发展为多品牌,迫切需要理顺和规范品牌架构。品牌政策制定对于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是必须的,迫切需要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对年长员工(一般是指55岁以上的)有一些负面的判断,比如:年长员工容易疲倦,不能学习新的技能,缺乏灵活性,固执己见,与比自己年轻的领导较难共事,比年轻的同事工作效率低,认知能力下降,由于病假多而不能保证全勤。事实上,这些判断大多数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管理者必须克服自己对年长员工的年龄偏见?理由非常简单,劳动力的老龄化是必然趋势,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想到将来一定会与年长员工共事。即便
期刊
全球有两大品牌价值排行榜,一是Interbrand每年10月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Best Global Brands)百强排行榜,二是明略行(Millward Brown)每年5月发布的Brand Z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百强(Top 100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s)排行榜。以2013年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排行榜的结果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具体有两个方面。第一,同样
期刊
鉴于复杂性不断增加、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个人工作方法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数字世界的进步要求人们有新的工作方法。我们要适应周围不断变化的条件(如最近新兴的数字技术),定期调整一些基本原则,这非常重要。  如今,能对管理者的管理有效性产生最直接、最全面影响的莫过于他们所选择的自我组织的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了。  工作方法:效率的起源  “管理”一词可以被解释为用来管理人的过程。换句话说,也就
期刊
1899年,爱国实业家张謇建成了南通大生纱厂,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其实业活动由此开始从创建单个企业向创建跨行业、跨部门的企业集团迈进。张謇在创办大生企业集团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企业制度创新,笔者把这一系列制度创新统称为“大生”模式。在中国企业制度演变史上,“大生”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经指出的,张謇的企业群体是中国旧世纪终结与新世纪发端的众多标志之一。  中
期刊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经在政坛上十分活跃。他弹劾唐仲友的事件,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管理案例。  宋孝宗淳熙年间,浙东连遭水旱灾害,流民遍地。朝廷任命朱熹为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路一级的监司),到浙东视察灾情,组织救灾,台州在其监督之下,时任台州知州的唐仲友,本为浙东儒士,也是学界名流。朱熹在从绍兴赴台州途中,遇到台州逃荒的流民,诉说旱情极重,官府催税紧急;迎接朱熹的通判高文虎,又向朱熹揭发唐仲友为政
期刊
从古到今,研究《颜氏家训》者很多,但从管理思想角度探究者极少见,这与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往往把管理与生活割裂不无关系。实际上,生活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而生活中的管理思想,同样是值得引起学界重视的。  在《序致》中,颜之推指出家训的特殊作用。他强调,禁止儿童的胡闹暴虐,师友的谆谆告诫还不如保姆婢女的一声喝喊,制服凡人的吵架斗殴,尧舜之道的高级理论还不如妻子的几句碎语。所以,圣贤教导也
期刊
以往大量的研究表明:拥有更多金钱的人们会感觉到更幸福。然而,花费金钱的方式也许和拥有金钱的多少一样,对幸福的意义十分重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Elizabeth W. Dunn教授、西门菲莎大学的Lara B. Aknin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的Michael I. Norton教授发表于顶尖心理学期刊《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往
期刊
星巴克公司CEO 霍华德 "舒尔茨(Howard Schultz)在他的著作《一路向前:奋力拼搏,并未迷失信仰》中曾有这样的描述:创造一种动人的、谦恭的、互相信任的企业文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就如同调制一杯最完美的咖啡一样。它融合了目标、过程,以及用心,是一曲必须精心谱写的三重奏。舒尔茨认为,星巴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与企业员工以及他们培育出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企业在重塑及应对文化挑战的过程
期刊
Womack提出无浪费创造价值的流程分成六个精益原则, 这些原则简称为: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完美和对人的尊重(见图1)。详细定义如下:  当将精益思想应用于SE和项目计划时,使用精益原则评估项目计划、工程流程和组织行为。考虑客户如何定义产品和流程中的价值,然后描述创造产品和流程的价值流,通过价值流优化流动和消除浪费,鼓励价值流中的拉动以及努力完善价值流,以最大化客户价值。这些活动都应在尊重客
期刊
幸福一直被关注  自古以来,幸福就是哲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中国道家推崇返朴归真、无知无欲的田园式的幸福生活。儒家则宣扬“存天理,灭人欲”。西方哲学家中的理性主义者强调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部分,理性的生活才是幸福之所在。以边沁为代表的感性主义者则提出感性欲求构成幸福与道德的基础。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的热门课
期刊